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浅谈

2016-05-30 00:18吴哲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师

吴哲芳

摘要:为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本文先提出了化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然后主要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实践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122

教学实践已经初步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保持了原有的优势,而且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化学教学的学科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这为探究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学生在充满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手参与,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英国哲学家约翰米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化学探究学习方式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总结了一套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根据认知理论,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问题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以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扮演好设疑引疑的角色。在探索教学中,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决定。问题情境的创设,可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 有意设疑,创设矛盾情境。在教学中,经常提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抵触的问题,创设一种矛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讲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时,当学生归纳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把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来?教师不要忙于表态,应让学生观察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最后得出否定的结论。

2. 兴疑激趣,创设悬念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疑惑丛生,兴趣倍增。

如讲《盐类的水解》一节时,教师一开始就设问:酸的水溶液由于[H+]〉[OH-]而显酸性,碱的水溶液由于[OH-]〉[H+]而显碱性,那么正盐的组成只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既无H+又无OH-,它的水溶液是不是都显中性?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教学主题,接着用PH试纸分别检验CH3COONa、NH4Cl、NaCl三种水溶液的PH值。学生观察现象后,脑子里充满疑惑,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积极思维,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结合点,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要尽可能利用语言情境、思维情境、实验情境给学生创设问题疑问,诱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强化学生产生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达到启发思维、引导学习的目的。

如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节的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观察连有灯泡的电极插入相同条件下的HCl、HAc、NaOH、NH3水、NaCl、蔗糖等溶液中的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另一方面让学生回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且进行对比,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出蔗糖为非电解质,其他五种为电解质,而按照逻辑思维的形式可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1. 不同电解质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为什么所亮的程度不同?2. 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为什么导电能力不同?3. 不同电解质溶于水后的变化有何不同?4. 电解质溶液是靠什么导电?5. 不同电解质在相同的条件为什么粒子的浓度不同?6. 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中为什么电离的程度不同?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不仅揭示出教材研究的问题,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节教材的学习中,学生观察了实验之后,教师提出:什么是强电解质?什么是弱电解质?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的比较,进行联想、迁移、推理、综合等思维活动,作出各种解释:强电解质由:1. 溶液的导电能力决定;2. 化合物中键的极性决定;3. 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决定。以上这些解释虽然不一定是正确的结论,但它毕竟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参与的成果。

四、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例如,在学习AlCl3和NaOH反應时,学生明确了实验是为了验证操作顺序、试剂用量对实验现象的影响,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试管、滴管的使用方法,强调做好实验纪录,但由于在操作顺序和试剂用量上各个学生不尽相同,结果给出了一下不同的实验现象:1. 出现乳白色浑浊。2. 开始出现乳白色浑浊,又部分溶解。3. 开始出现乳白色浑浊,又变澄清。4. 开始无现象,接着产生乳白色混浊物。5. 开始无现象,接着产生乳白色混浊物,乳白色混浊物又部分溶解。6. 开始无现象,接着产生乳白色混浊物,乳白色混浊物又全部溶解。这时的学生由于现象不同,感到惊奇,而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启发学生间相互对比操作顺序,试剂用量,并进行讨论,分析反应原理,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我探究的实践方法,既可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又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标理念得以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第二中学 322100)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师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最美教师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