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颖 殷文玲
摘要:本文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课程特点入手进行分析,针对笔者四年来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本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质量的会计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67-02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来自于西方,我们通常情况下可以把会计分成两大类,企业会计与非企业会计,国外通常将非企业会计分成两大分支,一部分是政府会计一部分是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下面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下面还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我们国家在引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这个概念之前,和这门课程比较相近的一门课程叫做《预算会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财政体制改革得到不断深化,同样事业单位改革也得到不断推进,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也逐步壮大,为了适应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和国际准则趋同,各个高校也陆续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预算会计》更名为现在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的高校只是简单地把课程名称改过来了,其他没有任何变化。如笔者所在的高校,之前专科的这门课程叫《预算会计》,现在本科的这门课程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虽然课程号不一样,但是所用的教材,课件,教学大纲里的主要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这种替代不应该仅仅是课程名称的变化,更应该是思路的变化,相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应该有所改变,这才能算是真正符合改革发展的要求。笔者通过四年的相关教学工作发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课程特点
1.涉及知识面较广且综合性较强。目前我们国家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主体主要包括四个大方向: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这四个单位的会计虽然都从属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但因为自身财政体制或财务管理制度的差异,会计处理方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加之虽然会计核算的内容相比于企业会计并不算复杂,但因为它和企业会计不是一个核算体系,所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下面每一个主体涉及的会计科目,名称都和企业会计差异较大。不仅如此,就综合性而言,就单拿财政总预算会计来说,课程教学内容里不光会涉及相关会计专业知识,还会涉及财政学,国家预算管理,公共管理等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涉及知识面较广,呈现出综合性强且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2.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近些年伴随着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部门预算等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修订并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我国政府财政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加速。2015年10月国家财政部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与原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相比,从会计目标,核算方法,核算内容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相关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然而教材的编辑出版有一定的周期时间限制,导致现有教材内容滞后于现有最新成果。
3.实务性和实践性均要求较高。《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一门实务性要求较高的课程,在教学研究中,会计科目的设置,账务处理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都是重要内容。同时,与其他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一样,该课程也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践结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该课程的实践性也要求较高。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一方面,《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这门课一般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高年级的学生此时很多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考研、考公务员上,或者忙于找工作或找实习机会,学习重心偏移,而且考研、考公务员通常不考这门课,找工作的同学目标也主要是企业,只有少数人能够进入政府或相关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工作,“用不着或者用得少”等借口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会打折扣。另一方面,《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相关课程分属不同的会计体系,而对于大三,大四的高年级会计专业学生,三年的企业财务会计的学习,对企业会计的账务处理、核算体系根深蒂固,“政府会计”相关知识又具备学科交叉性,除了要求学生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前期储备以外,还要掌握税法,财政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知识,加上这门课程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和“企业会计”差别甚远,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工作量,很多同学产生“畏难”情绪,投入精力也会有所减少。
2.教师更新知识滞后,缺乏实践能力。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相关政策近几年经常变动,导致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但是因为教材的出版有一定的周期时间限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任课教师对相关领域的政策及时关注、相关研究热点及时追踪,有任何改动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都要经过总结整理后体现在授课的讲义上。如果有些老师认为备课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没有对实时的新闻热点和政策加以关注,缺乏对实时知识的更新和整理,就会使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相关信息和会计知识,也无法驾驭学生开放式的提问。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目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一般还是以任课教师“填鸭式”地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发掘不够,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缺乏鼓励和引导。因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一般政府财政、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公布范围有限,对于高校获取内部真实的财务资料进行课内实验带来了困难。同样也是因为政府、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加之会计学生数量众多,高校很难和这些单位安排实习基地,所以导致这门课程在课堂教学之外,通常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对学生针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的操作和训练。
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共同组成我国会计的综合体系,但是在课程设置上一般只将这门课设置成专业选修课,要强调《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这门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中的重要性,首先,要把这门课程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改为专业必修课。其次,在开设的时间方面,也应该有所提前,开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和“企业会计”同时进行,在先修课程上要开设财政学,让学生对国家预算管理体制,预算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教学的内容较多,且综合性较强,在课程的总学时方面,应该有所增加,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巩固这门课程的重点难点,配合上相应的实验或实践教学会使教学效果更佳。
2.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引进”一线会计人员。《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强且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所以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知识,还要对相关交叉学科财政学,预算管理,公共管理均有所涉猎,这就需要在上课之余不断地进行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政府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新变化速度快,相关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方法,资金活动流程都处于不断的变革当中,要求教师时刻追踪改革热点,不断更新调整讲课内容,提升授课内容的时效性和有用性。另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务性和实践性都要求很高的课程,所以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高校要不断较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定期组织老师到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参加实践活动,或者去本校的财务处“借调”一段时间,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实践能力。在“送出去”的同时,也要“引进来”,聘请一线的实践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任教,指导学生实践环节,或者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最前沿的知识,最新的发展成果介绍给学生。
3.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教师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才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任课教师可以引入多主题研讨式教学,根据最新的研究热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每一章节都在课前給学生若干个主题展开研讨,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小组,通过抽签来选择研讨的主题,给学生1周左右的时间查资料、分析问题、做幻灯片,以小组为单位,对研究成果以演讲的形式介绍给全班同学,既增加了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激发的学习的热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比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课堂教学增加生动性,对比教学主要针对“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的不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府会计”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引入实验和实践环节,高校应该利用自身作为事业单位的优势,和本校财务处充分沟通,把一个完整会计期间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整理收集出来,作为学生实验环节的真实资料。另外其他事业单位、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的数据,可以用模拟数据来代替,让学生不仅对相关业务处理流程有感性的认识,而且能够提高对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玲利.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J].教学探讨·会计之友,2011,(4).
[2]宋辉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J].课程的教学思考·学术论坛,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