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

2016-05-30 10:48刘琳邓怡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活世界胡塞尔生活化

刘琳 邓怡

摘 要: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理论,受这一理论的启示,我们认为,幼儿教育的归属应是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教育应是自然的、直观的、奠基性的教育。幼儿教育要实现生活化,应该努力突破旧有教育模式,采取随机性的、生活化的教育模式,逐步使幼儿教育回归孩子生活的世界。

关键词:生活世界幼儿教育生活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02-02

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曾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越现象学》一文中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他强调科学的基础是人们日常的活动和生活。具体来说,他认为客观的科学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发展而来的,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两者休戚相关,反对“科学世界”有意识的把自己和“生活世界”划分开来。当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育常常被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在幼儿教育中外加一些与幼儿生活关系不大,甚至是无关的教育,他们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忽略了幼儿教育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这一事实。值得庆幸的是,当前还是有一些儿童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等。在这些理论和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指导下,使我们对生活世界的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幼儿教育生活化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生活世界的教育

在讨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之前,我们必须先从整体上认识生活世界的教育的基本“面貌”。

(一)生活世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

何为自然的教育?正如现象学大师胡塞尔说的那样:“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在存在着而有效的,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而有效的。”通俗来讲就是生活世界的教育不管教育本身是否有自觉的、明确的目的,他都是在自然地状态下进行的,摆脱任何研究的态度。生活世界的教育往往以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方式对人的发展产生作用,潜移默化的对人产生影响。生活世界的教育就是一种自然的教育,这种教育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幼儿,他们并不会时刻感觉到自己在接受教育,甚至身处其中却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二)生活世界的教育:直观的教育

生活世界中,直观的教育就是我们在感性的、具体的存在状态中所接受的教育。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中提出过:“属于感性直观物体及其在实际的和可能的经验中存在的具体的如下事实,即这些感性直观物体在自身的本质变化中是被结合在一起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由日常生活或活动中的一些直观要素构成的,形态各异、精彩纷呈的万事万物,都如实地、直接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科学世界中那些抽象概括的点、线、面,都只有回到现实的生活世界才能显现出来。

二、“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

(一)以儿童生活世界為本的幼儿教育

教育应遵循“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幼儿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世界为教育的本源,只有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让幼儿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在不拘束、无压力的状态下寻找快乐,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孩子不是机器,他们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幼儿教育不能剥夺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权利,因此,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儿童生活的世界为本,在此基础上安排教育内容,选取教育手段等,这样才能维护孩子的探索欲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孩子想学、乐学,而不是厌学、恨学。

(二)幼儿教育应循序渐进

成人应理解到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儿童的成长也是这个道理。成人中尤其是教师和家长必须了解儿童生活世界的这个特点,为儿童生长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舒适自由的成长。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违背规律的教育方式,都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典型。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这些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很多幼儿园现在都在提倡“去小学化”,因为很多研究已经表明,在学前教育阶段识字较多的幼儿,也许在入学的第一年语文成绩会优于其他孩子,但是步入二年级后,其他孩子就与他不分上下了。现在看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多半是精明商家为吸引家长眼球而创造的广告语,迎合了家长的需要,导致许多家长却盲目跟风,被广告左右。

当我国还在为此争辩时,国外的许多国家已明令禁止超前教育。在杨佩昌的《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一文中,他提到欧洲许多国家已有相关法律规范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走在前列的德国甚至把“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写进基本法里。随着我国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教育界逐渐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主要目的就是遏制拔苗助长。

(三)生活化的幼儿教育模式

生活化幼儿教育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带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资源引入幼儿教育之中,让幼儿在真实可感的生活情境中锻炼和培养综合能力。因为幼儿的身心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此时如果将孩子禁锢在教室这一狭小的空间内,无疑是对孩子童真、童趣、好奇心的扼杀。因此让儿童回归自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更为有效,更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作为教师,就应抓住幼儿的这一成长特点开展教学。在春天或秋天,教师可组织孩子们外出登山或郊游,欣赏大自然的绝美景色,聆听自然界中各种美妙的声音。冬天,教师可带领孩子们赏雪,玩雪,堆雪人或打雪仗自是必不可少,让孩子们体会冬季的美妙与乐趣。现实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时,也不能局限于口头传达给孩子这方面知识。平时生活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告诉孩子遇到危险要打110找警察叔叔,遇到火灾要打119请消防员叔叔来灭火。这些口口相传的顺口溜式的安全知识,在危险来临时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而德国恰好与我们相反,他们提倡实践出真知,德国的孩子在为期3年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会带领孩子参观警察局,学习报警和自救技能;走进消防队,学习躲避火灾和灭火本领;跟老师去超市购物,学习选货品和付钱……3年的积累,当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生存技能。幼儿教育生活化强调自然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幼儿园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生活世界是一个相对主观的世界,它始终在相对的运动中,也就是说生活世界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得出教育应建立在生活世界基礎之上。因此,生活世界的随机性也是幼儿教育中应该考虑的因素,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采取随机教育。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往往背道而驰,按照教学要求,他们会事先写一个一日生活流程表,按时间段安排好幼儿全天的学习和生活,然后照流程表行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上,教师也会依照教案机械执行,面对活动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把幼儿往预定的目标上引导,忽视或制止儿童的提问,扼杀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儿童偏离教师教学目标的提问,在教师看来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是扰乱课堂秩序的。教师忽视了儿童的体验,不尊重儿童的认知特点,用教师的权威剥夺了儿童平等对话的机会。

教师要想做到随机教育,必须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儿童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热衷于表达自己的具体经验,教师应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在我实习期间就见到过一位善于随机教育的老师,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教师正组织孩子们进行语言活动,突然窗外下起了瓢泼大雨,哗啦啦的雨声搅得孩子们心神不宁。此时中班的这位老师放下手中的展示板,领着全班的孩子们到屋檐下欣赏下大雨的情景,引导孩子们观察大雨,比较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让孩子们仔细聆听雨打在地上的声音,孩子们兴致勃勃,开心极了。随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教材,但教师往往对这些教材不屑一顾,并压制它,为计划“让路”。这样便发生了科学世界的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教育的断裂。

两者相比较,融入生活世界的随机教育更有利于幼儿认知的发展。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的机会,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机会就隐藏在幼儿园生活中。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胡塞尔著.王炳文译.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胡塞尔著.生活世界现象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施燕.在“生活世界”中学习,在“主观世界”中徜徉[J].幼儿教育,2006.

猜你喜欢
生活世界胡塞尔生活化
语境中的胡塞尔*
——专栏导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对胡塞尔《逻辑研究》再版的解析
胡塞尔现象学的认识论雏形——读《现象学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