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佩华
【摘要】:体育生厌学现象普遍严重,这对体育生的发展无疑是有害的。本文旨在调查分析体校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各种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体校生;学习现状;策略
体育生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而成为受教育人群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现象普遍。因此,在体校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屡禁不止,成为一种常态。此种现象不唯体校独有,但在此相对更常见及严重。消灭此类现象,不是一日之功,首先必须从了解学生心理入手。对此,笔者通过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对我校体育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试图找出体育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一、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很多学生进入体校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被动逃避学习,造成对未来规划不够;
很多体校生并非热爱自己的专业而来,更多是因为在普通学校文化课跟不上,退而求其次选择体校,逃避文化课学习。因此,他们对在体校学习的方向把握不清,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当前体校毕业生的出路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成为一线队运动员;其次,拿到运动员二级证及以上的学生可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测试或体育单招考试进入到大学继续深造;第三,技术难以提高、未取得二级证的学生被分流进入社会,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文化程度较之其它专业的学生普遍偏低,除了参军、当健身俱乐部教练,更多的是进入服务行业从事与运动专业毫无关系的职业。因此,体校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这样两个阶段:首先是学生一窝蜂奔着二级证,重训练、轻文化;而当训练成绩不佳、无望取得二级证时,他们索性破罐子破摔,放弃学习甚至训练。
(二)体校对办学宗旨把握不好,造成学训关系处理不当,重训练,轻文化;
学训矛盾的造成的原因在于学校对于在校运动员的定位上,学校大多特招运动员的原因是为了让运动员代表学生去参加大型的体育赛事,并为学校获得荣誉,展示学校的精神风貌。这些教练员将学生定位为“运动员学生”,而非“学生运动员”。这种做法无疑是十分功利的,为了达到学校的目的不惜牺牲这些运动员在作为学生时正常接收学校文化课教育的机会,鼓励学生逃课进行体育训练和比赛,逃课参加比赛直接导致课程学习基础不牢,即使赛后回归课堂,也已经跟不上进度,学生更加厌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体校对师资、教学硬件的投入不足及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师的工作环境及福利待遇问题关系到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而体校的多数文化课教师群体对自身工作条件、福利待遇不太满意,教师配备不齐,导致一些教师跨学科、跨年级教学,任务繁重,而领导不以为意,认为升学压力小便可加大工作量,最终导致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常规工作中丧失工作热情和创造性,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造成学生对于文化课教师教学的满意度不高。没有合理的评优机制和奖励措施,也使得教师不愿意尝试创新改革、提高业务水平。
文化课教学的硬件投入相对不充足,体校往往没有较为完善的图书室、微机室、绘画室等设施及场地。学生的文化课学习途径过窄,授课方式的单一对体校学生的年龄特征、旺盛的精力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当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时,教师的授课激情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导致整体的学习活动进入到恶性的循环。
普通的初级中学或职校开设的课程中,除了语数外等主修课,还会有音乐美术等课程,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而体校设置课程单一,缺乏多样性,多数学生对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太满意,对文化课程缺乏兴趣。
(四)教练员对学生文化课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文化课堂上的表现;
基于体校专项学习的特征,体校学生与专项教练之间的感情比普通学校的师生感情更为深厚。因此专项教练对于学生在文化课学习态度上的影响极深。专项教练大多属于专业队出生,自身文化素质水平偏低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文化课学习的认识。有的教练员本身意识有所偏颇,误导学生,让学生认为文化课学习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只要能把专项学好就可以。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模仿力极强的阶段,教练员只有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增强自身的学习和科研能力才能真正的给学生起到带头的作用。
(五)學校对学生的考评制度及奖惩制度不够合理;
及时有效的考评量化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和督促,无论从行为习惯、思想道德,还是学习效果方面,学校都应该组织积极有效的考评奖惩制度。学期考试评定也应该从严要求。多数学生完全不在乎考试成绩,及格与否。甚至当考试时间与体育赛事冲突时,学生们索性不参加考试,也没有相应的补考政策;而对成绩不佳、功课不及格的现象,也没有一定的处罚,这样只会强化学生文化课不重要的观念。
(六)高强度体育训练,使得学生体力消耗过大,休息欠缺,影响上课效果。
中国现行的训练体制通常是以牺牲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時间的前提下进行,属于一种粗放行的训练体制。造成这种学训矛盾突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练员训练科学化程度较低,训练的效率低下,这种情况下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教练只有通过占用运动员学习的时间,这是高校运动员的“学训矛盾”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按时到课堂进行文化课学习的学生,也往往在高强度早操之后身心疲乏,在课堂上无心听讲,专心补觉。而下午和晚上的训练任务让学生抽不出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或课后巩固练习,没有预习和复习的学习,效果当然不会好。
二、解决途径:
(一)学校对学生未来规划进行提前指导;
目标教育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要明白为什么练体育。练体育不是对学习文化课的逃避,更不是消遣好玩。练体育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目标的一个选择,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刻苦训练参加体育单招或文化高考选拔,若能考上体育院校,则能在大学学成毕业后服务于社会,做终身体育人,若落榜,则把自己练就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强健体魄投身于建设祖国的大潮中。
学校可通过宣传栏对往届生中表现优异者进行表彰,对在校学生是一种鞭策;也可通过家长会方式,让家长先了解学生未来的出路,再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二)校领导层要正确处理学训之间的关系,对文化课教学和运动训练进行宏观调控,将两者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普遍擁有的思维活跃、好奇心较强的特点,学校管理部门可实施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励文化课授课教师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鼓励授课老师结合体校学生的特点,以校区的场馆等各方面的优势变革单一的课堂内部授课为上课地点及上课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印象,摒弃传统的课堂教育以及死记硬背。将文化课的讲授与运动训练的开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大文化课教师与教练员之间教学沟通,真正做到“体教结合”,改革体校就应该摈弃体育最厉害的传统思想,将文化课教育放在第一位。对于文化课跛腿及德育缺失严重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有必要可采用停训等惩罚方式。相应的优秀学生评定标准也应该侧重于文化水平较高的学生。
(三)加大对师资及硬件设备的投入,解决和教师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丰富学生的文化课堂,可加入引起学生课堂兴趣的美育等方面的课程;
学校管理阶层应切实关心到一线教师的待遇问题及心理健康问题。升学压力小不应成为肆意增加教师授课量的借口。如果领导层认为升学压力小,那教师只会更加放松对自己的业务要求。体校可借鉴普通中学的教师工作量分配、薪资待遇分配以及考核奖励措施,让一线教师有平等感、被尊重感。作为知识分子,教师群体往往更在意内心的归属感以及被尊重感。如果这些都得不到满足,而只是领导层眼中无足轻重的群体,那势必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硬件投入中,多媒体设备引入教学,氛围良好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业余活动室,都可以重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从虚拟网络世界拉回到正常的素质教育轨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从而带动学习往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
竞技体校学生普遍较为活跃,好奇心较强,单一的文化课程学习会对学生很快失去吸引力。要保持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憧憬,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可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新的课程,其次可以选择在传统的文化课学习课堂上穿插新的课程内容,第三,可选择适合竞技体校学生的专项特点改革课程的内容,编写适合竞技体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材。尽量让文化课内容与学生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针对教练员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可对教练员进行定期的文化考核,考核的内容可选择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
考核过程中,学生的考核课同步进行。考核结束后,张榜公布试卷内容及考试的成绩,营造舆论氛围,让教练和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进行集体分析。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教育贯穿于人一生的始终,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实施的难度在于,对教练员在学生中的威信受到影响以及教练员不愿意配合。学校管理阶层应该鼓励教练员进修、继续教育,学历低的教练员可以通过函授来提高学历,不断的学习。学校应当为教练员的积极的提供进修的机会,加强教练员队伍的综合能力,不断完善教练员队伍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氛围。
(五)完善考评制度、奖惩制度及考试制度;
体校可学习普通中学的管理模式,对班级出勤、卫生等进行考评,可以采取流动红旗等方式唤起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更利于日常管理。也可加大对文化课考试优异者的奖励力度,并对文化课考核不及格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处罚,比如缴费补考、留级等,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讓学生意识到考试的重要性。
在考试的组织方面,学校可组织人员统一要求、交换命题、交换阅卷,克服一人教、一人命题、一人阅卷的弊端。在考试时,可采取增加考场或打乱考场、请教练员或家长协助监考等方式,加大对舞弊学生的处罚力度,让学生更慎重对待考试,也能更客观、科学、公正、准确地评定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成绩,防止一些人为因素,使学生认识到考试工作的效果与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风气的形成。
(六)校方干预,对学习、训练、休息时间进行更合理规划。
每个专业训练时间不统一,有的学生训练强度很大,休息时间不够;而有的学生训练时间短,有很多时间休息,而又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便将大量时间投入网络世界,同样造成休息时间不足,负面影响反而更多。
学校可对各专业进行统一协调规划,分配出合理的学习、训练、休息时间比例,甚至在出早操和晚修方面对教练进行统一要求。为不影响上午的文化课教学,建议各专业取消早操;为弥补因训练而欠缺的学习时间,可试行加一节晚自修让学生消化学过的知识,晚自修由带队教练组织监管。
同时教师及教练应运用人体结构等方面知识让学生了解身体暂时不适应的自然现象规律,从而要求学生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以适应训练和学习顺利度过身体的不应期。制定相关的管理及自律条例,让学生自觉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日常训练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吴国生《高师体育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途径》滨州师专学报第10卷增刊1994年3月
曾德美,韦俊《对高中体育特长生有效管理方法的研究》搏击·体育论坛第4卷第6期
徐丽敏《体校学生文化课学习的调查与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为例》2013.5
许呈三,闫世平《浅谈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方法》体卫艺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