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与共情

2016-05-30 06:08陈慧文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旷课共情辅导员

陈慧文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83-01

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90”后辅导员,我对这个职业既陌生又充满了新鲜感,在任职了一年多后既有收获也有困惑。当代的大学生都是以“95后”为主的年轻生力军,他们个性强烈,思维开阔,最大的共同点是不满于“填鸭式”或“说教式”的教育,他们往往会成为社会主流意识中的“另类”,也经常被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所束缚。但在与这些充满了活力的学生打交道一年后,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想要做一个被学生认可的辅导员,就要学会在工作中充分利用感恩与共情这两个技巧。只要能与学生敞开心扉,多加交流,辅导当代的大学生将不再是难题。

首先,感恩是作为辅导员一开始要教给学生的内容,也是始终贯穿他们大学生涯的教育内容。我们的社会在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国家经济面临转型,互联网时代为这个社会注入更加新鲜的元素,却也让现在的人们逐渐缺失一些本真的东西。我们的学生单纯懵懂,刚步入大学校园,任何事物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他们刚从高考的“桎梏”中被解救,走进大学后面临着学习自由化,生活自由化等情况,就有可能松懈自我管理与约束。在这个危险的时期,辅导员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把感恩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入学教育的内容教给学生。

如果一个大学生不懂得感恩,他就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习,学习什么,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懂得了感恩,他会知道是父母的辛勤付出使得他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会知道是老师的诲人不倦使他习得更多知识,他会知道是自己的兴趣与努力决定了他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在大学里应该怎样学习。因此他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自己。在整个中国的大环境下,现代的年轻人大多浮躁,充满戾气,因此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懂得感恩会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良好的品质的人,也会为他将来的职业发展与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所谓感恩教育就需要我们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为大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学生本人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从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作为一名教导辅助学生的辅导员,教会学生感恩的方法也有很多。在大学中开展的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感恩教育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高校开展感恩教育不要仅停留在课堂上,应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第一,辅导员要从积极引导、正确指引等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感恩思想。第二,辅导员应遵循大学生心理的特点和行为规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第三,辅导员应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方面加强感恩教育的培养。

其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指路人与知心人,还必须要掌握一项技能叫做“共情”。这在我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多次被证实有效。记得我刚接手大一新生时,班里有一个同学对专业不感兴趣,经常迟到旷课,令老师很头疼。在我经过了解之后发现,这个同学并不是不学无术,他兴趣爱好广泛,在研究自行车、摄影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能力。知道这个情况后我不再一味批评他旷课,而是经常与他沟通他热爱的自行车与摄影,在此期间我觉得这个学生是个品性不错的学生,并不像其他人所言的是个坏学生。因此我就渐渐地多与他沟通,引导他在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之间做一个平衡调整。在长期坚持之后,这个学生逐渐减少了旷课的次数,并能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就是“共情”的魔力。

其实共情就是同理心。共情是深深地去体会另一个人在其独特生活经验中的某一特定时刻的感受。作为辅导员,就是需要借助学生的行为,我们深入到他们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去揣摩他的所思所想。我们的学生并非天生就爱惹麻烦,并非故意要和老师作对,只是他们的思维和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拥有更好的解决方式。那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作为辅导员去掌握并运用这项技能。在了解了学生的行为模式和内心世界后,与他们沟通将不再是难事。

在学生工作中共情的基础是对学生的尊重。共情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倾听。辅导员需要带着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的态度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沟通。辅导员面对的是心理发展不成熟的大学生,面对他们身心的复杂情绪,唯有放下一切固有成见或现成意见,端平自己的态度去与他们沟通,才能获得很好的共情效果。共情可以让辅导员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密切的咨询关系,使得学生充分体验到被理解和被接纳,这是开展一切学生工作的基础。辅导员建立与学生的共情将很好地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表达和领悟。因此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辅导员需要理解学生,指导学生,针对学生的情绪情感作出相应的回应,并且能够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引导措施。这需要我们长期持续地训练和学习。当我们的学生掌握了共情能力和同理心,也就拥有了走上社会与他人顺畅沟通的心桥。倘若我们教育的学生都能善于运用同理心,经常换位思考,时刻反省自我,努力提高共情能力,做到真诚交流、真情流露,那么就一定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从而不断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旷课共情辅导员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旷课行为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旷课现象多因素分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