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
摘 要: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高校机械类专业综合性很高的一门课程,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电子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相关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对高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从而促进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其更加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前瞻性。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机械类专业综合性非常高的一门课程,渗透了多种学科。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非常大,对此,各个高校也都会开设这个专业,从而满足市场上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需求,一些学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这门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上,大多会将与机械相关的课程作为主要课程,将电工电子技术作为辅助课程进行讲授。针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课程,往往只对基本的理论与相关的概念进行授课,忽略了对学生对其实际应用的理解与学习。在课程的安排上,课时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所培养的学生水平达到社会要求的范围,与社会所需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对于一些高职院校,对于本专业的定位不明确,没有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教学的模式上往往沿用普通高校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的安排上没有对学生做到针对性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不能实现有效的学习。
其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需要具备机电产品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相关的综合能力,可是在课程的教学上,过于注重理论的学科性,从而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毕业学生与社会用人需求衔接的困难。
再次,针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的安排,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求与当今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做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学生在机、电相关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强化。
最后,一些高校的教学条件落后,实验仪器、设备等相关的硬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不能紧跟科技的前沿,从而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不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2 针对高校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2.1 传统课程的改革
做好对传统的机械类课程的改革方案,实现对所学课程的优化组合,通过强化基础知识,弱化计算强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机电一体化新技术的引入,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生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实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针对数电、模电等相关课程,要采用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课程设计、电子实习、工程素质相融合的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采用模块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给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要做出合理的改革与创新。改革要做到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五个要素出发,根据实际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做好对机械系统与传统的机械学科的区别,注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设计。要掌握好对于执行机构系统、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做好促进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
2.3 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改进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针对现有的学科任务,要逐渐实现对其的简化,确定科学合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课程教学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增加对实际项目的分析、讨论、实验、总结等环节,有效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让学生能够亲眼所见,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对于一些不适合传统教学的课程,可以将自制实验平台用于教学的环节。在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改造的工程实践环节。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应用好现代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动画、影像技术,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水平。
2.4 实验方式的改革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实验主要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在实验环节,要加强模块化实验的建设,提高实验的效率,保证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在实验的安排上,要设置一些用于实践的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
2.5 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模式,要采用多重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综合测评。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要考察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同时要突出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理论考试中,要分阶段进行测试,测试内容的题目要结合实际,不仅要设计基础性试题,还有涉及到综合试题以及创新设计题目。在实验考核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自拟题目与规定题目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3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对于为企业培养机电工程的高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指出了传统高职院校中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从而提出了针对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晓艳.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1,15(08):19-21.
[2] 杨富超.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9):25-28.
[3] 李智.机电一体化技术构建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子制作,2015,8(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