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朝辉
摘 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方式与内容改革的重点之一,自我领导力的培养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协作学习开始备受重视,二者之间的研究也开始增加。由此,本文通过协作学习来对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发现,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培养过程中,整体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协作学习;自我领导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09-02
一、问题提出
高校阶段的学习是中学阶段的延续和提升,不仅对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还更多要加强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尤其是对学生“自我”的培养。这一时期,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促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固,客观的认识自我也成为可能。
高校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育和非正式的课堂教育的结合是两种重要方式。不论哪种方式,教育家们都在不断的追问,学生学的结果如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工程科学院院士潘云鹤认为,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进而具有较强职业竞争力的大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回答,那么如何培养出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方式与内容改革应该考虑的一个重点。而针对大学生的管理能力,我们想到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培养。在自我领导力构成的要素中,合作和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1]。而今,随着教育的模式探索就开始多元化,协作学习开始逐渐备受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协作对领导力的现实价值已被人们所普遍认识,特别是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深入发展,更加注重把协作能力作为提升领导力的重要途径。由此,我们通过协作学习来对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提到协作学习,那么它的定义是什么?美国教育学者嘎斯基(Guskey,T.R.)博士、英国教育学者赖特(Light,P.H.)、以色列教育学者梅瓦里克(Mevarech,Z.R.)、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来文(Slavin,R.E.)教授、明尼苏达大学“协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Johnson,D.W.&Johnson.,R.T.)等专家都纷纷对协作学习提出不同的定义和看法。[2]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发现协作学习应该是一个小组或团队的方式呈现,为了实现共同的目的或目标,共同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那么在自我领导力方面,至今国外开展关于自我领导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国外学者在研究个体自我领导时,运用了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其中,社会认知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内在动机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自我领导研究,并被认为是自我领导研究的理论基础。查阅了众多文献后,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自我领导的定义引用的最多的还是Manz(1986)给出的定义:个体是通过一定的自我引导与自我激励从而取得行为绩效的自我影响过程。[3]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本研究选取太原科技大学本科大学生为主要测量对象,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为4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
(二)协作学习研究思路
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共计32课时,随机抽取两个班,共50人,每班25人。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班为对照班。两个班级由相同教师担任,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相同。实验班采用协作学习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班有25人,分为5组,由学生投票选出组长,组长和教师对组员进行分配。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经常召开组长会议,让他们思考作为一名领导者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然后让他们对照自己,明确自己身上已具备了哪些条件,不具备哪些品质,并引导他们今后怎样努力去做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协作学习为主。每堂课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协作学习从两个方面进行自评打分,第一是在协作学习的参与情况进行二级制自评,第二个是在协作学习中如果参与,是否担任领导进行二级制打分。学期末,将学生的自评分值进行汇总和统计。
(三)大学生自我领导力问卷调查
大學生自我领导力问卷主要来源于美国学者Anderson和Prussia于1997年编制的《自我领导力量表》(SLQ),并经北师大学者李晓蕾修订和汉化而来,并经过研究证实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论文采用的量表即为这一版本。该量表共有50道题目,可用于评估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情况,共分为行为聚焦策略、自然奖赏策略和建设性思维策略三个维度,采用五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得分越高表明自我领导力水平越高。该问卷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进行两次施测,对结果进行对比。
四、结果
(一)协作学习参与度对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培养的分析
如表所示,通过协作学习参与情况为自变量,自我领导力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有参与的学生比未参与的差异显著(p<.05),且参与的学生自我领导力方面得分比较高。
(二)协作学习中是否担任组长对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培养的数据分析
如表所示,通过协作学习中担任了领导为自变量,自我领导力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担任组长和未担任组长之间差异显著(p<.05),且担任领导的学生自我领导力方面得分比较高。
(三)全部样本的其他分析
(1)是否参加社团活动及担任领导职务的差异比较
从表3中可以发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参加社团活动及担任领导职务在自我领导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参与社团活动并担任领导、参与社团活动不担任领导、不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的得分依次递减。
(2)是否担任班委的差异比较
从表4中可以发现,T检验结果表明,除建设性思维策略和自然奖赏策略这两个维度外,是否担任班委在情绪智力和自我领导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担任班委的学生得分均要显著高于不担任班委的学生得分。
(3)是否为学生会成员的差异比较
从表5中可以发现,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为学生会成员在自我领导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会成员的得分均要显著高于非学生会成员的学生得分。
(4)是否参与社会实践的差异比较
从表6中可以看出,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参与社会实践在自我领导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的得分均要显著高于未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的得分。
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培养过程中,整体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五、建议
(一)开展学校教育中的协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为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培养提供了可能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协作学习在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培养中起到一定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协作学习来进行施教。协作学习虽然有合作的成分,但其主旨是要”以学生为本“,锻炼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支配等能力,并以绩效的方式加以考核和激励,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领导能力。在协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也是影响自我领导力的一个方面。在课程设计中,应以多样,多元,灵活的方式进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会逐渐的促进学生自我领导力的不断发展。
(二)开设专题课程,为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课程设置会体现高校教育的侧重和方向。在调查中,虽然专业类别并未在协作学习有直接体现,但从文献资料中我们看到专业知识与自我领导力有一定的关系。加研究结果
通过课堂讨论,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等设计,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理论和知识,并且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价和认识,是对自身能力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和提高。
(三)丰富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培养提供了实践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在有社团经验,班干部,学生会经验的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要相对高些。这样,学生应对学生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将理论知识实践化,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以实用,对学生自我领导力也是一种检验和实践。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是学生自我领导力发展的又一个平台,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无形力量。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东海.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培养研究.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硕士论文,2011.
[2]黄荣怀,刘黄玲子.协作学习的系统观.现代教育技术,2001(1):30-34.
[3]Manz,C C.Self-leadership:Toward an expanded theory of self-influence processes in organization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6,11(3):585-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