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付菊
摘 要 文章结合实际,对“课例研究”活动进行了思考。作者认为,课例研究活动需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表达,最终才能达到“全面收获”。
关键词 课例研究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充分表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4.046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bines with the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sson study" activities carried out. The author thinks, lesson research activities require independent inquiry,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he full expression, and ultimately to reach "full harvest".
Key words lesson study; independent inquiry;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full expression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则是指围绕着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各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授课教师与同事、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①如何通过“课例研究”,最终达到“全面收获”?本文结合一次课例研究实践,进行了思考。
1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会学的前提
1.1 创设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激起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从这一点出发,要求教师和学生构建一个“认知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根据情境去设置令人困惑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带着困惑与问题,饶有兴致地在观察、思考、探讨的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寻求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与方法。②本次“课例研究”活动《简单的周期》,大家在研讨后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很重要,但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不应流于形式。比如,就《简单的周期》这节课而言,可以借助“魔术箱”的活动,通过变换方式的形式贯穿整节课的始末。
1.2 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
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脑想、尝试练、动手做、进行自主探索的活动。如学生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不点破,留给学生思考;学生自己能总结的定义、性质、公式、规律等,教师不暗示,让学生自己补充完善;学生能进行的操作活动,教师不要代替,让学生独立完成。上述课例研究中,老师过于小心翼翼,总是担心把问题教给孩子后孩子们不能很好地完成,引导过多,导致学生并未能真正进行自主探究。经过专家们的指导外加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磨课后,最终实现了最后一次的“靓丽展示”!
1.3 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应用,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感受到自主探究成功后的愉悦。
2 合作交流需要合作者倾听
2.1 恰当的内容及指导是成功的关键
合作交流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的热情,但是“以学生为中心”而设置的内容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挑战性,也即教师设置的内容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问题,要让学生感到有困难,并且必须交流、探讨、碰撞,最终形成大致相同意见,也即大家都认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合理的过程。③
从实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但是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小组合作交流的一般内容:(1)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提高兴趣的同时,也能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2)选择开放性的内容,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拓展思维空间;(3)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可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欲望;(4)选择有层次的内容,可以扩大参与面,尽可能兼顾到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5)选择有挑战性的内容,适度的挑战性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激情的最好的“催化剂”,难度要控制在“跳一跳就可摘果子吃”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会努力地去摘。所以说,选择恰当的内容是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关键。
2.2 教师的指导
数学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诉,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通过表达或者倾听,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④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
3 充分表达是优化课题效果的关键
3.1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为什么要“说”
语言是思维的具体体现,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准备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和思考方法过程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纠正错误,明确思路,培养正确的数学思考方法。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仅要敢说、多说,还要说得明了,说得精彩。
3.2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要“说”些什么
(1)说“心中疑惑”。在学生进入一堂新知识的学习课堂中时,会产生许多疑惑。这时,学生就需把这些疑惑说出来,经过老师的解说,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如:学生在学习《简单的周期》时,为了确定任意一盆花的颜色,課堂上老师所出示的数量比较小,所以很多孩子是利用画图形表示的;有的孩子是写出相应的颜色,一个一个排下去的;有的则是利用列式计算的方法确定的,等等。而最后当老师将方法进行优化时,很明确的是想让孩子们都采用列式计算的方法。而孩子们虽然没有直接质疑“为何用画一画的方法不行?”但在解决每个环节中的问题时,都有孩子始终是用画一画的方法解决的。倘若此时这部分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再适时加以明确: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找出这么多解决方法,你们所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可行的,只是在解决数据较大的问题时,为了确保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还是列式计算比较快。再加上他们在之前计算稍大的数据时的经验,他们很容易接受这一事实,并定会在当他们再遇到大数据时,自己就会主动优化选择列式计算的方法。
(2)说“脑中所想”。在“新授”课堂上,遇到新题目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思考,然后再让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理地说出来。⑤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简单的周期》这一课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等等。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通过独立思考、说思路练习、内容判断、各方比较,学生学习的不仅是一道题目的解答方法,而且也学会了这一类型题目的解决方法。
(3)说“课堂小结”。一堂课结束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归纳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并将内容总结,自己概括、归纳的思路,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这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绝好机会,此时如果时间允许,那么就应让学生自己来多说一些,说得不全的地方老师再做补充,切不可包办代替。
3.3 注意学生“说”的完整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比较零散,不够系统;思维方式上,比较单一;语言表述上,不够完整。根据学生们的这种特点,我们认为,训练学生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回答别人的问题。此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重重复。教师要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发问,并且每次提问,都应强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以此来增强学生说的完整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2)要注重方式创新。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回答同一问题。⑥
4 全面收获是课例研究的目的
4.1 分层提问
指导教授指出:“一个优秀的老师课堂中的提问是要认认真真地加以设计的,核心的要设计那么三两个问题,跟教学目标有关联的、有张力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⑦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有老师列出《教师提问记录分析量表》显示:第一次:教师共计提问61次。从问题的性质分,机械性提问6次,理解性提问44次,运用性提问9次,无意义提问2次。第二次:教师共计提问33次。从问题性质分,机械性提问3次,理解性提问27次,运用性提问3次,记忆性提问、无意义提问均为0次。第三次:教师共计提问29次。从问题性质分,机械性提问5次,理解性提问18次,运用性提问6次,记忆性提问、无意义提问均为0次。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教师提问次数比较多,比较散,整节课教师引导过多,学生自主探究过少。从问题提出的质量看,能紧扣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启发性不强,带有张力的问题没有。
为了实现“全面收获”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借助维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区”这一教学理论,根据不同问题的难度层次寻找所要提问的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维果斯基在1931年至1932年将总的发生学规律应用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问题时提出来的。维果斯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⑧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信心的现象;也可降低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产生骄傲自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比例。例如,一个老师执教的《简单的周期》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就可以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进行有目的的提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班内学生的参与面。其实每堂课的教学均可这样设计,完全抛开各种担心,很多老师为了体现学生掌握的“好”,把所有提出的问题都教给那些好学生来回答,担心倘若把这个问题抛给相应的“最近发展区”的同学他回答不出来怎么办……殊不知只有学生暴露出问题,他才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
4.2 分层评价
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应有所区别。例如,对于那些平时表现怕开口、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当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应抓住时机用“不仅声音响亮,表达得清楚,说得也非常完整,你真了不起!”等评价进行表扬,或者给他们盖一个“进步奖”的印章,以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争取更大的进步。
4.3 分层作业
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布置相同的作业,同样的写、算、背、记,成绩好的同学认为太简单,没有挑战性,费时又没有提高;而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感觉作业太多、太难,甚至难以完成。通过分层作业,来达到“全面收获”的目的。
注释
①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36352.htm.
② 熊振华.浅析小学数学“教”与“学”的变革[J].江西教育,2013(15).
③ 董淑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艺术,2011(7).
④ 芮永红.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音乐时空,2011(12).
⑤ 刘葵红.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训练[J].教师,2010(31).
⑥ 王豪杰.小学生数学说话能力的训练[J].教学月刊,2006(12).
⑦ 卢江玲.关于思想品德课堂设问的几点技巧[J].新课程(上),2014(12).
⑧ 袁健.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智慧的桥梁[J].江苏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