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矛盾”奥秘 “透视”阅读教学

2016-05-30 10:48刘娟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结局透视矛盾

刘娟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之中,读懂、读透作品的真正内涵,需要教者从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入手,从矛盾双方构成、人物内心冲突、故事结局设定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最终揭开“矛盾”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矛盾 内心冲突 透视 结局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往往是一部文学作品中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当矛盾双方力量相当,使我们一时无法判断故事结局时,我们的心中便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推理预测,再到文中去试图寻得答案。然而,矛盾冲突又常伴随着曲折的情节和含蓄的语言,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对于这样的地方,学生往往只能看到文字表象,很难真正读懂、读透。在笔者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帮助学生揭开作品中的“矛盾”的神秘面纱,须引领他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矛盾双方究竟是谁?

在《小草和大树》一文中,夏洛蒂写信给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他指点写作窍门,没想到竟招来傲慢的训诫:

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读了回信,夏洛蒂感到万分羞惭、苦痛、愤怒。一开始,读到这里,学生都以为矛盾存在于夏洛蒂三姐妹和罗伯特·骚塞之间。事实并非如此。那时,人们普遍认为写作不是妇女的事业,所以矛盾的真正双方,是夏洛蒂三姐妹的写作理想和当时的世俗观念。

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外部矛盾,一个人自身思想和情感上的矛盾是内部矛盾。在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彭德怀决定杀仅剩的六头牲口充饥,其中包含他的坐骑大黑骡子,而饲养员、警卫员、方副官长再三反对,于是,有了文中如下情景: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起初,学生的认识浮于表面:矛盾存在于彭德怀和饲养员、警卫员、方副官长之间。我便启发学生想象当时情况下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经过交流,学生体会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不忍心杀它;爱战士,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家饿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与他对战士的爱实在无法兼顾。至此,学生豁然开朗:真正的矛盾冲突其实深藏于彭德怀的内心之中!

找准矛盾双方,是深入人物内心、领悟作品主题的前提和基础。寻找矛盾双方,不能轻信字面上读到的。因此,教者要指导学生学会“透视”,要联系全文和背景往深处探究,找到真正的矛盾双方。

二、人物内心在想什么?

在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写到了谈迁奋斗20多年才完成的明朝编年史《国榷》,竟被小偷偷走: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

人生能有几个20年?遭遇如此厄运,已经年过半百的谈迁能不矛盾吗?是重写《国榷》,还是就此放弃?这是组织言语训练的契机,我就紧扣这一文本空白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是你,突然遭遇如此厄运,会有一番怎样的思想斗争呢?”

片刻沉默之后,有的学生说:“如果不重写,我死不瞑目;如果重写,后人还能学我失败了东山再起,多有意义呀!”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放弃,那20多年的奋斗都将化为乌有;如果我重新撰写,加上之前的努力,一定可以把新《国榷》写得更加翔实、精彩,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有学生说:“放弃吧,我已经50多岁了,就在家安享晚年吧!可转念又想:不行,我不能忘记儿时的梦想,不能忘记史学家的责任。我写过一次,有基础,再写一次不用再花20多年,我一定能活着看到新版《国榷》诞生!”……每一种想象,都符合谈迁的处境,都反映了他的心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视现实的谈迁,一个不屈不挠的谈迁,一个具有历史责任感的谈迁。

为了使文字更有味道,身处矛盾中的人物在想什么,作者通常不直接写出来。这是进行言语训练的资源,可以引领学生移情入境,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将其遭遇想象成自己的遭遇,爱他之所爱,想他之所想,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三、故事结局有何深意?

矛盾冲突最终如何得以解决?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局?故事能给读者传递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在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认真思考、体悟的。

以《牛郎织女》一课为例。牛郎织女生活美满,却受到王母娘娘想方设法的阻止。她强行抓走织女,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把牛郎织女隔开。读到这儿,学生不禁为牛郎织女的分离而难过,为王母娘娘的冷酷而气愤。此时,我组织学生讨论:“故事写到这儿结束,情节也是完整的。那么,和课文中的最终结局相比,哪个好?为什么?”

有位学生发表了这样的看法:“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结局好,虽然不是圆满的结局,但是牛郎和织女毕竟还能见面,也算不错了。”我顺势给学生介绍了文本的特点:“《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他们通常会给故事加上自己希望的结局。”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启发:“这个故事的结局中蕴含着人们怎样的希望呢?”学生小组讨论后各抒己见:“人们都希望牛郎织女能够获得自由、幸福,都希望王母娘娘的阴谋无法得逞。”“喜鹊搭桥帮助牛郎织女这一结局,表达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对统治者残酷压迫的抗争。”……此时,他们已经领悟到《牛郎织女》结局的深意——折射出劳动人民善良的本性与可贵的抗争精神。

有人曾提出“朝向结局写作”,意思是说前面所有文字都应为结局的出场服务。在阅读教学中,教者只有引领学生联系整个作品理清“矛盾”冲突的来龙去脉,深究结局的存在理由,才能让他们真正走进作品的精神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猜你喜欢
结局透视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单纯男方因素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分析
论《水浒传》中时迁的人物形象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透视”近视
音乐剧《变身怪医》中杰克角色的演唱与情感特点透视
第二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