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与真理的区别

2016-05-30 09:35:12薛嘉慧
大东方 2016年10期
关键词:真理感性理性

摘 要:真理与艺术是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代表,油画是是集感性和理性于一身的结点。艺术家对这种真理持有一种忠诚的态度,并因此而获得主体性;对后一种模式而言,艺术是对自然的信奉,将外在的真理挡在了画面之外。这两种美学模式的不同,实际上也意味着两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基本差异。本文通过对艺术与真理的剖析,反向来从油画的角度来探讨艺术与真理。

关键词:真理;艺术;理性;感性

一、何为艺术

第一种,艺术满足审美趣味的需要。我们人类除了各种感官的需要以外,最高级的感官需要是审美趣味的满足。我们对于形式图案以及颜色的配合,某种声音的组合,有一种审美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我们创作艺术品。“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是20世纪的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说的话,这是他对“美”所下的定义。

第二种,艺术是为了宣泄我们内心被压抑的情感。现实生活有时候非常冷酷,我们很多情感不能在现实中得到解放和舒解,于是,只能求助于艺术作品帮助我们宣泄。在艺术活动中,我们表达愤怒或狂欢,以此缓解内心的压力,重建平衡,以便更好地去承受新的压力。

第三种,是把艺术看作高级的娱乐。我们在艺术中进行游戏,这种游戏有一种吸引人的地方,它不是重复的,而是有创造性的。比如,我们到“陶吧”去,泥土在旋转的轴当中完成其造型,这样,我们就做了一次艺术家。或者,我们在一个咖啡馆里喝咖啡,一定有背景的音乐伴随我们的闲聊。这音乐也许取材于莫扎特,或贝多芬,或勃拉姆斯,或者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的某几阶段优美的旋律,让它们营造出我们谈话的气氛。

这三种对艺术的回答只是包含其中的一部分。那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只能是从某一方面来探讨。艺术很广泛,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摄影、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二、何为真理

真理,即永恒不变为真正理。真理亦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即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

真理,最纯真,最符合实际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也是哲学名词,列宁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三、艺术与真理的区别

我们向来以为艺术的领域是审美的领域,真理的领域是一个理性的领域,当我们谈到真理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理性的逻辑。当我们谈到艺术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是进入感性形象的领域。我们在其间得到的是审美的愉悦,而审美的愉悦与真理并无关系。然而,海德格尔却说: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

人的主观是以人的“自我”形态为根据的,人的“自我”形态是以人的观念文化形态为根据的。人以“自我”形态为根据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需求行为,称为人的主观需求。当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快乐感觉;当客观事物不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求,或是损害了人的主观利益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痛苦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因为主观需求得不到客观事物的及时满足及经常被某些客观事物损害自己的主观利益而产生出许多的痛苦感觉。可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部行为内容,就是追求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需求的满足和拒避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利益的损害。然而,这种追求或拒避又经常会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够如愿,这就使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主观上总是因许多事不能够如愿而存在着许多的缺憾,这种主观缺憾总使人持续地沉浸在痛苦感觉之中而令人总想解脱。”所以艺术体现的往往不是“绝对真理”,多是“主观上的客观”,或是“相对真理”。

说到真理,我这里假设个小故事吧:在某个年代,一个孤独的小姑娘看到美丽的树叶从上头掉落,认为是树叶精灵爱人类,所以下来了,她把这个记在心里,长大后写在诗里,然后,一份艺术作品出来了,并且很多人被她的美文感染,也都那么认为;然后,许多年后,人们知道树叶掉落是地心引力,东西从高下低处理所当然,一些定律出现在人们的认识里,这些东西伏在这个定律之下;后来又有人发现一条河流居然是从低处流向高处的,一时间,神秘出现,人们的猜想和感叹又凝成了不少东西,看见的是事实啊!又过了很久,人们知道了另一种地理定律,那上一种在此伏在这种定律之下。然而这仅仅是那么大的世界中的两个情况,那些存在的定律有些交织在一起。所以人们在许多时候看到的,体验到的事实或知道的经验是真的,但只是局部的,就像“一个伏在一个之下”的。

海德格尔所说的“神”,不是上帝,而是诸神,也即凡物皆有神性。这种神性,就是一种具有象征、标志和符号意义的——精神。比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是胜利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长城则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一致的精神。艺术作品只有将某种带有神秘力量的精神熔铸于其中,方能超越“物”本身而成为真正的“存在”。人若只是在天地间居住,那就无异于动物;而人应当“诗意地栖居”。这“诗意”,强调的就是“精神”。

那么,艺术家如何才能获取这种神性呢?海德格尔认为是一种“涌现、自然”。所谓“涌现、自然”,就是在突然之间的一种领悟(人具有领悟的能力)。油画创作便是艺术家的瞬间感觉与客观世界的结合,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便可以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然而,只有当事物以一种“令人震惊而又抑制的方式显现出来”的时候,艺术家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神秘性。

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是对立,但真理与艺术又是惺惺相惜的。所以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相对性。油画在客观存在的世界加以藝术家的主观思想就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当翻阅西方的艺术演变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每一个流派的产生都代表着一种先进的思想境界,代表着一个阶段的崛起和灭亡,代表着一次社会变革的出现,真理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一次又一次的肯定。在艺术的道路上,真理是慢慢的走向精神的境界的。

参考文献:

[1]张之沧.论艺术与真理[J].南京社会科学,1997(6):48-55.

[2]张尔曼.艺术真理与诠释学方法[D].吉林大学,2009.

[3]白雪.艺术·真理·存在——伽达默尔的艺术真理及人类学意义探究[J].理论月刊,2007(9):53-55.

[4]汪民安.绘画中的真理:从《血衣》到《父亲》[J].文艺研究,2014(4).

作者简介:

薛嘉慧(1993—),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是美术,研究方向是油画。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真理感性理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换个角度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41:49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22
必要与障碍: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化的哲学反思
大学教育(2016年3期)2016-04-08 06:30:55
必要与障碍: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化的哲学反思
大学教育(2016年3期)2016-04-08 06:30:54
潜伏在应试教育背后的“真理”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理性的回归
汽车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