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度

2016-05-30 06:47孙美新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孙美新

摘 要:高校应把对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到对大学生的教育当中来,不断摸索大学生思想教育新方法,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度,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东北抗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58

总体来讲,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独立自主意识强,有很强的上进心,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健康,还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有为国家作贡献的责任感等。与此同时,个别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明确的爱国观念,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二是享乐主义严重,缺少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攀比风盛行,缺乏意志力,抗挫折能力较弱;三是个人主义现象严重,遇事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他人。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存在是很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家庭的溺爱、学校教育方法的陈旧、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影响都是主要因素。此外,大学生刚步入成年阶段,还不能对自己有成熟的认识。而大学阶段是大部分人接受学校系统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刺阶段,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高校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时不仅拥有被知识武装完备的头脑,更拥有健全、正面、积极的思想和灵魂。东北抗日联军身上所反映出的抗联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挖掘东北抗联精神资源,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弘扬抗联精神,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联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爱国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承受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抗联将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抗日战场上,把自己的生命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抗联英雄为我们诠释的爱国主义。

人力、物力匮乏,是什么支撑抗联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作战?无数的仁人志士倒在了冲锋的路上,是什么让抗联战士依然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答案很简单,是光荣复兴的远大理想,是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国家的领土完整、捍卫着中国人的尊严。因为心中有爱国的信念,抗联战士在没有任何外援、条件极为艰难的情况下,顽强不屈,与日寇浴血奋战长达十余年,有力地干扰破坏了日本军国主义占领中国、“北进”“南下”战略进程,为支援中国全面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代的大学生自身思想不够成熟,对当前的不同文化缺乏辨识的能力,导致对其他文化不辨是非的过渡追捧,受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部分年轻人崇洋媚外,认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于是出现了“哈韩”“哈日”族,彼此之间互相攀比,而对国家民族持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对一些人的爱国行为嗤之以鼻。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刚刚从青少年时期过渡而来的叛逆情绪,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缺乏正确的引导。

当代青少年缺少的正是这种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对此,要抓住青年的思想阵地,将东北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用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事迹来感化当代大学生,将青年心中原有的爱国热情激发出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弘扬抗联精神,培养高校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抗联精神是一种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休戚与共团结御辱的合作精神。抗联英雄也是普通人,也可能存在人性的自私心理。然而在战争中,任何个人的英雄主义对于团队来说都有可能是致命的伤害,都可能造成整个队伍在战场上的失利。抗联英雄正是突破了普通人的自私“本性”,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挽救国家危亡为己任,在战争中坚持集体主义原则,通力协作,所以形成了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共同抗战,也正是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使我们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今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且大多数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家长的溺爱和娇惯。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学生的人生观树立起到了极坏的作用,导致了极坏的后果。有的大学生寝室内部矛盾不断、大打出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种状况的出现正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团队协作力之差、包容性之差。引导高校学生学习抗联精神,正是要学习抗联战士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的精神。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青年不仅应该具有知识分子所必须具备的高端技能,更应该具有共同的梦想,建设美丽中国需要青年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所有有志青年都能共同努力,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三、弘扬抗联精神,培养高校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所经历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面对日伪当局疯狂围剿的同时,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冬季的东北地区非常寒冷,抗联将士们经常需要在零下 40 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生存和战斗,在这种环境中,甚至出现过受伤战士被冻掉手指的情况,环境极为艰苦。同时,由于敌人的封锁,战备资源以及生活用品很难顺利进入游击区,部队缺衣少食、缺粮断水是经常的,这种情况下战士们只得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有时所需的粮食和棉衣,也要用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去获取,抗联将士还经常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给养断绝而失去生命。不夸张地说,当时的东北抗日战争绝对是在当代人类难以生存的条件下所进行的最艰苦的斗争之一。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简陋,东北抗联在战备方面也并不如人意。兵力上,东北抗日联军最多时不过3万余人;武器上,抗联军队使用长矛、大刀,还有部分陈旧枪支、弹药多是从敌人手中夺来的。就是这样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受住极限考验,前仆后继,奋战不息。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14年,东北抗日联军就在极端残酷的抗日斗争环境中,坚持了14年的游击战争。这种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是抗联精神的动力源泉。

今天,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另外,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很高,他们很少经历苦难与挫折,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往往会缺少艰苦奋斗精神,过度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进而出现享乐主义抬头等现象。大学校园里也是如此,名牌服饰、名牌鞋包,甚至是奢侈品傍身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开始独立生活、学习负担减轻都让大学生有了独立支配金钱的权力和欲望,而这种权力被赋予的后果就是:一些学生开始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学校里享乐主义之风盛行,学生对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却在吃穿用度上盲目攀比,这看似平常的状况,却丢失了前辈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品质。今天的年轻人可能觉得当年抗联战士的生活、战斗环境艰苦到不可想象、不太真实,但那并不是虚构的,没有在那样的环境下仍然坚持战斗不屈不挠的抗联精神,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要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屈不挠地去战胜困难,想想抗联战士为了保家卫国,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可以用生命去战斗,相比之下,大学生在学习上就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生活上,条件再好,也不能忽视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当然,艰苦奋斗不是让现在的大学生去过抗联战士缺衣少粮的生活,而是教育青年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要珍惜当前所拥有的一切,不奢侈浪费。同时,也应该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上奢侈浪费、贪图享乐等不正之风,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到今天已经70年了,经历过70年前那场国难的老人至今健在的也已经寥寥无几,当代的年轻人们或许也只能从教科书上知道那些陈年往事。但那段历史应该永远被铭记,特别在我们这片饱经沧桑的黑土地上,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抗联精神应该被我们永远发扬下去。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代又一代身上满载国家和民族希望的大学生,我们的使命既是把他们教育成材,更是把他们教育成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将这种精神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动力、培养更优秀的知识型人才,相信美丽中国的建设、民族复兴中国梦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完美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军凯.东北抗联精神与当代中国民族精神[J].文史研究,2014(2).

[2] 郑文晶.探讨深刻理解继承抗联精神[J].文史博览,2011(15).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