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玲燕
摘 要: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模块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一篇经典选文《长恨歌》。它出现在选修课本“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人们对其主旨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笔者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法,试图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对《长恨歌》的主旨进行多元解读。
关键词:《长恨歌》;课堂讨论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65-01
《长恨歌》是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出现在选修课本“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以意逆志”,就是我们从作品整体出发,深入了解诗作的主旨,用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就是探究作者的生平,了解他所处的生活时代和环境。
我用了两个课时,与同学们一起解读《长恨歌》。第一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梳理了《长恨歌》,概括出五部分内容:李、杨纵情声色——贵妃马嵬殒命——玄宗行宫思人——道士仙境招魂——贵妃托物寄誓。这为学生探究诗歌主旨作好铺垫。
接着,我趁热打铁,提出了第二课时的探究问题:请结合安史之乱的前后背景及诗歌内容来探究《长恨歌》主旨。我让同学们在探究课前就写下观点,是基于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课前就应做充分准备。课堂讨论时间有限,同学们不应在无任何文本依据的情况下,随意得出观点。
第二课时,我给同学们15分钟时间,请小组成员之间就已形成的观点再次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形成本小组的讨论小结,再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来阐述观点。同学们的讨论氛围颇浓,讨论时间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地举手,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现将同学们合作探究后的观点呈现如下。
观点一:歌颂爱情主题。持该观点的小组认为,《长恨歌》主要表现了李、杨二人坚贞的爱情,是对他们爱情的歌颂。诗歌大部分是在描写李、杨之间的爱情和相互思念。当道士寻到杨贵妃时,贵妃“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可见在飘渺的仙界,杨贵妃急着要见唐玄宗的使者,这从侧面写出杨贵妃对玄宗的思念。从“惟将旧物表深情……在地愿为连理枝”,可看出他们的爱情并不是建立在美色上,而是建立在忠贞不渝的爱情上。
观点二:讽喻主题。持该观点小组认为,文章开头“汉皇重色思倾国”是为下文作铺垫。“重色”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身为帝王理应勤于政事,他却因区区一个杨贵妃导致国家倾覆,且事后只是在延续情思与“长恨”,竟没有一丝悔恨。与其怜悯他们天人永隔,不如用“作茧自缚”四字概括。作者的意图是让读者追溯这两大悲剧的起因,把同情两位有情人阴阳两隔的情感转变成批判和讽喻。
观点三:双重主题。持此观点的小组认为,诗歌一方面对李、杨二人荒淫无度,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进行讽刺;另一方面又对两人忠贞的爱情悲剧深感同情。
李、杨二人地位特殊,意味着他们无法像平民夫妻一般终日沉浸于情爱中,但两人却妄想活在二人世界里。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等不难看出,他们的放纵,使他们生离死别。作者对此是持讽刺态度。然而,随着悲剧的发生,作者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讽刺逐渐变为了怜悯与同情,所以才有那流传千古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作者对两人爱情的描写已超脱了事实范畴,且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假若作者对李、杨二人之间的爱情持讽喻与批判态度,又为何将结局描写得如此凄美哀婉?
小组发言完毕后,我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在分析‘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原因了。赞同歌颂爱情主题的小组,是站在李、杨的角度分析‘长恨。情深意浓的两人,经过人世巨变,最后只能‘昭阳殿里恩爱绝。唯有这生死遗恨,永远没有尽期。赞同讽喻主题的小组,是站在白居易的角度分析‘长恨。本可以延续‘开元盛世的李隆基,荒淫骄纵,最终只能‘一失足成千古恨。诸如白居易等后人,只能为此悲剧而长久地感到遗憾和怨恨。赞同双重主题观点的小组则是两种‘长恨兼而有之。”
接下来,我进行了适时的引导,“同学们的观点都很好,接下来,我在同学们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我的观点:讽喻主题。”
我探究的原因如下。
其一,从“以意逆志”的角度分析。开头“汉皇重色思倾国”,借指了李、杨二人的关系。李、杨二人沉迷于爱情中,荒废朝政。贵妃举家腾达,权势熏天。作为君王,本应励精图治,宵衣旰食,而李隆基终究重色误国。这使得他亲手赐死了杨贵妃,国家也终倾覆。贵妃死后,被软禁在太极宫甘露殿的李隆基,不思悔改,不断地思念佳人,才会出现荒唐的“海外徒闻更九州”的招魂事件。由李隆基“自导自演”的爱情悲剧和政治悲剧,给当世统治者当头一棒:作为一国之君,不以此为戒,则将后患无穷。
其二,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分析。白居易是在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写下《长恨歌》,此时距安史之乱结束已有四十多年了。安史之乱造成了藩镇割据,唐朝由盛而衰,百姓涂炭。活了74岁的白居易,先后历经唐代宗、唐德宗等八位皇帝,不可不谓国家政局动荡。白居易政治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很难实现,他便用细腻、委婉的笔触讽喻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制造者——李隆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讨论法,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至此,一堂45分钟的小组讨论课,在以学生为主体、共同探究,在以教师适时引导的进程中完成了。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