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新
【摘要】 中国画与西洋画是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这两种绘画在空间表现和观察方法上是有差异的,中国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洋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在教学中让学生认清这两种绘画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多种绘画技能和理论素养,使其创作出生动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 中国画 西洋画 透视 差异 特点
中国画与西洋画是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在世界绘画领域中都享有很高的位置。作为这两种不同的绘画,在透视的表现上是有差异的。中国画在发展中形成了与民族审美习惯相适应的观察方法,即看得全,又看得多的散点透视方法。中国画能够把千里江山都巧妙地组织在一幅画中,这和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是有差异的。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是按照西方透视的方法,用一个视点把客观的物象都组织在一幅画中,在所描绘的范围上是有局限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这两种绘画的透视的特点和差异,认识理解这两种绘画透视的原理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使这两种不同的透视原理在中西绘画中得到正确地运用,使最终的画作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富有艺术感染力。同时必须明确地感受到中西方绘画在空间透视表现上的美感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体现在生活方式上,也反映在文化艺术上。中国画自古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点,在审美习惯和观察方法上,秉承的是看得全、看得多、看得远、看得细的观察方法;并保有一种习惯,喜欢上看、下看、前看、后看、正面看、侧面看,以到左顾右盼。尤其是山水画家的表现,更为明显。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及《江上看山》“前山搓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等诗,都体现了这种心理素质。
在古代画论中,早就提到“步步有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有一段话:“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有景”,当然也少不了“步步看”“步步总回头”的观察方法。
与步步看相互关联的所谓“面面观”是指画家如何艺术地把空间的许多体面在画面上作统一的安排和连续。“面面观”的要求,就是把由许多体面所形成的空间结构作全面的观察与理解,然后在画面上做出合理的安排。尤其是在山水画中对于这些合理的安置,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作多方面的位置经营;二是作空间跳跃式的位置经营。
比如:李嵩的《西湖图》描写的六桥、雷锋塔、白沙堤、孤山、葛岭等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将所取不同的体面组合起来的。
专一看,就是对对象有重点的看。其实,“步步看”也好,“面面观”也好,在观察事物中,不可能平均地看。所以专一看,是合乎观察事物时的实际要求的。
作画要有取舍,作画取舍是有目的的,看山看水,除了全面的步步看之外,要有重点地专一看,看最美好的,看最有代表性的,这是美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前人有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对于这两三枝,“画家可以赏心专一地看”。“千山多入画,只取一青峰”的道理。就是说,千山可以入画,只需要取主要的。
“拉近看”与“推远看”,在山水画创作上也是相反相成的。在中国画的表现中可以“拉近看”和“推远看”,都是根据画面的需要,需要拉近,你就拉近,需要推远,你就推远。只要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就可以自由地推拉。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他所画的人物,依照景物的远近来看,几乎都是远人无目的距离。可是在这幅画中,远人无目,不但有目,而且连发、眉、鼻、嘴的表情都画了出来,画虹桥下的一个五个铺子,铺子上的剪刀、小钳子,都被画了出来,甚至巨细到推车者额上的汗珠都画了出来,还有楼屋的瓦片,树木的枝叶,都被交待得清清楚楚。又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的水磨,距离何其远,可是水磨木轮的每条直木都被画得一清二楚。正因为有这样细致的表现,极大的丰富画面的描绘。凡此种种,都不是西洋绘画和照像机所能解决的,而在中国山水画的表现中这些都可以得到解决。
在西方的绘画中,在描绘物象的空间上,严格的遵循西方焦点透视的原理,即照像机的成像原理,它所反映的是照像机的一个视野范围,摄影者的视点所着眼的部位就是焦点。一张照片只有一个焦点。焦点所在之处形体清晰,离开焦点,形体就虚些、弱些。就一幅画来说要实现一个焦点并不容易,这就要求在观察时要整体的看,才能符合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在绘画中按照西方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原理,把客观物象按照近大远小都组织在一幅画中。在观察上要整体观察,注意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才能符合焦点透视的规律。
在描绘物象的空间状态时,要按照焦点透视的规律,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平行透视是指所画的物体有一面与画面平行,另一面与画面垂直的透视法。又称一点消灭法,一点透视。当物体通常是和我们成一定角度时,在绘画时要按照成角透视原理去安排画面。成角透视是所画的物体,正侧面与画面不平行的透视画法,又称二点消灭法。
凡焦点透視都要有一个视平线,即和眼睛等高的一条水平线。视平线以上的物体我们就画成近高远低。视平线以下的物体我们就要画成近低远高。在西方绘画中,绘画作品都严格的按照西方焦点透视来表现空间状态和透视关系。
西方焦点透视的成功运用的例子,在西方美术作品中不胜枚举,下面以西班牙霍贝玛的油画《林荫道》为例,说明焦点透视在西方美术中的运用。
《林荫道》表现的是农村平凡而美丽的乡村景象,虽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景象,但在霍贝玛的笔下却表现得纯朴、美丽、生动、自然。
特别是这幅画在焦点透视上的成功运用,画面通过道路两旁的高大的树木,由高及低伸向远方,最后消失于一点。突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纵伸感,生动地再现了西班牙乡村的美丽景致。
综上所述:师专美术系的学生在学习中国画与西洋绘画的同时,要明确地认识到中国画与西洋画在审美要求和观察方法上的不同,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画散点透视和西洋画焦点透视的特点和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中西方绘画,掌握多种绘画技巧,使所学的专业技巧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