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义动词“做”的用法及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

2016-05-30 09:30刘丽红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教学策略

摘 要: 泛义动词是语义比较宽泛的一类词,它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文章以动词“做”为例,对其泛义用法作了简要分析,将泛义动词“做”的用法分为三种:“做”+宾语;“做”+补语;“做”+补语+宾语。随后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有关留学生使用泛义动词“做”时例句进行了偏误分析,最后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教学策略。

关键词: 泛义动词 “做” 偏误分析 教学策略

泛义动词“做”是汉语中常用的动词之一,它浮泛而游移的特点使许多留学生头痛不已。这里将针对这一问题对泛义动词“做”作比较详细的分析。就目前来说,以下文章对泛义动词“做”都有涉及,齐丽娟的《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在对泛义动词的概念和性质了解的基础上,以五个常见的泛义动词“打”“搞”“干”“弄”“做”为代表,深入分析它们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特点。铁艳凤的《泛义动词“弄”的探析——兼与“搞”“干”“做”的对比研究》从历时角度探析“弄”字的演变过程,并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角度说明其在代替动词时的灵活性和限制性,在语用上的焦点转移功能和色彩意义。最后对都能表示“做”义的“弄”“搞”“干”“做”四个词的异同作了比较分析。周连的《泛义动词“弄”“干”“做”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对“弄”“干”“做”三个泛义动词进行偏误分析,分别归纳出偏误类型,进而分析出偏误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策略。

一、动词“做”的泛义用法

“一个动词可以指称或代替许多具体动词,远远超出它自身而使用范畴宽泛,因此它的表意就比较浮泛而游移,朦胧而存在。似乎有很多很多的意义,但每一种意义或不知与本义是扩大、缩小,引申中何种关系,在每一次代替用法时或难确定究竟代替哪一个动词。就因这种宽泛和浮泛的特点,我们称它们为泛义动词,以区别表意准确具体而范围固定的一般动作动词。”这是刘端明先生最早提出的泛义动词的概念。

(一)泛义动词的“做”的主要形式

有三种主要形式:“做”+宾语;“做”+补语;“做”+补语+宾语。

1.“做”+宾语

a.“做”+名词性宾语

“做”带名词性宾语的例子很多,宾语类型有受事宾语、结果宾语、目的宾语和类别宾语。

(1)老人家还说过“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呢![1]

(2)不少企业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哲理引伸出“货好何须做广告”的谬误。

(3)引进来”和“打出去”的诸多领域做了大量工作,比较好地发挥了职能部门作用。

(4)工程承包给他们;而且还听凭他们转包给扬州市高邮县个体户孙立干做清包工,结果是自食恶果。

(5)创业,提高自身的素质,把自己锻炼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力争做竞争中的能者、强者、胜利者。

在这五个例句中,例(1)和例(2)中的“好事”“广告”都是“做”受事宾语,其中“好事”是“做”的关涉对象,“广告”是“做”的直接支配对象;例(3)中的“大量工作”是“做”的结果宾语,是“做”的行为结果;例(4)中的“清包工”是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的,所以是“做”的类别宾语;例(5)中的“能者、强者、胜利者”是动词“做的目的宾语,是“做”的行为目的。

b.“做”+代词性宾语

“做”也可以带代词性宾语,这一用法的常见搭配与其他泛义动词一样,例如“做(弄/干/搞)这个/那个、做(弄/干/搞)啥、做(弄/干/搞)什么”,等等。

c.“做”+动词性宾语

这一类型的宾语多是单个动词,很少有动词性词组。

(6)东旭新村书记孙玉河告诉记者:“吸引外资,其实我们几年前就开始做准备。”

(7)他让我把这50万元生活费交给你,请你暂且等候,建国后再做安排。

例句中的“准备、安排”是动词“做”的动词性宾语,也是句子的语义重心,去掉“做”中心意思不变。

2.“做”+补语

“做”带补语的类型同样复杂,有结果补语、数量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

(8)生意做成了,万德明心中却很不是滋味——他当场就心算出服装厂在这次交易……

“成了”是动词“做”的结果补语,补充说明“做”的结果。

(9)过去,我国虽在许多实用技术引进和其消化吸收上做了许多工作,但共深度尤其在二次创新上还远远做得不够。

“不够”是动词“做”可能补语,表明动作“做”的可能性。

(10)而赞助教师访美的祥云集团,准备把这项工作年年做下去。

(11)调动人的积极性,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下去”“起来”是趋向补语,“下去”表明动作“做”的持续,“起来”表明动词“做”开始实施。

(12)他说,社会主义学院复办以来,工作做得不错,服务很好,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我代表省委对大家表示感谢。

“不错”是表明“做”的状态,是动词“做”的状态补语。

(13)我们过去做了一些,现在更要有计划地安排。

“一些”是“做”的数量补语,表明动词“做”的动作次数。

3.“做”+补语+宾语

这一类搭配较多,补语类型和宾语类型都比较复杂:

(14)为海军现代化建设,为捍卫祖国的领海主权,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15)银行不肯贷款,镇长、书记带头变买自己的家产,党员干部个个做出榜样,经过近20天的努力,终于筹集资金20多万元。

例(14)和例(15)中“出了”“出”是“做”的趋向补语,“成绩”是受事宾语,是动词“做”的支配对象,“榜样”是目的宾语,是动词“做”的行为目的。

(16)他说,他想趁年轻抓住机会为西安人多做些好事。

(17)到现在为止,我已经为百多万青少年做了千多场报告,受到热烈欢迎。

“些”“千多场”是“做”数量补语,“好事”是受事宾语,是动词“做”关涉对象,“报告”也是受事宾语,是“做”的支配对象。

(18)人员、物资、器材要大量搬家,费尽千般周折,基地终于在年底前做完了这些工作,只留下了一批卫星发射无法离开的人员。

“完了”是结果补语,“工作”是动词“做”的受事宾语。

(19)要在短时期内做到一切,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20)AT-8201的研究经费是靠“花迪牌”香水的利润来支付的,做到了科研养科研,免费向这些患者赠药我问心无愧。

“到”和“到了”是可能补语,表示“做”是否实现,“一切”和“科研养科研”是“做”的目的宾语。

二、“做”的偏误分析

根据刘珣先生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而“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则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根据该理论,偏误的来源主要有五种: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下面将大致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两个角度来对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泛义动词“做”时所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并将偏误分为两类:一类是应该用“做”时不用,使用了其他动词来代替;另一类是不该“做”时,错误的用“做”代替了正确的动词。这两类,都会造成不恰当的搭配,从而产生偏误。

(一)该用而没用“做”

根据语料分析,在这一类型当中,最多的就是“做”和“作”“做”和“作为”的混用。其次是该用“做”而没用的和该用“做”而用了其他动词的。

1.“做”和“作”“作为”的混用。

例如:

(21)他不仅作家务,他也帮助他的母亲照顾他的弟弟。[2]

(他不仅做家务,他也帮助他的母亲照顾他的弟弟。)

(22)我想,好的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孩子,好的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父母的,应当自己要作好人,给孩子好的榜样,教孩子怎么作好人。

(我想,好的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孩子,好的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做父母的,应当自己要做好人,给孩子做好的榜样,教孩子怎么做好人。)

(23)休息的时候,常常去外面玩儿,跟我一起作做业等等。

(休息的时候,常常去外面玩儿,跟我一起做作业等等。)

(24)我出生于北京,今年二十五岁,从北京外语大学日语科毕业以后,在北京友谊旅游公司作为导游工作三年了。

(我出生于北京,今年二十五岁,从北京外语大学日语科毕业以后,在北京友谊旅游公司做导游工作三年了。)

例(21)中的“作”也可以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后面所跟的宾语一般都比较抽象,而且书面语色彩比较浓,而这里的宾语比较具体,所以不能用“作”。例(22)“作父母的”这个“作”是“充当,担任”的意思,而“作”没有这个意思,故改为“做”。例(23)“作做业”的“作”与“做”需要对调一下,“作业”作为一个词,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部队给士兵布置的训练性的军事活动;生产单位给工人或工作人员布置的生产活动”的意思,所以“作业”中的“作”是不可替换的。“作业”是一种具体活动,因此用“做”。例(24)中的“作为”后面必须带名词性宾语,而“导游工作”是状中短语,中心语是“工作”“作为”后面带的名词性宾语需具有人的某种身份或事物的某种性质,因此改用“做”。

通过语料的分析,会发现动词“做”与其他动词混淆的语料相比,与“作”“作为”混用的比例最大。而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做”和“作”本身来说就难以分辨,中国学生也弄不清楚,对留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更大的难题了。“做”和“作”又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较早遇到的两个词,同音有时又可以换用,二者的混用则很难避免的。

2.该用“做”而不用或使用其他动词代替

例如:

(25)它暗示一个人来干事时,就应该独立去做。

(它暗示一个人来做事时,就应该独立去做。)

(26)可是要是非得自己去做,人的偷懒心理就发挥了作用,都想让别人去。(可是要是非得自己去做,人的偷懒心理就发挥了作用,都想让别人去做。)

(27)想要的东西到处都能得到,想需要的事情随时都能作。

(想要的东西到处都能得到,想做的事情随时都能做。)

(28)如果你们认为我不能当作服装模特的话,我当推销员也可以。

(如果你们认为我不能做服装模特的话,我当推销员也可以。)

(29)勤劳帮助家务,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勤劳做家务,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30)为公众利益,我们从小事开始实施是最好的办法!

(为公众利益,我们从小事开始做是最好的办法!)

例(25)中的“干”也是泛义动词,在某些时候,“做”和“干”可以相互替换,像“干活”和“做活”,但在这里必须用“做”,因为“干”具有劳动性,后面带的宾语需为具体的某事、某种职业或工作,“事”不是具体的工作。例(26)尾遗漏了“做”,这里的“做”做谓语动词,因此不能缺少。例(27)中将“需要”“作”均改为“做”,因为“想做的事情随时都能做”是“想V就V”的变形,要求谓语动词相同。例(28)中“当作”和“服装模特”不能搭配,“当作”有认为是,看做、看成的意思,而句中应该用具有充当、担任意义的词,故而改用“做”。例(29)中“帮助”后面带的宾语一般是人,“家务”前的动词通常为“做”,二者是比较稳定的搭配。例(30)中“实施”是“实行、执行”的意思,后面一般与“政策、措施、法令、计划”等搭配。

例(25)到例(30),在这六个句子中,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还是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同时还有留学生对词语搭配的不熟悉。

(二)不该用而用“做”

动词“做”常被一些其他动词代替,从而造成一些不正确的搭配。

(31)但是我是个小孩子,不知道做这个事情是可以做还是不可以做。

(但是我是个小孩子,不知道这个事情是可以做还是不可以做。)

(32)我那时候很想做打棒球,不想学习做剑道。

(我那时候很想打棒球,不想学习剑道。)

(33)所以我觉得每个国家都必须快点做一些规定来控制这些吸烟者和卖烟者。

(所以我觉得每个国家都必须快点制定一些规定来控制这些吸烟者和卖烟者。)

(34)不过,我想努力去做改变我自己。我想比别人在优先,这样做,也许我会比别人做什么事都困难一些。

(不过,我想努力去改变我自己。我想比别人在优先,这样做,也许我会比别人做什么事都困难一些。)

在这三个例句中,都是多用了“做”,应该去掉。例(31)中一共三个“做”,因为“在可以做还是不可以做”中已经体现了动词“做”,那么第一个“做”可以省略。例(32)中“打棒球”汉语中比较固定的搭配,“做”多余,因而去掉。“剑道”是传统的竞技性器械武术,不是具体的事物,因此不能用“做”。例(33)中“规定”前面搭配的动词一般是“制定、拟定”等词语。例(34)中动词“做”后面缺少趋向补语“来”,因而去掉“做”。

这里所出现的偏误现象,源于留学生对动词“做”的用法掌握得不熟悉,对能否出现在“做”后面的宾语,判断不准,同时也对一些常见的搭配不了解。另外在这里有母语负迁移的作用,英语国家的留学生习惯将“做”与“make/do”等同起来,因此会出现“做……规定”这样的偏误。

(35)当声音发出后,传播到大脑,再由大脑命令,如果没有声音的话,大脑也就不会思考、运做,而使这个人变成了废人。

(当声音发出后,传播到大脑,再由大脑命令,如果没有声音的话,大脑也就不会思考、运作,而使这个人变成了废人。)

(36)如果孩子多,他们会互相帮助,团结地工做。

(如果孩子多,他们会互相帮助,团结地工作。)

(37)我是做为一个日本人来这么想的?

(我是作为一个日本人来这么想的?)

例(35)、例(36)、例(37)三句都是将“运作”“工作”“作为”中的语素“作”错误的写成了“做”。“作”作为语素通常会出现在“抽象一点的,书面语重一点的词语”中,因此,在这三个词语中用“做”是错误的。

这是在词语内部出现的偏误,主要原因还是“做”和“作”二者难以分辨。

(38)父母怎么做,孩子看到了,肯定孩子也跟着,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应该做最好的态度,不能随随便便地说,也不能随便做。

(父母怎么做,孩子看到了,肯定孩子也跟着,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应该有最好的态度,不能随随便便地说,也不能随便做。)

(39)每当我父亲的同事或朋友到我家坐客时,十有八九都对我母亲说,“你的先生真是个有事必应的人,真和气。”

(每当我父亲的同事或朋友到我家做客时,十有八九都对我母亲说,“你的先生真是个有事必应的人,真和气。)

(40)我们做了北京旅览路,车费才20块钱。

(我们坐了北京旅览路,车费才20块钱。)

上述例句中,例(38),与“态度”搭配的动词应具有“持有”的意义,而“做”不具有这个意义,因而换用“有”。例(39)中的“做客”是将自己当客人,“做”具有充当,担任的意思,而“坐”常表示的是坐下,搭乘(交通工具)等意思,不具有充当,担任的意思。因此需用“做”.例(40)中“坐”具有搭、乘的意义,“做”没有,因此换用“坐”。

“做”和“坐”混用的比重仅次于“做”和“作”“作为”,从中可以看出“做”和“坐”的分辨也是难点。

二、“做”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方面

课堂是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至关重要。而对外汉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首先就应具备扎实的语言理论基础。在授课前,教师应该掌握好“做”的各项用法,清楚“做”可以和哪些动词互换,哪些不可以;也要清楚“做”在哪种情况下可以和其他动词互换,哪些情况下不可以。教师掌握好相关的专业知识,是给留学生上课的前提。

其次,教师在上课时应强调对比教学,注意将“做”与其他可替换的动词做区分,如“作”“作为”“坐”“干”等词。

再次,泛义动词“做”的用法比较多,教师在讲解动词“做”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将所有用法都讲给学生,这会使留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同时,在讲到“做”的用法与留学生学过的其他动词用法有共同之处时,应注意对比讲解,使留学生明白二者的区别。

最后,教师可以针对“做”的用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有错必纠,避免让学生认为他做的是对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产生的偏误进行详解,怎么错的,为什么错,应该如何改正,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和掌握“做”这个泛义动词,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努力地克服畏难心理,不在学习中采取回避策略。其次,留学生在课堂之外也应积极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知识,如学到“做”和“作”时应积极地分析二者的区别并总结,然后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体会二者在不同语境中的恰当用法。

泛义动词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对泛义动词“做”的用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将其用法分为:“做”+宾语,“做”+补语+宾语,“做”+补语三个部分。随后对泛义动词“做”进行了偏误分析,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注释:

[1]以下例句均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2]以下例句均来自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参考文献:

[1]晁继周,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刘瑞明.不是“浑蛋”动词,而是泛义动词[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8,(01).

[3]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4]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黄彩玉.现代汉语泛义动词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周连.泛义动词“弄”“干”“做”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钟姝娟.泛义动词“作”[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铁艳凤.泛义动词“弄”的探析—兼与“搞”“干”“做”的对比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刘丽红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150080)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