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宁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的教学主旨是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教学来达到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目的。
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们首先探索着从培养学生学习前有效的预习方法着手,预习是一种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语文课程标准》也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主要是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学会阅读。而且,学生预习之后,熟悉了课文,上课时老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的要旨,尽可随时点拨,再者老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可以掌握学生易难之处,提炼精讲内容,避免盲目性,从而教得更主动。
既然如此,在当前阅读教学中的预习当然应放在教改首位,因学会预习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先决条件。要使他们学会,我们在尝识中体会到教师必须凭借教材,根据学生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预习,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学会阅读。
一、指导学生从课题入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維的导火索,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创新的源头。于是凡上新课前,培养学生自学从课题入手,进行分析和设疑的预习自学。
(1)分析:从“是什么来命题的”或“课题是什么意思”或“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主要围绕什么在写”等入手。
(2)设疑: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分析出的题目形式进行设疑。如是以人或事物名称命题的,设疑时可以是“该写哪些内容”。例《只有一个地球》一题,这题就是以物的名称来命题的,哪该写些什么内容,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自己实际就可以设想出如下问题:①地球究竟有哪些与其它星球不同的特点。②地球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写地球呢?③为什么必须保护好我们这个地球呢……
如是有中心词的课题,就可以设想一下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把中心词这个意思表达清楚。例《盘古开天地》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提出:①盘古是谁?②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③盘古开天地之后天地是怎样的……
以上为了防止学生预习走过场,在开始时就以集体形式指导学生入手,后来学生知道了预习第一步该做什么,就不必这样做了,让学生自己去运用发挥,逐渐形成能力。
(3)初读:由于学生预习时在课题上开动了脑筋,自己设计了些问题,这时学生就总想证实自己的设疑,是否正是作者所写的内容,于是迫不急待地初读起课文来,边读边找答案,这样不但达到了预习时初步感知全文的目的,而且让学生从中享受到自学中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自学兴趣。加上上课时老师的检查,又让学生好表现自己聪明这一特点,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充分地发挥。
二、指导用读、查、划、批方法
在预习中为了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就指导学生在初读全文后,再细读全文,这一次要求学生要一句一句读,读时要动笔,养成读书时口、眼、手、脑齐动的习惯。具体做法是:①读时把不懂的新词划出来,并结合句意或上下句意思批注出新词的解释。如果结合上下句还理解不了新词,就查字典结合句意正确选择义项,这种情况下不光要求有本义,最好要结合句子写出该词在句中准确的意思,真正达到读懂每个句子的目的。②除每句都要读懂外,高段还可要求初步分析句群之间的关系。③然后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要求有中心词的就把它圈画上,没有就用短语归纳出批注在每个自然段后边。这样可以弥补初读时不动脑。
为了防止学生不认真的坏习惯,上课时可利用开火车形式进行检查,好的及时表扬,不好的下来帮助找原因。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就会让学生真正养成读书就动笔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指导用答问找难点法
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那么,通过以上的初读和细读,学生对课文写了些什么有了基本了解。这还是不够的,须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课后问答题或作业边读边回答问题,找到自己还不理解的,并做上记号,等待上课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四、指导用归纳回到整体法
通过以上步步深入的预习,这时学生对全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了较清晰的了解,从而再来尝试分段,准确性就大多了。此时就可让学生进行分意义段和归纳段意的自练,他们也不会再感到牛啃南瓜无处下口了。有了答问和归纳段意的预习,进一步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回到整体。要达到能归纳主要内容这一步,当然还要靠老师在平时阅读教学中交给以下几种归纳方法:①段意串连法。这法老师要告诉学生不是将各段段意简单相加,而要注意训练学生统观全文,区别重点段与非重点段,做到有详有略意思融合,语句通顺,语气边贯。②问题综合法,告诉学生要从问题入手,自问自答抓其每个问中的主体,再将恰当的连贯起来就成了主要内容。③课题扩展法。有许多课题直接点出全文的主要事件,只需将它加以扩展即成主要内容。如《草地夜行》中“草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环境,“夜”交代了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行”交代文中发生的事。扩展成“过草地时我掉队了,老红军转来找我为了直赶上部队,在夜晚下大雨时,他背我行,陷进泥潭而光荣牺牲的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就概括成了。这方法学生最喜欢用,学生有了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他们在自学时就可以结合实际选用。
总之,预习是小学阅读教与学的完美契合点,只要老师平时注意了预习步骤和方法的指导,而且注意了家庭与课堂有机结合,并结合年段逐步加深,一个完整而又能被学生接受的预习自学体系就会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并且慢慢地变成了真正的自学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中县归德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