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 岳国良 何瑞东 钟剑财
摘 要: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是指导企业技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文件,是技术标准化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制定、修订技术标准年度计划和中长期标准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促进企业积极规范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的重要措施。本项目建设的目的是在全面、深入了解技术标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建立一套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管理系统。系统包括主站服务端及移动应用端,对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结构化、体系化梳理,使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工作规范化。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运检技术 标准体系 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b)-0000-00
1 建设目标
按照省公司建立“统一平台、资源共享、规范透明、安全高效”软件系统的要求,形成完整规范的运检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一体化管理和同质化发展,保证运检技术标准的统一性、完整性、层次性、协调性、明确性和可扩展性要求,需要结合上级最新要求和运行、检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省公司设备运检技术标准进行归纳,形成完整规范的运检技术标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为运维检修人员提供明确、及时、在线的运检技术标准操作指导软件,保证工作安全可靠、科学合理、完整有序的开展。同时,为便于运检专业人员随时查阅、学习标准,拟开发一套手机APP软件,用于在线提供运检技术标准检索浏览,保证运检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开展。
2 建设原则
根据“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系统项目的复杂性、艰巨性及高风险性的特点,结合省公司目前应用系统业务现状和发展情况,实施“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系统项目应采取以下原则:(1)统一建设、分级维护: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项目依托省公司信息网络系统,由省公司负责总体规划、软件开发、标准制定、运行监管、推广实施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各分公司负责本分公司系统信息录入、应用、运行维护、业务监管等。(2)统一平台、数据集中:省公司负责建立全省统一的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管理平台,技术标准规范、基本业务流程、主要格式文本由省公司统一。(3)统一建库,类型分类:根据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按设备类型、所属阶段、专业类别三个维度,对所负责的设备、设备所属阶段、及运行、检修的专业类别给出分类的运检技术标准。(4)统一标准,实时查看: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标及省公司技术标准进行规范统一,通过移动设备支持在线和离线的实时查看,为现场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3总体设计思路
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的总体建设目标,坚持一体化的原则,遵循“统一规划、标准先行”的建设策略,对于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的总体建设方案提出以下设计思路。
3.1 构建标准体系
规范和标准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信息化成熟和发达程度的集中体现。在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实现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的必要条件。编制规范的项目标准体系,包含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并且经过专家认证通过。这个是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的基础,也是满足不同需求、推广应用的基础。
3.2 遵循企业应用集成标准
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可能运行多个平台、鉴于系统的扩展性要求,需要遵循企业应用集成标准,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应用整合。
4 整体解决方案
4.1 系统架构
4.1.1 开发运行环境
开发语言:Java、T-SQL。移动终端:Android OS v4.0、IOS7以上;(1)SOA技术:WebService。(2)Project实现项目、资源的配置和管理。(3)Visio实现有关流程的绘制。(4)PowerDesigner数据库设计,Together实现应用建模、类创建。(5)数据库:ORACLE 10g标准版II(含集群)。(6)WEB服务器软件:ORACLE WEBLOGIC10。(7)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 R2或Windows 2008 Server R2。
4.1.2 平台技术路线
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的系统应用包括两级应用,分别为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的主站平台和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的终端系统,主站系统和终端系统的数据交互包括两中模式:在线模式:采用在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的系统应用终端安装安全加密芯片通过移动VPN和安全隔离设备,与主站系统通信。离线模式:通过安装安全加密芯片运检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的系统应用,可在本地安装的系统应用中直接查询和获取技术标准。
该系统需要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及应用服务器建。数据库服务器可考虑使用一般服务器,对应用服务器,可考虑使用刀片服务器,采用群集或网格技术实现多服务器的安全可靠运行。由于系统需要长期、大量的历史数据支持,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存储需求。实际存储需求应根据单位的实际业务数据量大小,前考虑50年的数据积累需求。系统备份建议采用如下备份方式:○1磁带备份;○2硬盘备份。系统管理的标准化最终都要由信息化手段来实现,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可扩展能力强信息化平台,是系统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数据层主要的数据来源有设备台帐、运行记录、检修数据三大类,根据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实时型数据和历史数据两种。因此,在数据层建设时采用同时建立实时与历史数据,且两大类数据库配合联动的方式共同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数据。考虑到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的特点,为了保护数据处理的方便、高效,我们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数据库来建设。服务层主要保护数据接口与处理服务、模型算法配置服务与系统管理服务三类业务。基于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各类服务都按照标准化的思路进行建设。数据接口采用通用的标准接口与规约,数据处理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或者专家知识梳理形成标准化的知识库,模型算法配置都在同一的接口方案下配置,系统管理采用标准工作流、规范的权限管理与严格的安全机制来进行建设。
4.2 系统部署架构
4.3 系统数据架构
为系统逻辑结构图,主要由安全终端层、安全通道层、安全接入平台层、安全业务访问层四大层次组成。如下图所示:
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安全接入网关系统、安全交换服务系统、身份认证服务器、集中监管服务器四大逻辑组成部分,依靠平台总线通讯进行相互通讯交互,完成认证、接入、交换、监管、统计等核心功能。
1)安全接入网关系统:进行各种终端经由安全通道层的安全认证、接入,建立双向加密隧道对应用系统数据加密。2)安全交换服务系统:终端在通过认证接入后,在访问业务应用时,进行数据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和安全交换,确保数据的合法访问。 3)身份认证服务器:进行证书验证报文传递代理、终端接入仲裁、访问控制权限下发。4)集中监管服务器:提供平台基础数据的存储。通过平台总线通讯,实现对安全接入网关系统、安全交换服务系统、身份认证服务器、集中监管服务器、安全终端进行集中监控管理以及平台上下级联功能实现。
5业务功能
5.1 运检技术标准维护
根据设计工作的需要,汇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标及省公司技术标准,按设备类型维护中设备类型、设备所属阶段及专业,对运检技术标准的指导进行分类汇总和维护。确保技术标准的完整性、层次性、协调性、明确性。
5.2 设备类型维护
同步PMS设备类型数据,根据设备的运检技术的内容,对所属设备类型的数据进行匹配和维护。
5.3 设备所属阶段维护
同步PMS设备台帐数据,并明确各阶段设备使用的运检技术标准,匹配和维护运检技术标准的中对不同阶段设备的适用标准,完成不同阶段设备和适用标准的匹配。
5.4 专业维护
对各专业的运检技术标准进行维护,可满足各专业类型的新增、修改、删除等功能。并完成对技术标准的专业类型匹配。
5.5 运检技术标准下载
根据关注设备的设备类型、阶段、专业,可在在线条件下,对关注的运检技术标准进行下载。
5.6 运检技术标准在线指导
在移动设备上登陆系统应用,通过登陆人员的权限,筛选出责任设备,根据设备类型、设备所属阶段、专业类型,在线查看设备的运检技术标准。
5.7运检技术标准离线指导
在移动设备离线状态下,以离线模式通过设备编号查询责任设备,根据设备类型、设备所属阶段、专业类型,离线查看设备的运检技术标准。
5.8 信息设备管理
对登入用户及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及权限设置。对登陆用户和设备、下载操作、查看进行记录,并用户登陆权限进行授权。
6 结束语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工作规范化,技术标准体系化、结构化,有助于提升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水平,简化文档检索的复杂过程,提升体系文档查阅的速度,大大提高体系文档阅读的方便性与实用性,对相关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文档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俊清. 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J]. 机电信息. 2013(30)
[2] 黄文博. 10kV配网运行现状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15)
[3] 袁航,马骏. 基于ERP的配网工程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