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求子?拜虎墓!”在寿宁,这几乎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回答。而且,这种意识也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在寿宁之外的福安、周宁、柘荣、屏南,闽北各县市、浙江等地广为传播。
建于明朝的李氏王德娘陵寝,隐藏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之中。此地远看山形如同一只盘卧于密林之中的猛虎,活灵活现,气势磅礴。王德娘的陵寝正位于虎头处,故被称为虎墓。入虎墓有三关,第一关是湖心岛,形似一大肥猪,如同虎之口中美食;第二关为猛虎盘踞湖边露出的尾部;第三关是群山环抱,烟峦翠阜,叠嶂绵延,如画如屏。
500多年来,不仅四方的李姓族人都到这里求财、求子、求功名、求平安,许多外姓人也络绎不绝前来。为什么人们不畏跋山涉水的艰辛,虔诚地在别人家的祖坟前祭拜、许愿?
相传,明成化年间,王德娘长子李球助朝廷平息官台山寇患立了大功,被封为“义勇大夫”,奉旨荣归故里,贤声廣达的王德娘亦被封了诰命老淑人。后来,王德娘去世,她的儿子请了风水大师,好茶好酒供奉三年,不料大师却装聋作哑,视若无睹。王德娘儿媳妇非常聪明,从大师口中探得他已找得风水宝地,但因那里风水太过强横,“要发丁先失丁”,因此大师始终不敢告诉李氏后人。
王德娘儿子知道后,决定一搏。风水大师见他决意要在此修墓,就要求他先给长子说亲,并择“进金”和婚礼同日举行。大师还嘱咐李氏族人,待新人入洞房后,钉好门窗,好生把守,绝不能让新人外出。他希望这样做,能够破除这风水带来的“失丁”反噬。
墓修好了,安葬的“吉时”就定在当天子夜时分。吉时快到,旷野中突闻虎啸三声。新郎听见虎啸,突然整个人在洞房内焦躁万分。他见门窗被钉,竟然打破窗户,跃入莽莽夜幕中,循着虎啸声而去。
“进金”吉时到,墓坪立即现血泊三滩,却再也找不到新郎的踪影了。大师知“失丁”的悲剧已造成,随即左手托罗盘于胸前,右手食指直指天穹,站立在墓前高喊:“半夜夫妻八百丁”。李氏后人听了后,急得直叫:“大师,大师,人丁不够!不够!再多些……”大师急中生智,抓起祭台上的一盒杨梅撒向空中,高声喝道:“一盒杨梅传三界!”从此,李姓族人得益虎墓的灵气,人丁兴旺,事业大成。
从那以后,就有李氏王德娘“威灵远播,有求必应,惠泽民众”的说法。
先前,三关虎墓是不准外姓人求拜的。如果有外姓人求拜,那也要偷偷摸摸去。1985年宗教政策得以落实,信仰自由,三关虎墓这才对外开放,从此祭拜的人不再局限李姓族人。
李老师是芹洋乡牛替村的一位退休教师。在过去,要去三关虎墓,牛替村是必经之路,李老师从小听着虎墓的传说长大。据说,虎墓的扬名缘起几则许愿应验的故事。
有一年,平溪一个小村庄的村民在除夕夜杀了全猪全羊,步行数小时,穿越莽莽丛林,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终于找到人迹罕到的虎墓,祈求添丁添福。次年,该村所添男丁为历年之最。喜形于色的村民奔走相告,方圆数里皆知此事。
有一天,牛替村来了两个陌生人,自称是浙江泰顺的,一人为求财,一人为求子。两人不知如何走到虎墓,便请村民带路。求财的人非常虔诚,发了愿,并许诺来日一定来还愿。求子的人则在墓前说:“我走了这么远的路,如果能如愿,我就来还愿,如果心愿没达成,这愿我就不还了。”后来,求财的人发了财,求子的人也生了子,只不过,所生男婴是个兔唇儿。左邻右舍都认为,那是娘娘对他的告诫,因为求子的人心不诚。
每个故事都有具体的村庄名称,并有证人,听起来十分真实。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有人慕名而来求子、求财、求官,尤以冬春时节为甚。虎墓的香火逐年旺盛,善客年逾数万,时常还有港台同胞前来祭拜。每年清明节前后的黄道吉日以及农历八月二十四“太婆诞辰日”,祈福祭拜的场面极为壮观。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香客络绎不绝,人山人海,各种轿车多达数百辆,祭拜贡品堆积如山,鞭炮声震耳欲聋,接连不断。还有信徒除夕之夜会在三关虎墓前陪李氏王德娘“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