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导入的艺术,构建鲜活的课堂

2016-05-30 21:27邵双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试教小熊算式

邵双

背景

在我执教的第二年,有幸地参加了我们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执教了《儿童乐园》一课。《儿童乐园》这节课是一节起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如何教学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我在试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一个障碍。一次次地设计、试教、修改、反思,到最后的定稿,无不蕴含着艰辛,但也带给我许多惊喜。

实践

第一次实践:问题导入——轻虑浅谋 骑虎难下

师:同学们,上课铃响了,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坐端正了,这是个很好的习惯,老师要表演你们给老师的数学课起了一个好头,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奖励呢?(教师开始给其中三位学生每人发2只小熊)

师:同学们,你们能算出老师刚才发了几只小熊吗?你是怎么算的?

生:发了6只小熊,2+2+2=6只。

师:如果老师给一个小组每人发两只要发几只?

生:一组有6个人,6+6=12只。也就是先每个人发一只,然后再每个人发一只。

师:你的思考很有创意,如果老师给班里56名学生发两只要发几只呢?

生:56+56=112只

效果与反思

初看情境的导入,即考虑了学生的兴趣,以学生喜欢的小熊作为奖励引起学生的注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在第二次提问一个组共要发几只时顺理成章地引入6个2相加的算式,到最后引出56个2相加的思考从而成功地导入乘法,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乘法是为了简便地运算加法。然而试教下来,忽视了现在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缺少了对生成的预设,很多学生受到了第一位学生思路的影响。似乎把学生想的太“笨”了,其实是自己欠缺考虑,造成了骑虎难下的境地。

第二次实践:执教成型——集腋成裘 瓜熟蒂落

1.师:今天这节课呀老师带你们到一个大家喜欢去的地方。(课件演示:分部展示,先展示四架飞机)

请大家仔细观察。(1)把你观察到的数学信息告诉同桌的伙伴。(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3)小组长记好本组成员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全班汇报。

2.优先来解决 乘小火车的有多少人?这一个问题

乘小火车的有:4+4+4+4+4+4=24(人)。

6×4=24(人)4×6=24(人)

师:请你们说一说每个式子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每节车厢有4个人,共有四节车厢,所以用6个4相加。

生:6×4也表示6个4相加。4×6也表示6个4相加。

师:像4+4+4+4+4+4这样6个4相加,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6×4读作6乘4(教师示范并板书)

4×6读作4乘6(全班读,教师板书)

师:中间的“×”和“+”有什么区别吗?

生:就是歪了一下。都表示几个几相加。

师:你们知道这个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举手发言)老师,我早就听我爸讲过,中间的叉号就是乘号。

师:(投去赏识的目光)你知道的真多!除了中间的符号是乘号,我们把2和4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8叫做积。(师边讲边板书)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的乘法就是为了更简便地计算加法,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比如小火车这题,6个4相加就可以写成6×4或者4×6。反过来说6×4或者4×6就可以表示6个4相加。

效果与反思

在设计中可以看到,这部分的连贯性比较强,每一部分的导入引出都比较顺理成章,既有学生的学,又有教师的教,既有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又有教师的参与引导。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令人欣喜。

思考

一、巧用教材情境,让灵动层出不穷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教材情境很直接地呈现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对于“乘法”这一概念的引出、理解、巩固、深化等过程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教学时教师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乘法的现实意义.在《儿童乐园》情境导入时,教师巧用情境图的分部出示,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良好的课堂纪律的保持,还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在展示飞机时,学生很自然就能围绕飞机这一部分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就能顺利地提出:“坐飞机的一共有几人?”这样的数学问题。每一次情境图的出现,学生的思维就很顺利地调动一次,让课堂灵动而有序。

二、利用逆推追问,加强新旧知识联系

加法,特别是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是学习乘法的基础,各版本练习中较多地运用加法算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正好说明教学时教师应加强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通过“加乘”不停地反复逆推追问,如:“6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学生已然已经可以答出是:“6×4或者4×6”。再通过逆向的提问:“这里的6×4表示几个几相加?4×6又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也不难得出:“表示6个4相加。”让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认识得更透彻;并且能够对知识的变化起到正迁移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质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努力探讨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比较它们的异同,消除学生认识乘法时的困惑,引导学生加强联系,突破难点,从而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三、把握练习层次,逐步理解巩固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般需要经历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切的知到比较确切的知,从直接的、表面的理解到间接的、内部的理解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练习的安排要适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就必须先易后难,先模仿后独立,先单项后综合,先基本后变式,有坡度、有层次地进行.新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复习性练习,就“乘法的初步认识”而言,可以安排“看图写加法算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建立“几个几相加”的概念.然后是巩固新课的模仿性练习,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接着安排发展性练习,如稍有变化的练习(包括变式练习)和形成技能、能力的单项训练,还有混合练习和对比练习等,如:“1+2+3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吗?”像这样的题目,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掌握”的层次.在具有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安排综合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这种练习的层次性,有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推动理解的发展,促进认识的不断深化。

一朵花的美丽是源于每片花瓣的活力,一片湖的清澈是源于每滴水的纯净,一堂生动、成功的课少不了每位学生的参与。失败是成功之母,细节决定成败,每一次的进步源于每一次的反思与改变,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热情,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熠熠生辉,散发灵动的气息!

猜你喜欢
试教小熊算式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闲话“裸课”
可爱的小熊
试教,你怎么看?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