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雯
【摘要】:武侠文学与骑士文学是中西方特有的文化产物,在尚武、冒險等方面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本文拟从武侠文学与骑士文学塑造的女性形象入手,探究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两种文学女性形象的异同。
【关键词】:武侠文学;骑士文学;女性形象
1.前言
中国的武侠文学与西方的骑士文学发轫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在传播地域上也相距万里,之所以常常被人们放在一起比较研究,是因为他们都体现了各自民族的尚武精神,并在创作过程中呈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武侠文学与骑士文学的主人公,通常都是勇武有力的人,前者称之为“侠”,后者则以“骑士”命名之;武侠文学与骑士文学的情节设置,通常都以主人公惩恶扬善、建功立业的事迹为主线,辅以恶境险阻衬托涉险者的武力精湛;武侠文学与骑士文学的女性地位,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大都是低下的,随着武侠文学与骑士文学的发展都得到了提高。尽管如此,由于文化环境、历史背景的不同,武侠文学与骑士文学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体现出两种文学的相异性。总的来说,与骑士文学相较而言,武侠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更具多样性。
2.武侠文学与骑士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2.1 各领千秋的武侠女子
中国的武侠文化主要经历了古典武侠、传统武侠和现代武侠三大历史时期,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阶段性特征。
古典武侠包括封建社会游侠和民国“旧武侠”,在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主要以武侠篇章的形式存在,到唐朝出现了成就颇高的武侠传奇,于宋元以武侠小说的文学样式独立出来,在明清形成了章回体、长篇武侠小说,到民国出现了半白话文的旧派武侠小说。在唐代以前的武侠文学中,女性形象不仅地位低下而且很少出现,除赵晔所著《吴越春秋》中剑法天成、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赵处女(即越女)以外,几无其他出彩角色。女性形象在武侠文学中地位的提升始于唐传奇,这里的女性主要分两类:一类本身生活轨迹与武侠并无过多关联,只在受难时得到侠客的救助,但尽管如此,这些女子也已经成为传奇故事的关键角色,《霍小玉传》里明丽可人、敢爱敢恨的霍小玉,《无双传》里优雅端庄、冰雪聪明的刘无双,《柳氏传》里姿容美艳、温柔多情的韩柳氏等就是这类角色的代表;还有一类传奇女子,她们身负武艺、智勇兼备、绝代风华,因缘际会行侠义之事而成为女侠,如《虬髯客传》中的张出尘(红拂女)、《传奇》中的聂隐娘和《红线传》中的红线等均是与须眉男儿也不惶多让的豪迈巾帼。唐代以后的武侠女子形象变化不大,基本没有跳出被侠客帮助或行侠仗义的人物设定,但在一些作品中,救护女子的侠客成为女主角思慕的对象,弱女子与侠客的互动变得更加密切。
传统武侠经历了港台武侠和大陆武侠两个时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武侠”在港台商品化的潮流中形成,以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并开始用白话文写作。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批的武侠小说名家,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女侠在这些作家的笔下成为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主流,她们不仅独立自主、武艺高强,而且与此前作品中的女侠相比个性更复杂、特色更鲜明,这从《白发魔女》中刁钻蛮横、至情至性的练霓裳,《神雕侠侣》中平静淡然、冲破礼教的小龙女和《武林外史》中骄傲自负、知恩图报的白飞飞等形象中便可见一斑。至于少数不被称之為侠的女性主角,尽管她们本人不谙武艺,却多出自于武学世家,祖上多半也是江湖侠客,《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和《萧十一郎》里的沈璧君就是这样的女子。港台武侠之后,大陆武侠的创作受其影响,在情节设置和女性形象塑造上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现代武侠又称“新新武侠”、“网络武侠”、“新世纪武侠”或“大陆新武侠”,特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后的武侠创作。新时期的武侠被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除类传统武侠以外,还出现了青春武侠(搞笑和无厘头)、奇幻武侠和女性武侠(类言情)等新的武侠类别。女性形象在这一时期呈现出两个新特点:其一,具有现代思维或精通现代武学,如《秀丽江山》中观看流星雨时穿越的跆拳道高手管丽华(即阴丽华)、《11处特工皇妃》中死后穿越的特工楚乔(即荆月儿/荆星儿);其二,彻底摆脱了对男性的附属地位,成为武侠作品的第一主人公,如《花千骨》里命格异数、单纯善良的花千骨和《凤城飞帅》里金戈铁马、挥斥方遒的君玉等。
2.2 雍容美丽的贵族妇女
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是指一切有关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武功歌、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以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骑士文学主要存在于十一至十七世纪,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骑士武功歌是十一至十四世纪流行于法国的一种长篇故事诗,以歌颂封建统治阶级的武功勋业为主要题材,宣扬骑士的忠君思想并鼓吹“圣战”。在武功歌里,女性几乎不占一席之地,即便是贵族妇女也只居次要地位,骑士对她们既不关心也不尊重。《罗兰之歌》的阿尔德温婉美丽却遭到身为未婚夫的罗兰的冷落,最终在听闻爱人战死的消息后悲痛地死去,只充当了这一宏大史诗的一个无足轻重的陪衬,她的形象设定就是骑士武功歌里的女子不受重视的一个体现。
骑士抒情诗是以咏唱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为主的一种诗体,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此外在德国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骑士爱情的主题环境下,女子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雍容高贵、美丽多情的贵族妇女成为骑士追求的对象和动力的来源,这样的女性形象也延续到了之后有相似主题的骑士传奇和骑士小说的创作中,直到给骑士文学造成致命一击的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问世。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全名是《拉曼却的机敏堂·吉诃德传》。作者在小说中模仿骑士传奇式的写作模式,叙述了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潘沙的“游侠使”,以反讽的手法鞭笞了迎合统治者需要的骑士文学。《堂·吉诃德》中的女主人公具有两重身份:在现实生活中,她是身体粗壮、朴实无华的乡下挤奶姑娘,与堂·吉诃德从无来往;在堂·吉诃德的臆想世界里,她摇身一变成为容色绝佳、高贵迷人的公主殿下,是堂·吉诃德一心追求的对象。仅从女性角色的塑造中就不难看出,作者对骑士小说的讽刺可谓辛辣之极。
3.结语
武侠文学植根于中国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在它存续的两千多年间经历了十多次的朝代更迭与社会变迁,女性形象的地位不断提高、性格逐渐丰富;骑士文学随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生而产生,伴资本主义的萌芽而消亡,在不过七世纪的存续期也见证了西方社会妇女观念的改善。在武侠文学里,公子王孙与黎民百姓都能成为侠客,与之相对应的女子自然形形色色;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属于贵族阶层,与其相接触的就多是贵族女性。文学作品里的女性形象何其丰富,本文仅对两种文学的主流女性进行了分析。女性形象的塑造受文化传统、社会形态等多诸因素的影响,研究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对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意识形态具有启迪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萍.从唐人女侠传奇到21世纪女性武侠[J].西南大学学报,2008(7):37-41.
[2]邢姗姗.论骑士观念中妇女地位的变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
[3]沈文娟.由骑士文学和武侠文学看中西方妇女观[J].时代文学,2014(8):175-17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