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三华
【新课导入】
师:请全班同学大声并有激情地朗读投影屏幕上的一段文字: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这段慷慨激昂的文字出自何人的什么作品?
生: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师: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梁启超的世界,领略梁任公先生的独特风采,让我们一起去拜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吧!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了解梁启超的情况。
2.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正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为我写作所用。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学内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叱咤风云 莅临 箜篌 迥乎不同 博闻强识 无人问津
2.通览全文,找出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评价。(用原文回答)
3.梁任公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哪些印象?作者是怎样突显这些印象的?
4.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是:有学问、有文采、热心肠。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热心肠”?
5.请大家谈谈学习过这篇文章后的一些收获。
三、教学片断
师: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也做了导学案,已实施了第一步骤,独学;下面请大家实施第二步骤,与你小组的搭档进行讨论,对学;把在讨论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拿到大组进行第三步,群学;然后把你们讨论的结果汇总到本组的组长处,再推荐一组员实施第四步,到讲台展示。
师:请大家安静下来,下面是你们展示或表述你们答案的时间。
甲: 我是“启航组”的代表,下面我要展示我组的劳动成果。(掌声)
叱咤(chì zhà)风云 莅(lì)临 箜(kōng)篌(hóu) 迥(jiǒng)乎不同 博闻强识(zhì) 无人问津(jīn)
本组还有要补充的吗?其他组别还有什么疑问吗?有的话请提出来。
乙:博闻强识(zhì),不是认识的识(shí)?
甲:这个字是一多音字, “标识(zhì)”等于“标志”。
丙:无人问津(jīn)。
甲:津是渡口的意思。
甲:大家没疑问了吧,那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把这些词语读两遍。我的展示完毕。
师: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启航组”,送给甲同学,她讲得很正确,也很全面,还能立刻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丁: 我是“追梦组”的代表,下面我要讲述我组的讨论果实。(掌声)
通览全文,从原文中找出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评价。
①“我很幸运地有计划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②“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③“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我组的展示完毕,本组和其他组别还有要补充的吗?有的话请提出来。
戊:我是“飞翔组”的代表,他讲得不全,我有要补充的。
④“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⑤“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丁:哦,是,我组找的不全面,请同学把掌声送给戊同学。
师:把掌声送给“追梦组”“飞翔组”和这两位同学,他们讲得很正确,也很完整。可见,作者对于梁启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己: 我是“远航组”的代表,下面我要叙述我组的劳动成果。(掌声)
梁任公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哪些印象?作者是怎样突显这些印象的?
(3段)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神态特点——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4段)独特的开场白,谦逊自负。
(7、8段)演讲时敲头回忆,自然可爱。 动作特点 :手舞足蹈、时悲时喜、自由洒脱。
我们在细节描写中看到了一个大家的形象和风范,他的语言诙谐幽默,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的动作不仅让人看到了梁先生的性格,而且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乃至众人对他的敬佩。
我的讲述完毕,本组和其他组别还有要补充的吗?有什么疑问吗?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远航组”。
庚:我是“梦之翔组”的代表,下面我要讲解我组的劳动成果。(掌声)
关于“热心肠”。文章从两方面来表现:一是梁任公待人热情,二是做事积极,体现在演讲的内容上。重点分析演讲的内容:文中三处引用典故:《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师:把掌声送给“梦之翔组”,他们就像梁公那样认真严谨,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辛:我是“明月清辉组”的代表,下面我要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组的一些收获。(掌声)
写作启示:
1.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2.学习梁任公的人格魅力,他严谨的做事态度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值得世人学习。
其他同学有要谈的吗?
壬:我发现这篇文章有些不足,一些句子有语病问题,如:①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大约”和“左右”重复)②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篇”改为“次”)③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发生”改为“产生”)
辛:这位同学相当不错,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能从大师的文章里面挑出错误,了不起。
师:确实不错,这是一个大大的突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有这种质疑的精神,确实有些瑕疵,但瑕不掩瑜,好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结束语
师:本堂课,通过各小组的思考、讨论、展示,同学们一定有很大收获。同学们尽显自我风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气氛,使课堂活跃了起来 。从总分来看,今天这节课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明月清辉组”。再次把掌声送给他们,同时也希望“明月清辉组”组下次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也希望其他组不甘示弱,下次也有突出的表现。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中学(33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