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雪飞
农村中小学预算是教育部门预算的基础,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日益增加,特别是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预算管理要求更加严格。为了规范各单位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农村中小学预算的编制工作就更为重要,现就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预算的编制阐述几点意见:
第一,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
过去对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一些学校领导认为预算编制就是会计做几张报表而已,反正没钱了找上级领导要就可以了。往往是为了编制预算而预算,没有将预算与学校的资金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更没有发挥出管理的作用。学校在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学校各部门协作力度不够。
预算工作一般是在上年度11月份开始,各校应该成立预算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积极组织预算的编制工作。就本校的在校学生人数,预算本年度的教育经费数额;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就本部门本年度的开支计划进行上报。由财会部门统一汇总并上报预算编制工作小组。预算编制工作小组再根据各部门具体开支要求,结合全校本年度的总体发展战略,本着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有组织的进行具体实施。
第二,要做到全面预算与零基预算并行
农村中小学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以收定支,把所有的收入全部预算出去,年末余额为零。
农村中小学收入预算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收入、政府性基金拨款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编制收入预算时,要突出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体地位,针对之外的收入需做到稳健有序,将预算的列入项目合理化和易于统计化,更加方便对财政的收支的预算政策的有力执行。
在支出预算中包含以下几方面:预算基本支出:人员的基本工资,奖励和津贴,社会保障方面的经费,离退休经费,助学金发放,以及其他医疗和住房费用等。这类支出预算,要根据有关部门统一规定的支出政策和核实的单位人员情况,预算出本校人员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建议数。
公用支出分为日常公用支出和专项公用支出两部分。日常公用支出的预算编制,根据学校当地的学生数和政府和财政的经费的支出总额进行定员定额计算。面对农村的中小学有编制情况下,需要计算在校的学生数,对公用经费做出预算,计算同时需兼顾不同规模学校的运行,政策需向教学条件薄弱,经济状况差的地区倾斜,目的是更好的保障小规模学校和教学地的日常开销。同时经费需顾忌到办公地点的维修以及教师定时参加培训等费用,以便于保证办学的基本条件。如教师培训费按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来计算。专项公用支出包含范围较为具体,学校教学专用设备的定期购置和更换,交通工具以及图书材料等费用的购买等,学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好的便于学校的管理和办学的正常进行,提出年度预算建议数。项目支出预算是在基本支出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预算,主要包括校舍构建费、校舍维修改造费。项目支出可采用零基预算法来编制。即编制预算时不再考虑上年度的项目支出数,而是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项目的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各预算单位上报的项目预算建议数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安排。
政府采购预算做为预算编制的组成部分。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对于农村中小学编制的地方,学校的专项公用支出和项目预算等有关编与当地采购清单中的支出项目,需全数纳入政府的采购预算,由预算编制单位提出政府采购预算建议数,并填报《政府采购预算表》。
收入和支出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做到:内容全面、数据真实,收支标准要符合国家规定,多项的收入来源真实可靠,稳定有序。多项支出列出详细的名单,做到收支平衡,不留缺口。收支间需将收入和支出做到项目具体化,落实到各个详细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时间等。在各项基金的支出中,不等相互转借,相互替代,各项有序,例如学生的支出不得用于教师支出等。需保证经费支出等多用途使用,更好的发挥资金的良好效益。
第三,在编制流程上要采用“二上二下”的流程
“一上”是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编报预算建议数。在这一阶段,各校首先编制年度预算建议草案,上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由县级行政部门汇编成部门预算数,报送财政部门。
“一下”:是指县级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县级财政部门编制县本级财政预算初步草案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经批准后下达预算控制数。
“二上”:是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上报预算草案。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教育行政部门向中小学布置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然后汇总各中小学上报的年度预算草案,再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二下”:是指县级财政部门批复预算。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各部门预算草案,送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在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一个月内,县级财政部门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批复年度预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收到年度预算批复后,正式向中小学传达年度预算批复。
第四,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嵌入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就是对人员完成任务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绩效考核时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的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行为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学校预算的绩效考核借鉴了上述的流程,但又有别于此,在各部门、科室编制预算的同时,出台奖惩制度:超额争取外联收入、在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费用标准、减少了开支范围,充分做到了开源节流的就应该鼓励和提倡;还有就是对各项费用支出的考核,如对“三公经费”的考核,其总额是否增加,其明细金额比预算数和上年数有无变化。对于没有按预算标准要求执行的,要找出原因,提出批评,拿出整改措施。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任何事情没有考核、检查和监督就没有管理,就会形成做好做坏一个样,做和不做一个样,那样的预算就形同虚设,是个摆设,没有任何意义。
第五,要建立并运用好信息反馈机制
要积极参考以前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编制的好与不好,关键看执行。因此,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一定要参考上一年,或者前几年预算执行情况,把以前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过来,加以分析,总結经验教训,努力做好本年的预算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