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教学策略

2016-05-30 17:01唐宇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会技术物理

唐宇

摘 要: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人文素质。我国当前进行的初中物理课程的改革中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明确地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教育内容的一个领域,作为提升当代中学生科学技术素养的重要方面。引领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并使它们融为一体,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关键词:物理;科学;技术;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1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24

物理课堂是传递物理知识的主阵地,也是STS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找准切入点进行STS教育的渗透。

一、 认真钻研教材,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新编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生产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这些内容进行STS教育的渗透。在讲解涉及“压力”和“压强”的有关知识时(科学),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图钉、坦克履带等(社会),合理增大或减小压强(技术),让学生了解压强产生的原因,并学会正确利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光的折射”一节中,教材从凸镜成像原理(科学),到凸镜镜有益应用(技术),拓展到人眼成像的原理,指出了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由于用眼不当,也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如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比较严重,随年级的升高,近视眼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社会)。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些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眼的形成和视力的减退,培养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在“能及其转化”一章中,STS教育的地位显得尤为明显,“内能的利用——热机”(科学),“新能源的开放和利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但随之而来的能源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社会)。教材在许多章节开头提出的问题或者在课文中穿插的“观察与思考”“问题与思考”等内容,大多都是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甚至是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重要的社会问题,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些出现的新问题又离不开科学知识,这样会让学生最终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力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很重要。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等多个因素综合起来,把主要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力度。如在进行物理“浮沉的条件及应用”的教学中,由于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联系紧密。于是,我设计了轮船、潜水艇上浮下沉及气球、飞艇等飞行物的浮力应用于实际的一系列的图片,并配以和谐的音乐解说,学生很快便产生了好奇心,并提出了质疑问题:它们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接着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自然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又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我播放了大海汹涌、海浪澎湃的视频,让学生在波涛声中对水波有了基本感受,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科学窗》《阅读材料》提供的内容,适度增大教材的弹性

《科学窗》《阅读材料》中有许多STS教育相关的素材,其中既包括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也有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展示了当今社会的新技术。同时,《科学窗》《阅读材料》也介绍了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新成就,以及新技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如“利用超声波测速仪直接测量速度”“航天知识”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四、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适用性

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及提高动手能力、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新编教材的课后练习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大的改变。如教材中的作业适用性更强,“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oiume)旋钮是用来控制声音的哪个要素的?”“调查学校(或社区)噪声污染的情况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提出进一步减少噪声污染的建议”等,完成这些作业和实践活动,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是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拓宽教学区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STS教育拓宽到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自制简易望远镜”“橡皮筋测力计”“自制滑动变阻器”等小实验和小制作;指导学生撰写以“假如重力突然消失”“假如世界上没有摩擦力”等为题目的小论文;带学生深入社区、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学习,如“深入社区调查噪声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参观本地的水电站,认识现代化机器设备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噪声污染”“参观铸铁厂生产流程”等,了解能量的转化,了解水污染、废气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等。以上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的机会,不但培养了学生建立物理情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了教学区域。

总而言之,物理教师既要有自然科学功底,又要有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并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兴趣,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玉祥,钱瑞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两种版本的比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2(8).

[2] 廖佰琴,何润伟.物理(八年级)[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3] 廖佰琴,何润伟.物理(九年级)[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社会技术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