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
【关键词】 后进生;转化;策略;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46—01
在每个班集体中,学生的水平不可能一致。后进生生活在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戏谑、集体的排斥之中,缺乏应有的关爱、尊重和信任。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一、倾注爱,唤其心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譬如我们班的一位后进生涛涛,在平时少言寡语,独来独往,表现得孤僻,课堂上任性放纵,爱说爱动,课间爱打爱闹,欺负同学。我知道,要让他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更需要耐心。于是,我开始寻找机会接近他。由于他家离学校较远,有时难免会迟到,对此,我找他到办公室谈话,我没有直接责备他,而是先了解他迟到的原因,问他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下次能否争取早点来上学。基本上,每次谈话,我都是带着尊重和信任的语气跟他谈。渐渐的,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涛涛的态度有了转变。有一次,他主动找我谈话,“老师,你这么关心我、理解我,我要是还做不好,就太对不起你了!”听到这句话,我很高兴,说明我的教育已经有成效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在班上公开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努力学习,争取把成绩赶上来。
二、动其心,改其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可能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学困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目前在各种奖励中,“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只有少数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受此殊荣,一般的后进生只能“望奖兴叹”,很少受到奖励。如何奖励后进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在实际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设立多种单项奖,如进步奖,故意降低一些项目的标准使得这些后进生也有争取奖励的目标,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产生跃跃欲试的努力愿望。在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下,让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拥有坚定的自信心,激发起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朝着好的方向转化,逐渐使“闪光点”变成“闪光面”,使后进生赶上来甚至变成优秀生。
三、播爱心,收深情
你给予别人的是幸福,自己收获的是快乐。爱心一旦彼此拥有,真情定会天长地久。很多家长及教师都认为,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来自同学间,因为他们相处的时间最长。所以我们要十分注重学生爱心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奉献,把爱心传递给同样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能够乐在其中。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份爱心,一份关怀,足以点燃一个孩子一生的希望。我们班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些留守儿童与其他在父母呵护下的孩子一样,快快牵起手来,一起发奋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因此,班级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养成教育中成才”的育人新格局。 班主任关心每个学生,使之都能感觉班集体是他们温暖的大家庭,他们当中谁有困难,大家都来帮,学习、生活、玩耍样样都能非常开心。
总之,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只要有学校,有学生存在,就会有后进生存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它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有这样一个寓言:有一个人穿着棉衣在大路上行走,被冬风和太阳看见了,就比赛看谁能将那个人的棉衣脱下来,冬风使劲地刮,可是,风越刮,那人将棉衣裹的越紧。当太阳光照射出来温暖着那个人的时候,那个人便自觉地脱下了棉衣。这个故事使我受到了启示:我们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切莫学冬风剥棉衣,要像太阳光那样,以爱去温暖他们,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冰块,使他们慢慢地体会到教师真挚的爱,从而使师生之间达到心灵的沟通。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