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参与式状态,加强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信息的共享性、资费多元化,同时也导致大量的围观心态受众群体的生成。对于相关问题要充分了解才能有效的提升对新媒体传播下的受众参与式文化的理解,对媒体传播研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受众参与式文化;特点
新媒体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纸媒、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是当下新兴的主流媒体,集中在手机客户端与电脑客户端的网络媒体,其受众群体广,传播范围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媒体与受众关系,互动性强、交流方式多样、互动方式便捷,受众接受度高,进而引发了新的受众参与式文化。
一、资源共享性
与传统受众参与式文化不同,当下的受众参与呈现一种共享性。只要客户进入到对应的网络平台,就可以参与到媒体活动中,信息内容达到全面共享性,目前暂时没有出现局限范围的典型受众参与状态。例如客户进入到腾讯网平台,就可以与其他所有浏览者一样享受到其提供的所有信息内容,并不存在差异化对待的信息专属服务。从另一个侧面上,媒体平台上受众参与后进行文章发布与问题回答,可以提供给所有其他的受众,进而让所有受众的信息资源或者物资资源形成共同分享的状态,信息的利用率更高,传播的效果更强烈。例如,在百度文库平台上可以进行上传个人所做文章或者信息资源,而后所有平台的浏览者或者会员都可以进行信息的浏览与下载。而传统媒体,无论是纸媒,还是广播电视等媒体,其共享性文化较为局限,话语权集中在媒体手中,受众之间的资源不能更好的沟通互动,把控权在媒体手中,例如在信息分享上,媒体会对受众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挑选较少且符合媒体自身定位的信息做有效分享,但是在网络平台上,对于受众所掌握的一定资源可以进行直接的受众间共享互动,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分享活动不会受到遏制。
二、受众与媒体关系的改变
受众与新媒体的关系已经产生的一定变化,媒体话语权得到了分解,部分话语权下放到受众中。例如在微信平台与微博等热门互动平台上,每个受众自身一方面是受众角色,另一方面也是自媒体角色,进行着一定信息发布角色。甚至部分信心的转发正是由于受众自身加入了自身的感想与评价,从而导致相关热点话题的产生与更广范围的传播,吸引人们提升关注度。受众也不再是以往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积极的制造信息,受众自身的受众角色在逐步的淡化,其自媒体的角色更为凸显。例如,在腾讯网新闻中,新闻本身内容具有一定新闻价值与可看性,但是新闻下面的受众评论也吸引着较多人员的关注,甚至成为新闻信息的点睛之笔,让新闻得以具有更广泛的讨论空间,有助于群体受众对新闻信息发布自身不同的看法与理解,对促使新闻热度提升有一定好处。甚至部分网络新闻的读者评论关注率高于新闻本身,特别是如腾讯网有读者评论互动设置,读者可以对其他读者的评论称“赞”或者提出再评论,因此可以清晰的看到评论内容中的热点。而这种读者评论就是对新闻信息本身的再创造,其创造的可读性与受众紧密相连。
三、资费多元化
网络媒体当下的受众参与文化中资费模式分为多元化趋向,大部分呈现以免费为主,付费为辅的方式。尤其是在过去几年,网络媒体受众参与方式多采用免费服务,受众只用准备信息接收设备就可以分享网络资源。近年来逐步转化为免费与付费相结合的方式。例如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对于部分视频节目采用免费观看的资费形式,对于部分新电视剧采用最后几集的会员付费形式。这样操作一方面提升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部分受众依据自身需要做付费服务。而对于未来走向,网络媒体的付费将是必然。而目前形势下,这种多元化的结构与传统媒体资费方式有一定差异。
四、围观心态的强化
在网络媒体时代,由于参与人数过多,个人被更小化,进而导致多数人处于一种围观心态。围观心态的表现在于受众多属于浏览信息,但是缺乏积极评论与参与实体活动的热情,主要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不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与执行者。甚至由于网络媒体某一言论产生压倒性主体地位而导致“沉默螺旋”状态的产生,引发相关声音无法有效发出,必须通过一定宣传方式进行强化才能有效的让不同观点得到均衡的表达。这种围观心态会容易导致社会中部分声音的消失,导致媒体对受众了解的缺乏。并不是所有发声者代表受众,那些不积极评论的人也是媒体需要关注的受众部分,而这种沉默围观的大多数甚至更需要进行积极的了解,从而才能有效的了解社会群体的全貌。如果对于媒体调查仅仅通过已经发声的部分群体做了解,其信息较为狭隘,不能关注到实质情况。
五、结束语
新媒体传播下受众参与式文化产生的一定变化,与传统媒体传播有一定差异。但是对于这种差异只是新媒体发展初期的表现,并不能代表今后的状态。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会随着社会制度与文化的改变而产生改变,因此,对于新媒体传播下的受众参与式文化需要辩证发展的讨论,不能盲目下结论。
参考文献:
[1] 宋晖.社区赋权:当代社区的传播和文化实践[J].人文杂志,2014,(3):108-112.
[2] 侯笑雪,王建磊.微传播时代文化共享工程发展问题与建构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15,(2):234-237.
作者简介:
杨莎莎,(1994—),女,山东省昌邑市人,现在成都理工大学本科在读(大四),研究方向:新闻写作与新媒体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