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教师反思性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

2016-05-30 11:56:00梁修振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初中教师反思性教学对策

梁修振

摘 要:新课改已经进行十多年,其成效如何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思考,反思性教学是基于新课改的要求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尝试,此研究发现当前初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策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多元化;反思性教学理论实践脱节;教师缺乏反思能力;反思中的形式主义;反思的内容与形式不系统。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完整理解反思性教学,树立正确的理念;增强经验交流,用实践消化理论;以评价激励推动教师增强反思能力;设定任务实现反思效果;写反思笔记细化反思内容等,以期能够对初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所促进。

关键词:初中教师;反思性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77-02

一、研究背景

社会不断发展,教育随之而变,基础课程改革也因之而做出调整。自上世纪末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出版《反思性教学》一书以来,西南大学靳玉乐教授等国内多名专家学者进行过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许多博士、硕士研究生就反思性教学与具体阶段的具体学科结合起来进行过研究,反思性教学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被教育、教学研究者作为一个重点方向进行研究,所以反思性教学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反思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也,可以起到推动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二、初中课堂反思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反思性教学含义理解多元化

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故而对反思性教学含义的理解会因人而异,从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还有东西方定义的差异。带来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社会及制度等各方面都不相同。在实质上理解的差异是在于侧重的是技术、教研和协作活动以及实践活动中的反思各个方面。

(二)反思性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在实性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困惑,反思性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已经“反思”了,并取得成效?其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是什么?由于反思的主观性强,可量化评价的操作标准难以确定,因此有人质疑反思性教学。简单的来说,“反思”过的教学是否真的具有有效性,教学工作是否真的有所改善?实质上,没人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们总觉得反思过的问题就一定会被解决,而不假思索的去接受反思后的结果。其实不然,那些结果未免都是对的,这样的反思更多的会危害学生的实践行为及学习能力还有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目前教师所理解的反思性的教学都是来源专家的定义,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理解并正确应用反思性教学确是未知的。即便一些教师能够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自己内心的反思性教学,但是又不会很普及的应用。毕竟其反思性教学是由个人总结出来的,总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使这些反思性教学的观念要深入教师的内心,成为教师的自己的观念,还要经过多次的实践,在实践中升华、消化、吸收。在飛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考虑对反思性教学的认同,是认同哪一种反思性教学好,还是有自己的观点?或者说是我们是跟随专家的认同而认同?我们是否又能抛弃对反思性教学旧观念的认识,转变自己原有的观念跟随社会一起进步。这些问题又给我们带来更深入的问题就是反思性教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找出原因,能够解决问题。

(三)教师缺乏反思省力

对于反思性教学的研究,许多教师仅仅停留在原有技术及经验上,在实践中缺乏真正审视和改正自身问题的勇气。大多数教师(包括优秀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表示自信。因此去改变他们原有的观念是有难度的。一个人在否定自己,再重新建立其他的观念是富有挑战的,就像是改变一种习惯一样。因为否定自己,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长期的教育工作,让教师积累了许多经验的同时也形成某些惯性,这样的状态让教师容易产生惰性,让建立新的观念只能停留在表面,在行为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反思性观念与反思性行动没有关联,就好像只是说了说,而没有去动手做那样。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反思性教学只是一种形式,只是反思,少了内动力的行动。

(四)反思中形式主义突出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反思并非是基于教学主体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自己的需要或者其他目的,或者为政府,权威亦或者专家而服务。这样为反思而反思的蜻蜓点水式反思,促使反思性教学失去本身的意义,这也充分说明它也教师主体反思性的败笔。在实际工作中,忙于应付。有些教师把教案的反思或者将教学工作的总结当做任务来完成,忙于应付常规的检查。

(五)反思内容与方法不系统

对于教学反思性的片面化。教师在教学反思上只在表面,譬如说,只注重对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的思考,而忽略了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行为更深次的反思。这种表面性的反思,对反思性教学产生的问题的原因并不能做理性全面的思考。极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是以课堂总结、课后总结及自我评价等方式出现的。很容易忽略课堂中的视频,学生上课学习效果等,师生互动及教师间的互助及教学理论的反思。教师反思的方式单一,其内容也很简单。主要表现是老师仅仅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的去解决问题,而并非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或者困惑自己的问题深入分析。

三、提升初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对策

(一)用权威理论解释反思性教学

有思想才会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驱者。科学的教育理论、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成长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教师将他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和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内化成心中自己的思想,使教师的思想得到拓展和提升,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育使反思性教学变得有意义。

(二)以交流合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中学通过引进来专家,促使教师与专家能够定期交流,在教师遇到反思性教学问题感到迷惑时能够及时表现出来,并能与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其中自我反思的教育理论也需要专家进行引导。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实践活动时,并非对所有的事如教学中的琐事,教学理论,教学行为都能做到理性的反思,这时候专业人员的引导就显得举足轻重。

(三)完善机制以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真正促使一个人改变的并非是理智上的说服,而是要在实际行动上去征服。霍顿也曾说:“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观念,你不应该试图从理智上说服他们。你需要做得就是把他们引入一定的情景,使其必须依赖新观念行动,而不是争辩这些观念”所以学校要做的就是创建一个管理环境,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成为一种内化的职业习惯。管理环境指的是能够对个体内部动因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管理手段的总和,以及形成的群体心理氛围。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大部分教师的自主能动的反思的概率是很低的,个别教师的反思也只是基于反思的表面,因此中学学校很有必要建立教师反思制度,最终达到使教师的反思成为习惯,成为专业发展的内动力。

(四)以和谐的文化氛围提升反思积极性

在学校中,学习氛围很重要,其中良好的反思性学习的氛围对于老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营造良好的反思性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中反思不仅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反思的动力,其中动力也来自于学校的支持。就学校内部来说,教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专家们的指导与合作。营造和谐的学校环境以及协作的师生等的不同主体间的关系是教师发现问题,反思性教学的外界环境的支持。

(五)完善督促机制促进教师进行深入反思

教师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教学设计,对教学进行的效果也会即时评价,同时会对教学形式、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但是往往忽略了课堂中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以及自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是否有出入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要提出具体要求,要求教师对课堂进行的一些细节进行记录和申思,敦促教师以小见大,从小细节中反思,进行全面的反思。在反思中,可以采用这些方法:一是可以让其他教师旁听自己的课,让别人说出对其课堂教学的见解。二是可以进行群体反思,对于任教科目相同的教师,采用集体反思,让每个人都讲出自己反思的结果,出现的问题等,对照自己是否也出现过。三是针对反思校领导可以考虑进行奖励措施。

(作者单位:信阳学院社会科学系)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校级课题教改项目:初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5jg04

参考文献:

[1]周永贞.新课程背景下新任化学教师反思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实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2:6-11.

[2]张晓霞.教学反思,教学专业成长之路[J].甘肃教育,2011:26-27.

[3]王映学.谈教学反思[J].教育探索,2000,(11):55-59.

[4]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7):30-32.

[5]辛涛.教师反思研究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

[6]张华.反思性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0-45.

[7]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6):84-88.

[8]羅永勤.基于反思性教学的反思[J].长江师范学院,2008:66-69.

[9]常春艳.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8:78-82.

猜你喜欢
初中教师反思性教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
陕西省初中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1:13:54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浅谈反思性教学在外国语言学课程教改中的探索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