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甜甜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土地是农民生活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维持生计的根本保障,失去土地后,农民的生活和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难就业,收入低并且不稳定,医疗、养老缺乏保障等方面。因此,急需尽快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创业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为了支持国家发展建设,他们不得离开长期耕耘的土地,离开农村生产后,大部分人没能立即找到合适的谋生方法,有一部分人没有工作,产生大量闲置人口。这种现象需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并且应该采取一系列方法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一、失地农民特殊群体出现的必然性
2013年12月12日,北京举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央第一次召开的关于城镇化工作的会议。现代化城市和城镇化乡村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很多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为非农建设用地。他们既不同于普通农民,又有别于城市居民,继而成为失地农民这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城市扩张、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奉献,同时,社会也应该关注这个群体的生活,不让他们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抛弃。最近几年,各地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土地出让金6905亿元,相当于同时期地方财政收入的32%。2015年全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为3.29万亿元,较2014年略有下降。根据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在建设现代化过程中,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具体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农民长期以土地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日常耕耘中积累了非常多的农业栽种经验,但是,除了这些他们很少掌握其他技能,已经产生了对土地的依赖。突然让他们离开了谋生的土地,大部分人难以适应,较难找到其他职业,造成一部分失地农民无所事事。失地农民看似成为了城市居民,不在依赖土地生活。但实际上,他们还做不到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处于城市文明社会的边缘,是一种尴尬的群体。失地农民的生活与就业已然发展成重要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种问题,任其自由发展,将会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
二、产生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原因
(一)失地农民的劳动素质和就业观念
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常常偏低,又缺少某种特长或技能,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大多数农民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具备较高学历水平人数较少,还有一些农民是半文盲或文盲,很难满足当前就业市场的要求。失地农民以前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农业生产活动,是传统的农民,不具有多元化的劳动技能,较难满足工业生产活动对劳动技能的要求。并且,文化水平低,学习理解能力不强,短期内不能掌握较高的劳动技能,导致失地农民在就业市场上普遍缺乏竞争力,就业非常困难。
此外,除了自身素质,失地农民对就业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脱离,对其就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一部分人选择职业时对简单的工作岗位也要求月薪在几千元以上;一部分人不乐意从事搬运、卫生等体力劳动,认为这些工作岗位地位低、待遇低,宁肯待在家里闲着;一部分人认为就业就一定要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对弹性就业、阶段性就业等较灵活的就业方式并不认可,认为他们的就业理应由政府来安排,普遍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不习惯主动到就业市场寻找工作。
(二)社会工作岗位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工作岗位的供给不能匹配具有劳动意向的劳动力对工作岗位的需求。工作岗位供给方面,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尤其是在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工作岗位的提供有限。但在工作岗位的需求方面,劳动力的供给明显呈上升趋势,表现在适龄劳动力人口增加、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等方面。在新增劳动力结构中,失地农民与大中专毕业生、拥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下岗职工相比较,显然处在不利地位。加之人才市场就业信息不全面,一部分失地农民就业信息闭塞,缺少必要的人际关系,没有寻找就业机会的门路,就业意向较难实现。
这一系列问题增加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难度。
三、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避免形式化,培训必须符合市场需求,根据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性别、年龄、家庭等特点,有针对性的教授他们一项或多项实用的职业技能。具体的培训操作方式,可采用社会各培训机构竞争,由失地农民自由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方面,可针对企业和劳务输出的要求,培训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或培训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例如培养家政、美容美发、维修等行业人员。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失地农民,可进行技术含量较高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还能增强他们参与就业竞争的自信,改变就业观念,建立用自己的勤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积极主动提供就业信息、强化就业指导、组织安排劳务输出、完善就业市场。
(二)发展经济,增加工作岗位
经济发展会进一步推动就业。目前,应当首先发展符合地区特点的中小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有着容易创办、劳动密集的特点,可以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在引进外来投资时,不仅要考虑投资方的投资额、产值等指标,还要重点考虑其吸收就业人口情况,积极扶持劳动密集型的个体经济、中小企业。其次,引导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既是增加值增长速度快的产业,同时又是吸收劳动力最多的产业,所以要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创造发展符合失地农民就业的服务型工作岗位。例如,面向社区、政府企业单位服务的保安、保洁等物业管理类工作岗位,面向城市绿化维护、公共场所保洁等城市维护类工作岗位,钟点工、保姆等家政服务类工作岗位。
(三)鼓励失地农民创业
巨额的补偿款使失地农民拥有闲置资金,提供了创业的可能。同时,政府也应对失地农民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创业项目库,供应专业的创业咨询服务,提供低技术、低成本、一条龙创业指导的创业项目。同时,金融部门也应降低门槛,放宽借贷条件,鼓励其创业。比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对有机食品的大量需求,失地农民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利用自己手中资金和自己常年耕作的经验,借助政府政策、技术支持,租赁农田从事有机蔬菜种植。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失地农民创业提供机会,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已经建有很多淘宝村。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全国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在2015年达到3.88万亿元。农村网民占全国网民总数的28.4%,规模高达1.95亿元,增长速度是城镇的两倍。
四、总结
促进失地农民就业是城市化建设面临的一项基础问题,应当加强对失地农民的专业职业技能教育,通过科学高效的培训学习,使失地农民掌握必须的职业技能,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同时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地位,通过政府的推动来引导企业帮助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多渠道推动其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王帅.被征地农民就业保障困境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4.
[2]陈纵.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8(10).
[3]李航.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交换[D].上海大学,2010.
[4]林新.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5]元露丰.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比较研究[J].财经政法资讯,2005(04).
(作者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