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姬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斷发展,知识图谱的产生与广泛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学而言,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变革。它的可视化技术特性,将应用数学、图形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有机融合,然后通过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各个学科的核心结构、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的知识构架。该文以CSSCI数据库的相关图书学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处理,并采取了数据统计的方法梳理相关知识,提升对于知识图谱框架的理解。
关键词:图书馆学 知识图谱 分析与结果 CSSCI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a)-0148-0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行业的拓展,传统的图书馆学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知识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学习需求,这时科学知识图谱应时而生。科学知识图谱的这种新型图书馆学,不仅扩大了研发的技术领域,梳理了学习中的知识体系,还用可视化的技术手段,为各类学科的学习提供可行的、有价值的思考。知识图谱的描绘,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拓展了原有的知识范畴,辨析了深层次的相关文本,便捷了文献的检索。
1 数据来源与研究路径
1.1 数据来源
拟定检索时间为2015—2016年,利用CSSCI数据库进行来源文件的材料搜集,检索相关目录文献20万条,然后对其进行二级科目筛选,共检索到90多万篇的关联文献。在这项检索过程中,我们用到了GiteSpace II软件,但是由于其不支持专用情形下的CSSCI格式,所以,要先用JAVA程序对其进行数据转换,便于下一步的解析与应用。
1.2 研究路径
科学知识图谱是信息技术下的发展产物,在图书馆学中,其先进的可视化技术统领了图书馆学的知识范畴,使多层次涵盖下的文献变成了可视图谱。同时,知识图谱可以直观的突显学科的总体倾向、架构内的变更趋势以及传播趋势中相互关联的成分,彰显其相关性。通过知识图谱进行检索,能快速地检索我们所需要的相关文献,方便我们理解它的结构框架和知识体系。
2 知识图谱的特例
2.1 机构知识图谱
通过Cite Space软件,直观地记录了组织机构中论文的发表数目与发表时段,把数值整理归纳拟定成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一种知识图谱。数据初始运行时,设定基准参数,从而得知解析图谱。
其中,最上层表示调研时间,然后依据时间次序,拟定色彩变化的趋势发展。同时在图1中中心圆点代表着某一机构,中心点越大,表明该组织结构被采纳的频次越高。经过解析可知,组织机构分成四层级的差异梯队。引用频次大于等于400的被称为第一层级梯队;图1中包含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引用频次在200~400之间的被称为第二层级梯队;图1中包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引用频次在100~200之间的被称为第三层级梯队,它涵盖着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上海市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而引用频次在50~100之间的被称为第四个层级。图1为机构知识谱图。
通过机构谱图,可以很明确地观察到各个高校院系内,相关调研的递增倾向。其中,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该研究的文献科目中占据了最优地位,它的表征是最突显的。然后紧接着的是中山大学管理系、中科院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以及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它们的表征颜色都呈现深色,表明该类组织机构在某段时间接纳的读者带有突发态增长影响。同时公共图书馆内,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也进到了第二层级的梯形范围。
2.2 作者知识图谱
通过图书馆学研究相关文献的作者资料,然后把作者的调研描绘成的图谱叫做作者图谱,这类图谱不仅折射了作者的影响力,同时体现出学者对图书馆学研究所奉献的价值。由作者图谱可知作者的相关影响力的程度,图2为作者知识图谱。
通过图2以及实际检索中分析可知影响力最大的是张晓林教授,他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这篇文章,有利于拓宽我们的科技视野。其次是吴慰慈教授,他编纂的《图书馆学概论》是图书馆学研究的著作,对于图书馆的理论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排在第三位的是武汉大学的黄宗忠教授,再接下去的是上海的吴建中教授,之后是范并思教授和蒋永福教授,除此之外,还有于良芝教授、李国新教授和王子舟教授等都曾出现过突性影响力。
2.3 热点知识图谱
图书馆学的主流研究方向可以通过图书馆学的热点知识图谱中体现,其中图谱中正方形的边框为一个研究热点,内部的结点代表着检索的关键词出现的频率。
通过实际检索分析可知,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技术、管理、服务、资源以及综合这5个领域。其中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是位于研究热点的榜首。从数字领域分析,研究及实践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从服务领域分析,频次出现的第二位是信息服务类,主要包括参考咨询等。从管理领域分析,位居第三是图书馆管理,排在其后的是资源领域。
3 科目根基简介
图书馆学的科目根基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级,早期时段的根本文献;第二个层级,整合高频次、高中心的关联文献。这种双层级的建构,为图书馆学的科目学习拓展知识层面的同时,稳固了研究根基。其中,研究根基包括科目必备的根基与若干中心节点,前者是图书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分类依据是按照时间把它们排列同一基准之上。而后者采取惯用的量化途径,通过量化分析进行框架内的节点描画,表征它的必要性。
4 结语
科学知识图谱,是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产物,通过可视化的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知识的系统管理、文献的系统分析以及快速检索关键词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着图书馆学这一科目向新时代迈进。借助知识图谱,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直观知识的管理;另一方面也为学者拓展了知识检索的手段。知识图谱建立在定量的数据之上,可以系统地归纳和梳理体系结构内部的多重分支,理清思路,指导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九龙,杨菲.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分析[J].现代情报,2012(12):109-114.
[2]刘竟,杨国立.近五年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知识图谱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2(10):159-165.
[3]刘伟,李昌健,夏绍模,等.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知识图谱分析[J].情报探索,2013(11):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