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琳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少数民族的音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不断的发展出自身的特點,同时也具有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当前,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中小学研究的比较少,只有少部分的论文做了简单的关于在中小学推广少数民族音乐重要性的论述研究,但对个别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小学推行的现状调查研究还比较少。
二、在学校教育的中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意义
当前少数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增进学生民族理解和认同感;有利于认识传统,保护民族民间音乐风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开发利用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推进新一轮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更有利于民族自觉意识的养成,自觉传承、保护本民族音乐文化,自觉接近、深入探求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本质。
三、当前四川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了解甚少
我们对成都地区的六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其中两所公立小学、一所私立小学、三所公立中学的各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做了抽样调查,问卷450份,有效问卷439份。我们得出这样的数据:汉族学生比例为97%,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3%,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四川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占30%,知道一个四川地区少数民族的占45%,一个都不知道的占25%。听过四川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占61%,这其中彝族歌曲的比例为31%,藏族音乐为66%,而听过羌族和土家族音乐的只有3%。
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团结融合,必须要在了解这个民族的基础上实现。民族理解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引导汉族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性格的了解、尊重和欣赏。音乐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很好媒介。如果我们的中小学生都不知道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和了解其民族文化,这样谈何认同接纳。
2、教材统一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教材
四川省统一采用人教版的音乐教材,不管是少数民族地区或者是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我对此做了一个数据分析:
小学一到六年级共计426首乐曲,其中只有29首少数民族歌曲或改编歌曲,不到7%,而外国乐曲有126首,占到了30%,四川本土民歌也只有17首,也只有4%。初中整个六册教材也只有8首少数民族乐曲。明显国外歌曲所占比例远远超过本国的音乐,少数民族音乐更少。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省,除了汉族之外,还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本文根据1990年《四川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就四川少数民族的构成特点及其人口分布特征作一粗略分析。四川52个少数民族中以彝族、藏族、土家
族为主,人口均超过100万,其总人口为3947566人, 但四川除了汉族之外,还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如彝族,羌族,土家族,藏族等。而四川地区统一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考虑地域性的差异,每册增加了部分内容在乡土单元,但少有四川地区人口比例较多的几个少数民族如:羌族,彝族等民族的曲目出现,对少数民族音乐知识介绍却是寥寥无几。也是随着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现状,外来文化的冲击力不断地加大,但对少数民族音乐知识、经典民间音乐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内容长期在一种大文化构成的音乐教育“误区”中徘徊。而对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内容的学习,也是深受影响。这样一来,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所倡导的“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就没有办法更好的实现了。
3、了解少数民族途径丰富,学校教材作用力不够
在问卷调查中问题 “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这些少数民族音乐?”调查显示: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对中小学生来说,少数民族音乐渗透力途径最强的还是电视网络媒体,我们的教材作用力显得很弱小。第一是因为教材编写内容本身的问题,其次是当前大部分中小学还是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音乐课还是属于可上可不上的境地,或者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对少数民族音乐缺乏了解,所以有选择性的,带有个人偏好性的选取教学内容。
4、审美情趣的改变
在问卷调查中,对个人兴趣偏好的问题上我们看到:
中小学生更加倾向于听流行音乐,同时也很接受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原来某些处于封闭状态的民族地区加强了与其他民族的交往,由于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加上学校音乐教育中不注重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致使一部分人的审美趣味有了较大的改变,因而把民族的音乐艺术渐渐淡忘了。
四、对当前学校教育如何渗透少数民族音乐的设想与建议
1、确保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课程中的基础地位。
当前我国音乐教育提倡“多元化”。音乐课程的设置、音乐教材的内容选择与编排,应遵循由近及远、亲疏沟通的原则。多采用本地区的、与民族语言或方言相结合的、具有乡土特色的音乐资源,使音乐审美熏陶建立在乡土意识的基点上,对本民族音乐有所了解认识上,再提对其他国家音乐有所了解的“多元化”。
2、学校应多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音乐体验活动
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按照民族音乐学以人类个体或群体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来展开有关音乐及生存环境的研究,我们对少数民族音乐有“听过”、“会唱”这样的了解是不够的。当前成都市很多学校都会开展“国际周”这样的活动。我想我们对本民族的了解同样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多让学生走进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切身实地的感受少数民族音乐,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3、少数民族音乐流行化
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碰撞的结果,怎样把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加入流行音乐相结合,是现在很多音乐理论家和音乐人在不断的探索的课题。当前很多中小学生都听过《青藏高原》、《月光下的凤尾族》等脍炙人口的音乐,这些音乐恰到好处的运用到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所以广泛的被人接受。教育部门也应鼓励把少数民族元素和流行音乐风格结合的音乐创作,并在学校课本里应该增加此类选材,让中小学生所接受。但不能盲目的结合,把一些作品生拉硬扯的加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这是一条还很长远的摸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2004
[3]付熙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入课堂实现文化传承和保护—以云南省为例[J].大 众 文 艺,2010
[4]徐燕琴.关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些思考[J].大 众 文 艺,2011
[5]但武刚,楚慧杰.谈对中小学生的民族理解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6]杨云燕.浅谈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结合[J].民族音乐,2011
[7]陆宗武.关于普通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黄河之声, 2014
[8]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功能探析[J].中国音乐,2012
[9]赵淑萍.浅淡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0]陆宗武.关于普通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