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 翟梓良
【摘要】开展QC小组活动,对施工企业解决各种施工技术难题和质量问题,预防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开展QC小组活动的程序,对水电施工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提高QC小组活动成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施工企业;QC活动;问题分析
1、前言
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并经注册登记的组织。
我国从1978年开始从日本引进QC小组,至今已有38年。QC小组活动已在全国得到了蓬勃发展,QC小组活动的领域也从最初的工业生产领域扩展到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商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近几年,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非常重视行业的QC小组活动,大力提倡、引导电力建设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在实现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建设、创建优质工程等方面均将QC小组活动开展与QC成果纳入考核范围。水电施工企业也深入广泛地开展了QC小组活动,对解决各种施工技术难题和质量问题,预防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和员工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2 、QC小组分类
QC小组按活动性质和内容分为问题解决型和创新型两类。
2.1 问题解决型
主要是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又分为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四种。
(1)现场型:主要以现场班组、工序的员工为主组成,以稳定工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为目的。
(2)攻关型:一般由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结合组成,以解决有一定难度的质量关键问题为目的。
(3)管理型:以管理人员为主组成,以提高工作质量,改善与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4)服务型:由从事服务性工作的员工组成,以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
2.2 创新型
主要以质量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以开发、研制新产品、新服务项目、新业务、新方法为目的,由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和能力的人员组成。
2.3 QC小组与技术革新小组的区别
QC小组与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比较接近但也有所不同。虽然有的QC小组(如攻关型)也是一种“三结合”的搞技术革新、攻克难题的组织,但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侧重于用专业技术进行攻关;而QC小组不仅活动的选题要比技术革新小组广泛得多,而且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方法的多样化、事实的数据化。
3 、QC小组活动程序
QC小组活动遵循PDCA科学程序,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应用统计方法开展,具有一定的步骤和要求。
3.1 问题解决型QC小组活动步骤
(1)计划阶段(P):包括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制定对策等六个步骤。
(2)实施阶段(D):包括实施对策一个步骤。
(3)检查阶段(C):包括效果检查一个步骤。
(4)处理阶段(A):包括巩固措施、总结及下一步打算两个步骤。
以上是自定目标值课题活动的十个步骤。如果是指令性(上级指令、设计或规范要求等)目标值,则不需要现状调查,指令性目标值即为课题目标,但指令性目标能否实现应进行分析。因此,活动的十个步骤即为选择课题、设定目标、目标可行性分析、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效果检查、巩固措施、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3.2 创新型QC小组活动步骤
创新型QC小组活动步骤一般有:选择课题、设定目标、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制订对策、实施对策、效果确认、标准化、总结及下一步打算等八个步骤。
4、教育培训
全员教育培训是开展QC小组活动的基础。水电施工企业员工流动性較大,每年都有大批新员工充实到项目部,因此,教育培训尤其重要,必须使每个员工掌握QC小组的基础知识,并有计划地重点培养QC小组骨干、诊断师和专家。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加QC小组活动,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顺利完成QC活动课题。
5 、QC活动存在的问题
5.1 课题选择方面
课题一般来源于指令性课题或小组自选课题。课题应针对本单位急需解决的生产或管理的具体问题。课题宜小不宜大。好的课题主要体现在需要解决的对象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特性值)明确,解决问题的手段明确。并简要说明选题理由,理由应充分但不长篇大论,直接写出选此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
(2)存在问题:选择的课题不确切或课题太大,无法设定对应的目标值;课题名称不确切;无选题理由或理由不充分等。有些施工项目直接将施工科学技术研究课题设为QC活动课题,如《大溪隧道穿越施工技术研究》,此课题不能一目了然地反映要解决的问题,改为《减少大溪隧道穿越施工渗水量》就较好;《提高大坝填筑层厚一次检测合格率》比《提高上水库大坝填筑层厚稳定性》要好;《提高人工砂细度模数合格率》、《降低溢洪道闸墩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C35R5.0混凝土成本》等课题都比较好。
5.2 现状调查与设定目标方面
(1)现状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课题所要解决问题的症结(主要问题),预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到什么程度,据此来确定课题目标值。现状调查要用数据说话,收集的数据应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利用统计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确定小组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能够轻易实现的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值都没有意义。目标应明确并与课题一致,目标最好一个,最多不超过两个,要有量化的目标值。当课题目标为指令性目标值时,应对指令性目标值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关键少数问题和次要问题可能要一并解决,才能实现指令性目标。
(2)存在问题:未进行现状调查,就已知活动目标;现状调查的数据量小不充分,数据频数不满足统计工具的要求;数据未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分析;目标无量化值,如“大坝填筑层厚满足设计要求”;设定的目标太大、太多,如“清水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倒角顺直,色泽一致,无蜂窝麻面,无明显气泡,优良率达到95%”。
5.3 原因分析与确定要因方面
(1)原因分析应针对现状调查找出的主要问题,利用统计工具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只要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都要记录下来。原因分析应彻底,分析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的具体因素为止。确定要因是对所有末端因素逐条进行筛选和确认,剔除不可抗拒的末端因素,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2)存在问题
1)因果关系错误。应将现状调查找出的主要问题作为“果”进行原因分析,如:经现状调查已找出影响人工砂细度模数合格率的主要问题是“筛分设备不满足要求”,原因分析时不是针对“筛分设备不满足要求”这个“果”分析,却又错误地针对“人工砂细度模数不合格”进行分析。
2)原因分析不彻底,未分析至末梢原因,因而无法明晰如何采取后续措施。如“缺少质量意识”、“测量方法不正确”、“坝体填筑材料规格不满足要求”、“测量仪器存在误差”、“夏季施工导致混凝土易产生裂纹”、“拆模时机不当”等,这些因素都需进一步分析,直到能够直接采取措施的末梢原因。
3)确定要因时,末端因素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确定的要因与末端因素不一致等;没有对全部末端因素进行要因确认等。
5.4 制定对策与实施对策方面
(1)要因确定后制定对策措施计划,即编制对策表。按照“5W1H”原则,对策表应包括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实施地点、完成时间、责任人等内容。对策应针对每一条要因逐项制定,便于实施和检查,尽量采用小组自身能够做到的对策,避免采用临时性的应急措施。应注意“对策”和“措施”的不同含义,对策是指策略和方法,确定小组在大方向上要做什么;措施是对策的细化和分解,是指每一对策目标具体实现的处理方法,应具体到怎么做、谁来做,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应对采取的每一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并与实施前的现状进行对比,确定问题的改善程度。只有每一项措施的实施效果都达到了预期目标,才能实现课题的总体目标。如果出现措施实施后与目标相比没有达标,则需要小组成员再讨论提出一些补充措施并加以实施,直至达标。
(3)存在问题:对策表“5W1H”项目不全;目标阐述较为抽象,未量化;措施不确切或不可操作;对策实施过程缺少充足的数据和事实;缺少对每一项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检查。
5.5 效果检查方面
(1)与对策实施阶段的效果检查不同,此处的效果检查是指所有对策实施完毕后,对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应与课题目标相对应,将检查数据与设定的目标值相比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若达到了目标,说明问题已得到解决;若未达到目标,则说明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可能是主要原因没有找对,或没有找全,也可能对策制定不妥,应再回到原因分析的步骤,重新开始一轮PDCA循环。
(2)存在问题:效果检查数据不充分;检查结果与目标不对应。
5.6 巩固措施方面
(1)对策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后,还需制定巩固措施,将已取得的效果维持下去,并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巩固效果检查是指实施巩固措施并经过相应的巩固期之后,对课题活动效果及巩固措施是否得力的检查。将巩固期后的效果与课题目标进行对照,证明小组取得的成效达到或高于预期效果。有的课题产生的最终效果需要很长时间,如混凝土裂缝控制,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活动完初期就进行检查并草草认定活动结果是不科学的。因此,对巩固期后的效果检查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说明QC小组活动是否真正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标准化:应将QC活动成果中的设计图纸、工艺规程、管理制度等文件进行相应的更改、审批,形成新的标准,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实施。
(2)存在问题:无标准化巩固措施,不利于成果的推广和复制;缺少如何在公司内推广实施的内容,无法说明巩固措施已经得到贯彻和实施;缺少对巩固期数据的收集及巩固期的效果检查;缺少效益证明材料等。
5.7 统计工具应用方面
(1)统计工具:老七种工具有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图(鱼刺图)、对策表、直方图、控制图、散步图;新七种工具有关联图、系统图、亲和图、PDPC過程决策程序图法、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矢线图;此外还有饼分图、柱状图、折线图等简易图表。
(2)QC小组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统计工具。调查表、排列图、饼分图、因果图、关联图、直方图、对策表等都是常用的统计工具,运用这些工具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使用排列图的数据必须大于50个;使用直方图的数据也必须大于50个、最好达到100个;数据小于50个的可用饼分图。
2)排列图的柱形应由高到低排列,最高的应在左边而不是右边或中间。排列图分析的问题应多于3个,问题少于3个的应选用饼分图。
3)两个或两个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使用关联图,但这这些问题的原因之间应有交叉;单个问题也可使用关联图分析原因,但原因之间应有交叉,没有交叉原因的不能用关联图而应该用因果图。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问题的原因分析,如有两个以上质量问题,应对每个问题单独进行分析。
4)原因分析应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必须分析到最后一层,一般的原因分析至少有二层,有些原因会分析到三层或更多层,直至能够直接采取措施。
(3)存在问题:统计工具选择错误;图表制作错误;缺少制图(表)人、审核人和制作时间。
1)数据偏少;寻找问题的症结(主要问题)应该用排列图而不是柱状图;排列图中柱形没有从高到低依次排列,错误地将累计频率不是在80%以内的判断为主要问题;目标实现情况用柱状图比较简单,而不是排列图。
2)因果图(鱼刺图)没有针对现状调查得到的主要问题作为“果”来展开;关联图中两个问题的原因之间没有交叉,箭头方向错误。
3)饼分图没有从正北方向开始、按比例从大到小顺时针方向排列。
6、结束语
本文所述问题是笔者近年在组织、指导项目QC小组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虽然不少,但通过指导、纠正,年轻员工很快能熟练掌握相关QC知识和技巧,通过企业内部QC成果发布和交流,QC小组活动效果不断提高,每年均有多项QC活动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QC成果奖。
作者简介:李敬 职称:工程师 职务:质量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