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2016-05-30 16:52徐秀芳
甘肃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应用题数学教学兴趣

徐秀芳

【关键词】 数学教学;应用题;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107—01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数学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做应用题是让学生养成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能力的一个途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呢?

一、 将应用题简单化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接受数学新知识的能力还较弱,如果这时候让学生接触比较难懂的应用题,他们的学习效果就比较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进行教学,尽量将教学内容简单化,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刚开始教学应用题时,应尽量避免大量的文字描述,可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简化学生的阅读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应用题应该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熟知的背景下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将一道应用题以故事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将应用题多样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很丰富的,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新教材也增加了不少色彩鲜艳的图片,使得教材更为丰富多彩,符合当前小学生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结合一些情境图或者漫画来呈现数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体现了应用题多样化的特点。对于同一种题型,教师还要做到利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讲解,因为如果学生面对的都是同一种题型的应用题,而且都是同一种呈现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对应用题逐渐失去兴趣。如果教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展示,就增加了应用题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增加应用题的开放性

很多时候,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应用题进行讲解,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而让学生在下面做题,缺乏师生的互动,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难以提升。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教师就要适当地脱离课本,根据教材中应用题的题干,对其进行改造,举一反三,带动学生去思考,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固定的,要多向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应用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比如,对于这道题:“小明有15本书,借出去了3本,又买了5本,现在还有多少本书?”教师就可适当对这道题进行转换,如“教室原本有20支粉笔,用去了5支,又拿来了一些,现在一共有44支,那么拿回来了多少支?”教师将一道题进行变换,让学生掌握这类题的解法和技巧,同时还启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应用题教学的合作性

学生处于同一个年龄段,他们的思维水平基本上是一样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学习到别人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合理分配,将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能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促进全班学生整体进步。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对应用题的解答方面,不同的学生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即使是学困生,他们也有闪光点,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会与众不同。实践证明,通过小组交流,课堂更为活跃,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数学教学兴趣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