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宗梅
摘 要: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管理理念落后、内部管理结构欠完善、产业低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融资难等诸多现实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民营企业必须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困境;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07-02
我国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意义重大。经过30年的发展,民营企业总体规模有较大提高。但长期以来民营企业走的是一条“高成本”、“高能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使其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条件下,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民营企业只有加快转型升级,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强化企业内部治理和管理,方能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民营企业获得较快发展。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逐年提升,仅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就已经从2013年的91.22亿元提高到95.09亿元,增加了3.87亿元;民营企业的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从2013年的46亿元提高到46.67亿元;民营企业的服务业100强入围门槛从2013年的102.06亿元提高到116.88亿元[1]。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大财政收入、提供再就业以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作用。“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我国民营企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指导计划。《建议》“涵盖民营经济如何发展的多方面内容,并提出把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体制机制改革的工作作为战略重点,这些对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导向性。”[2]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需要开放优越的发展环境。《建议》提出,要降低实体企业运行成本,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并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这对减轻民营企业负担,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十分重要。
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我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资产净利率从前一年的4.52%下降到4.29%,净资产收益率从前一年的14.35%下降到14.04%。但相关数据显示,由于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近两年来民营企业盈利下降幅度已明显趋缓。
我国民营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影响,长期处于经济发展的弱势位置,加之民营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其在一定时间内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出的要求,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困境重重。
(一)民营企业自身原因导致其与经济发展新常态难以契合
其一,民营企业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民营企业家多数是白手起家,凭借自身经验去经营企业,缺乏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实行家族式管理,排外思想比较严重。当发生劳资纠纷时,不愿走法律途径,处理劳资关系方法不妥,给企业造成不好的社会形象。其二,民营企业管理结构欠完善。家族式管理导致民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两者合而为一,甚至是企业主直接干预企业管理和经营,内部重大决策都是掌握在企业主手中,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其三,民营企业产业低端化。多数民营企业主要是靠大量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投入来发展的,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比较低端造成价格低廉,而且产品附加值低,很难形成固定品牌,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其四,民营企业人才相对缺乏。民营企业主在企业发展初期,对货币资本的追逐远远胜过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新常态下,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生产规模扩大,需要革新技术和管理,从而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产生新的更高的需求,但因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吸引人才的机制相对落后,这必然阻碍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导致其与经济发展新常态难以适应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困扰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具体而言,影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民营企业规模一般较小,资产担保值低,负债能力弱。多数民营企业产业比较低端,加上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其抗风险能力弱,这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政策原因使银行贷款偏向国有企业而不愿意流向抗风险能力低的民营企业。这就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因融资渠道不畅,融资艰难,而走向破产的境地。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由于经济的深度变革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民营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更加严峻。一直以来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未减,难以吸纳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生产和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加之新常态下面临新的经济情势,这使得民营企业困境重重。由此而论,民营企业要想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主动转型,找准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超过4 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它们创造了中国近60%的经济总量。”[3] 但是部分中小企业因为规模过小、人力缺乏、信息不畅,加之对市场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因此,这个企业对自身要“发展什么”、“怎么发展”都是跟着感觉走,没有正确的方向判断。因此,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正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民营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
(一)民营企业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
经济新常态下,面对我国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民营企业要想解决自身发展难题,首要之事就是转变经营理念,学习外部先进的、可持续的经营、治理、管理等理念,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实力,增强产品的品牌指数。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成本竞争应从“底限竞争”向“高附加值竞争”转变;技术竞争应从“复制模仿”向“自主原创”转变;营销竞争应从“知名度营销”向“美誉度营销”转变。企业一方面要通过经济性竞争提升自身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责任竞争,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坚守诚信经营理念,确保持续增强自身经济竞争力。此外,民营企业还可以联合同行甚至跨行的商业伙伴,一起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竞争标准,促使所在地区其他行业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做贡献。
(二)民营企业要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民营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人才短缺仍然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多数民营企业既没有高素质的企业家,也没有科技专家和先进的管理团队,更缺乏有一技之长的一线熟练劳动者。因为,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民营企业要破解其发展所需的人才瓶颈,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以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必须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一方面,要有高素质的企业家。民营企业要想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运行模式,首先必须有优秀的企业家把舵和导航。因此,着力提升企业家的素质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重中之重。民营企业要想适应经济新常态,企业家们必须有法治思维、规矩意识和纪律观念。另一方面,要有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
(三)民营企业要积极采用新科技平台,提高自身产品的关注度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着眼于产品的市场关注度,积极引用新科技平台。对于企业而言,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质量是其可持续发展之本,但利用新科技平台扩大自身产品关注度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运用逐步走向多元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平台。民营企业必须有开放的互联网思维,正确认识到互联网产业化和产业互联网化之间的辩证逻辑,积极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科技平台,让终端消费者能够了解到自己产品的情况,这有利于民营企业适应新常态抓产品发展方向。
(四)民营企业要积极培育品牌意识,不断提升产品美誉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越来越理性,他们的消费偏好也逐渐从“价格偏好”向“品牌偏好”过渡。一般而言,民营企业在创立初期主要是通过推出新项目并不断打价格战来赢取市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但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残酷,民营企业不可能再以价格战来取胜,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向消费者积极传递自身的品牌内涵和价值,才能持久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民营企业在树立品牌之后,还要学会品牌管理和品牌输出,提升自身的市场认知度,这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治理及市场开拓。此外,民营企业在培育品牌效应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建设,使品牌和诚信融为一体,既让消费者享受到优质的产品,又让消费者体验到优质的服务,从而使企业美誉度得以整体提升,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既有新机遇,又因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而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必须立足自身实际,主动适应新常态,做到如前所述的几大转型升级,并且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必要时会同本区域、同行业的商业伙伴建立抱团式合作机制,强化企业联合抱团发展,以降低新常态下的市场风险,真正维系民营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发布[EB/OL].(2015-08-25).http//www.chinaNews.com/cj/2015/08-25/7488441.shtml.
[2] 刘晶晶.“十三五”:民营经济有七大发展机遇[N].中国经济时报,2016-01-22.
[3] 苏银松.民营企业需积极作为适应新常态[N].中华工商时报,201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