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 小中见大

2016-05-30 08:03邬大为
音乐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中见大背篓民歌

邬大为

淘尽沙砾炼真金,小中见大显真神。从事歌词创作的朋友,统称为搞艺术的。艺术与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用形象思维,通过塑造形象去感染人;而后者则用理性思维,通过缜密的哲理来启迪人。尽管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中不可避免地都含有哲理,但由于它的描写手法和表现形式都是集中在塑造形象上,而不是用在说清道理上,所以它给受众的印象与理论也会截然不同。这是因为一切艺术作品它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塑造形象。塑造形象是每一件作品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要求作者通过活生生的人物或事物来抒发感情,表现内容,刻画形象,揭示主题。

艺术与理论的另一个不同在于,艺术用典型的个性表现共性,而理论则以普遍的共性涵盖个性。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认识典型,如何抓住典型,如何描写典型,如何塑造典型的问题。这里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浪淘沙,小中见大。即淘去生活中众多无关紧要的琐碎事物,努力撷取那些最能代表人物或事物本质特性的东西——细节,用来达到你想达到的创作目的。

在古今中外的众多作品中,其写作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中含小,一种是小中见大,但都离不开一个“小”字,一种细节。

所谓大中含小,指的是作者所选择的题材比较大,选取的角度比较大。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等均属此类。就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例,一看题目,就可以知道它是歌颂党的题材,而且是涵盖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大题目,大角度。如果这首歌单单就这么一句话,显然是不能说明内容的,更是无法感人的。于是作者紧接着用两句词概括了党的宗旨“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

”但是仅凭这两句也无法塑造形象、感动听众。于是又写到“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它实行民主好处多”等6个细节。这样,党的形象就鲜活了,完整了。从而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这支歌一直传唱至今,成了亿万人民心中的歌。这就是细节的作用,细节的功效。

所谓小中见大,指的是作者所选择的题目较小,所选取的角度较小。甚至小至一草一木,一粒沙土,一滴水珠。如《党啊,亲爱的妈妈》《祝酒歌》《太湖美》《故乡情》《人说山西好风光》《马儿啊,你慢些走》《歌唱二小放牛郎》《南泥湾》《太阳岛上》等等均属此类。

请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作者用“邮票”“船票”“坟墓”这三个极能代表乡愁的典型事物抒发了内心的感情。一般说,乡愁写到这个地步已经到了一种境界,一种极致。但作者的立意远非如此,特别是第四段一下子把个人的乡愁升华成了民族、亲人的主题,可见,小小的细节在这里延伸了巨大的内涵。

再请看两首描写母子情的词。

第一首是欧阳常林的《小背篓》:“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野果/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小手/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啊!童年的岁月难忘妈妈的小背篓。小背篓,圆溜溜/歌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多少次外婆家里烧糍粑/多少次听唱山歌在桥头/多少次睡在背篓里尿湿了妈妈的背/多少次爬出背篓来我光着脚丫走/啊!童年的岁月难忘妈妈的小背篓/多少欢乐多少爱/多少思念多少情/妈妈那回头的笑脸/至今甜在我心头。”作者选取了8个细节,而每一个细节都没有离开小背篓。正是这些细节极为生动地表现了“我在妈妈背篓里成长”的幸福感受。作者通过歌词把母爱讲述得娓娓动听,处处感人。

第二首是张俊以、车行的《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这首词的特点也是唱母子情。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技法,通过许多十分生动的细节,揭示了母爱的细致、母爱的伟大。这里特别应当称道的是其中的细节,既没有惊天动地的表述,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描写,而是在平凡中见真挚,于平凡中见深情。这种以小见人,更加突出,更加重要。

通过对《小背篓》《母亲》这两首词的初步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存写作中的其同特点。这就是作者在抓住总体情节后善于从小处着眼,善于选取细节,塑造形象。而实际上两首作品又有其不同点,前者是围绕小背篓这个点来展开,来抒发的,而后者则是通过不同的具象来描述的,但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均获得巨大的成功。

一朵花瓣可以展现一朵鲜花的秀美,一滴水珠能够反映一个太阳的光辉,小中见大印证了这个说法。如果我们更加严格地来要求的话,那么这片花瓣或这滴水珠应该是完整的,晶亮的,他不是残破的,浑浊的,否则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几千年来,有多少歌词的名篇佳作在世上流传,而其成功的要决除了它具有的浓烈感情外,一个重要或关键因素就是因为它们部有极为精彩的细节,这些细节既支撑了作品,更成为精神或灵魂,不是吗?请看——南斯拉夫民歌《深深的海洋》“深深地海洋/你为何不平静/不平静就像我的爱人/那一颗动荡的心。”把不平静的海洋比作爱人动荡的心,何等鲜活、何等深刻!难怪多年来一直在五大洲传唱。

苏联伊萨科夫斯基是大家十分熟悉和喜爱的词作家。他的《喀秋莎》《红莓花儿开》《有谁知到他》等风靡世界。请看他的另一首词《夜,沉默着……》“夜,沉默着,没有灯光和歌声/爱唱的雄鸡也哑了喉咙/只有暴风雪翻腾在窗外……严厉的父亲等着钱用/慈善的母亲等着礼品/但是邮差送进来的/是一封欠了邮资的信。”一个寒夜、几个细节,写出了穷人的孤苦难耐,贫穷难忍,从这悲凉的世道中,酝酿着即将来临的火山爆发,伟大的革命即将到来。

台湾歌曲《女人花》中有这样几句:“我有花一朵/花香满枝头/谁来真心寻芳踪/花开不多时啊,堪折直须折/女人如花花似梦。”引起人们多少遐思。

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爽朗/啊,多么辉煌的阳光/有个太阳比这更美/啊,我的太阳,那就是你。”作品先用最美丽的词赞美太阳,最后笔锋一转点出主题,这个太阳就是我心中的恋人——你!词中的这个太阳、这个细节为歌颂恋人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蒙古国民歌《背》“小时候,妈妈背我/越背越重。”“现在啊,我背妈妈/越背越轻。”整首词只有一个动作——背。可是不同的“背”后面却包含着多少深情,多少故事!借助动人的细节来抒发感情,描写事物,塑造形象,揭示主题。在我国民歌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如陕北民歌《信天游》“烟锅锅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你穿鞋鞋崖畔上站/把我们青年人心搅乱。”“有心和你一搭坐/我的身子不由我。”又如湖南民歌:“郎到广西去挑盐/一连去了两三年/床上眼泪洗得浴/地上眼泪撑得船。”四川民歌:“为了结婚闹自由/挨打挨骂泪不流/刀子剖开我的肚/情哥在我心里头。”西南民歌:“想你想你真想你/请个画匠来画你/把你画在眼珠上/看到哪里都是你……”我们还可以找到无数类似这样的生动词作。

细节之所以感人,因为它具有可感性、可塑性、可想性。它能使受众感到亲切、感到形象、产生联想。善于发现、抓住、运用细节,是一位词人的基本功,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切不可等闲视之。

怎样才能写好细节呢?我想,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抓住细节。各种细节到处有,看你能否抓到手。这里的一个关键是抓,要抓住先要发现,这就要求词人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去感受、去发现,这就要靠作者的一双慧眼了。同样下去生活,有的人很快会发现并抓住要点,有的人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就在于身入和心入。仅仅身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心入,去关注生活,体味生活。

二、描写细节。抓住了能代表事物本质的细节后,还需要你把它用好、写好,这就需要词人的匠心了,具体地说,就是把这个细节放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来用,怎么来用。

三、深化细节。细节有了,仅仅描写它还不是目的,而目的是揭示作品的主题,这就要靠词人的思想和素质了。为什么同样一个题材有人写得深刻,有人写得肤浅,原因就在于不同作者的不同认知和造诣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抓住细节后真正发现到它的神和魄,从而使作品有根和本。

(责任编辑 吴家军)

猜你喜欢
小中见大背篓民歌
黄牛背篓
小中见大,下笔有神
白嘴角马的背篓
背篓 外一首
背篓人家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论书法小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