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云超
摘 要:阅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语文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的阅读训练,确立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思考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有效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1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8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用自己的讲解和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而是要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但是在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教师将一篇优美生动的文章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使这些意境优美、情感充沛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2)为了顺畅的完成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习惯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有限的时间都在一问一答中消失殆尽,学生没有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和空间;(3)教师的板书太过繁琐,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教师往往是密密麻麻的一黑板的板书,学生只能低头忙于记笔记,教师讲了什么根本没有时间听;(4)学生在课堂上一直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没有停下来潜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对文章的真切感悟,使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总是无话可说,更谈不上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训练都会产生很大的困难。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思想中走出来,把语文教学的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上来,将朗读训练始终贯穿于我们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努力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一、重视学前读
学前读是指让学生初读课文,进行表层性的朗读。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由朗读,这样的预习朗读是在课下进行的,学生有着充足的朗读时间。经过反复多次的朗读,能够从语言文字上延伸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上,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
为了实现课前朗读的最佳效果,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预习训练,让学生意识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重要性,使朗读课文变为一种人人乐于参与其中的读书活动。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读得正确。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生词时,要勤于动手翻阅工具书或者字典,扫清自己的阅读障碍;第二,读得通顺。将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做到了然于心,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整个初读课文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主导作用,不要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只是适当介绍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以及其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即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训练计划。通过初步朗读,使学生做到四会:第一,会利用工具书理解生词难句,读懂课文内容;第二,会围绕课后问题进行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第三,会动手自己批注文章重点和好词好句;第四,会自己提出质疑,参与探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重视学中读
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第二环节的朗读训练——读通课文,理解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的方式方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逐字逐段分析的教学方法,而是选择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产生更为全面的情感体验,从而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功,真正做到“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过分追求面面俱到,要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安排有选择性地确定重点的训练项目,根据课文内容安排语文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自己去发现、品味和总结。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整体性的学习观念,处理好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每一篇文章的语言和思想内容都是高度统一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整体厨房,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文章主题运用词句、段落和写作方法的,切忌进行孤立的语言训练。在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文字的美妙。
三、重视学后读
在学生通过两个环节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继续做好课后的朗读,使学生做到熟读成巧。这个环节的朗读训练中,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和朗读形式上的不断变化。比如在朗读形式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在朗读技巧上,让学生了解语调的高低、正确处理句子的停顿和连接等,让学生在吟诵中细心品味,以文字的美拨动心弦。随着现代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播放一些与文章意境相吻合的音乐,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在动听的乐曲中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和感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的相关训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用文章中强烈的艺术性和人文性感染我们的每一名学生,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教育。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坚持不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敏欣.探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3):227.
[2] 陈芙蓉.激发阅读兴趣提升解题技巧——中学文言文教学及中考复习实践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1):60-61.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