铁志强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沟通的过程。良性、有效的沟通取决于一定的沟通艺术。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求教师掌握倾听、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的艺术,尤其是在语言表达时,要把握语言的简洁性、委婉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幽默性。
关键词:积极倾听;语言表达;非语言沟通;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沟通的过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与中学生的沟通艺术。”
一、选择环境,创设气氛
“气氛是指特定环境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精神表现。”外在环境因素形成环境气氛,内在的精神因素形成心理气氛,二者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既可以促进沟通,又可以干扰沟通。沟通时,教师的优势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恐惧和紧张,这不利于学生的倾诉。所以,教师感情要真挚,态度要温和,并且主动选择一个独立的不被干扰的空间。在进行批评性的沟通时,独立的空间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解除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促进沟通。有些教师选择在教室、办公室等公开场合批评学生,学生会因为不被尊重、自尊心受到创伤而拒绝与教师沟通,沟通受到了环境的干扰。主动选择环境、创设良好的气氛,往往能让学生无后顾之忧,愿意主动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地说出心里话。
二、耐心倾听,接纳学生
耐心倾听,当好听众。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师在与中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习惯自己做“长篇大论”,急于用成人的道德判断去评价、指导学生,构成倾听障碍。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现在扮演“听”的角色,而学生是“说”的角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保持倾听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的诉说、辩解,更要耐心地听,切不可急躁,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文本。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思想观念都不同,教师应以平等的眼光、真诚的态度、多元的教育观念,接纳不同个性、不同价值观的学生,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给予希望,不轻易做出“好”或“坏”的判断。
三、用心倾听,及时回应
在倾听过程中,教师必须集中注意力,用心倾听,边听边注意学生的用词、语音、节奏、情绪等,并从以上信息准确推测学生表达的重点内容或者是话语背后的隐含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观察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推断学生的情绪、态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思路,改变沟通策略。当学生不愿沟通时应采取“等待法”,留给学生足够思考与反思的时间,有利于消除匆忙的负面影响,使沟通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沟通中,教师运用面部表情、适当的动作等体态语言或者用“我理解”“为什么”“可以”等简洁具体的语言及时回应,或表示理解,或表示疑惑,或表示支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注与信任。
四、语言要言简意赅,具有简洁性
目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缺乏实际意义。这主要归因于,教师长期扮演“说”的角色,习惯于长篇大论式的“演讲”。喋喋不休的数落、没完没了的重复让学生很害怕与教师单独沟通。教师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由表及里、层层分析,以最简洁、最明了的语言总结问题的本质,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批评,要点到为止。“妙言警句,不以多为贵”,批评不在于话说多少,只要说到点子上,就能促人反省,达到批评的目的,而且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突出内容的重点,发挥语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语言要循序渐进,具有启发性
古人云:“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意思是说,善于启发别人思想的人,应当从别人已经明了的地方入手,逐渐加以引导,使其觉悟与自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简单的直线式过程,中学生对许多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对实际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判断,情绪反复无常,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耐心的启发教育。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教师要使用正话反说、祈使反激、晓喻事理等多种表达方式,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乐知、善思。尤其要善于使用一些内容生动,蕴含生活哲理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启发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教师的意见。教师平时要阅读、收集各种典故与新闻,积累生活与学习、自然与社会等各方面知识,随时引导学生从丰富的事例和辩证的道理中得到启发。
学生对教育影响的接受度与教师的沟通能力成正比,具有高水平沟通艺术的教师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倾听、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艺术的运用,了解学生的困扰,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信心,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水平,实现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循环。
参考文献:
[1]侯玮.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的艺术[J].现代交际,2010(10).
[2]杨春英,论有效沟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