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咏梅
设计思路:
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只有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挖掘幼儿可触及且感兴趣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幼儿强烈的探究内驱力。
“衣架”是常见的生活用品,“晾衣服”则是幼儿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观察或模仿经验的活动。如何利用衣架展开探索活动呢?怎么晾衣服成为了本次科学探索的焦点。
活动中借用一个多功能衣架,巧妙地将袜子、口罩及吊带背心进行组合设计生成了探索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主晾衣服,逐渐建构了一个衣架叠加晾3种衣物保持平衡的经验,衣架成为幼儿认识生活、动手操作、探索秘密的有效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对如何晾衣物产生兴趣,能积极尝试并乐在其中。
2.探索晾衣物时能保持衣架平衡的多种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场地设置:连排晾衣杆、每组杆上有三个衣架(可分组提供不同的多功能衣架);黑板上有两个实物衣架、彩色磁铁标记若干供记录用。
2.操作材料:洗衣篮(由下而上放置2个衣夹、口罩、吊带背心及袜子)每人一份;另有一筐手套备用。
活动过程:
一、进入游戏场景,对“晾衣服”产生兴趣
1.幼儿提篮,观察湿衣物。
2.观察场景,自由送蓝至衣架下,引出探索内容。
(设计意图:幼儿提篮可以满足每位幼儿的触摸欲望,自主观察发现篮中的湿衣物;自由送衣蓝的过程,则是通过幼儿亲身参与自然地融入游戏场景,引发强烈的“我要晾衣服”的欲望。)
二、尝试“晾袜子”,发现“平”与“歪”的现象
1.出示2只袜子,幼儿猜想“两只袜子怎么晾在衣架上呢?”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观察指导要点:袜子在衣架上的不同晾法及对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重叠或掉下来的现象)给予指点。
(设计意图:初次探索,为了提取幼儿的原有经验,更多的幼儿是无意识地用搭、挂等方法晾袜子,教师观察袜子的不同晾法,寻找可对比的衣架。)
3.集中展示,观察、对比出现的问题,记录并调整。
引导要点:
1.观察不同晾法的袜子,对比发现衣架“平“与“歪”现象。
2.能用相同颜色的磁块记录衣架平平的不同晾法。
3.调整晾“歪”的袜子。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有目的。此时,幼儿从无意注意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进,凸显了“袜子晾在一边衣架会歪“的现象;同色磁块记录不同的平衡方法,也是为了加深幼儿的印象;有了感性经验后再进行自我调整,幼儿有了粗浅的平衡认识。)
三、探索“晾衣物”,感知衣架保持平衡的多种方法
1.观察剩余衣物和衣架,猜想“这么多衣服能晾在一个衣架上吗?”。
(设计意图:观察剩余衣物,发现口罩和背心的大小、带子的数量等不同;观察衣架,发现衣架上不同的设计,如弯钩、凸起等,进一步积累幼儿的观察经验,引发思考:怎么利用这些不同设计晾更多的衣物呢?幼儿期待新的探索挑战。)
2.幼儿探索,教师巡视。
观察指导要点:.同类衣物的不同晾法及对衣物特点进行提示(口罩能搭,还能挂)。
3.集中展示,观察、对比出现的问题,记录并调整。
引导要点:
1.观察同类衣架的不同晾法并记录。
2.对比“平”与“歪”现象。
3.有效利用衣架的不同平衡位置进行调整。
4.为晾好的幼儿增加衣物,继续保持衣架平平。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延续第一次探索的比较、记录和再调整,凸显了以下现象如:口罩可以挂在中间,也可以拉长勾在两边的弯钩上;吊带晾在不同的相对应的位置上,都可以保持平衡。而手套的加入,则是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为部分幼儿增加新挑战。幼儿在接受挑战、尝试探索、观察比较、自我调整的过程中积累了平衡的经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萌发了他们积极的科学态度。)
活动延伸:
探索圆盘晾衣架,持续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取材生活,随手可得,幼儿有相关经验,自然萌发了探索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活动以开放的游戏场景和探索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亲身体验了使用一个衣架晾多类衣物还能保持平衡的快乐。活动始终贯穿着幼儿的自主操作、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幼儿在游戏中操作、在比较中发现、在调整中感知,在活动中自然习得并积累了“衣架平衡”的相关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