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摘 要】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随之诞生,借助云会计技术的融入,促使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集团企业而言,费用报销作为财务共享中心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相应费用管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对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实现基于云会计下相应财务共享中心费用管控这一管理框架体系的完善搭建,亟待解决。本文针对集团企业如何实现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相应费用管控模式与流程的完善搭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集团企业;云会计;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控制
一、前言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提供保障。而在集团企业中,借助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实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全新财务管理模式的搭建,而费用报销管控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相应管控框架的完善搭建与流程的完善设计,能够为提高费用报销管控效率并降低资金损失率提供保障。
二、大数据时代下集团企业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费用管控框架的搭建
1.搭建该费用管控框架模型的必要性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当前的集团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借助云会计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融入与运用,能够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搭建,进而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供了新出路。而在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费用报销贯穿于始终,呈现出了动态化发展特点,相应管控的难度相对较大。而要想提升费用管控的水平,则可借助云计算服务中心,将集团企业各个子公司的费用报销业务进行融合,以实现统一的管理,进而在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同时,为实现对资金风险的有效规避与控制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要想提升费用管控的实效性,并充分发挥出费用管控这一管理事项的作用,以全面提升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经济效益,就需要实现基于云会计下相应财务共享中心费用管控框架模型的完善搭建。
2.框架模型结构层次与系统构成
在搭建费用管控模型框架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了大数据以及云会计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对该框架结构体系的开发,整体上由如下六层构成:基础设施层、业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用户层。
其中,基于基础设施层下,主要由智能终端、存储与服务器、网络以及安全设备构成,为实现业务层各系统创建运行环境,同时为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等提供网络通道;基于数据层下,则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实现对数据的规范处理,进而建立起给予费用报销管控的数据仓库;在平台服务层中,针对数据中心的数据,借助决策支持技术来实现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基于用户层的子公司,则结合集团在费用报销管控决策上所提出的要求,实现决策应用层的搭建,进而为实现费用报销控制的科学且合理实现奠定基础;在云会计平台下,企业在连接基础设施层后,实现对各项财务信息数据的获取,而由于相应的财务数据较为分散且类型不同,所以要以云计算平台的运用,实现对分布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并借助后台数据模型,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与整合运用,进而为费用管控落实科学的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费用管控流程分析
基于费用报销系统下,能够借助影像系统来实现对纸质票据的扫描,进而形成电子票据,然后借助云会计平台,将相应的电子数据传送到财务共享中心,并按照相应的管理流程来实现费用管控的实时且高效落实。相应费用管控流程如下:
1.报销申请
在进行费用报销的过程中,业务申请作为第一步,要求相应的报销人员要首先针对报销的类别进行明确,以此来确保实现预算控制策略的科学落实奠定基础。基于费用预算维度下,具体可划分为部门、项目、人员以及控制策略等,然后结合预算科目,对预算维度进行细化,具体可包括日常管理费用、人工费、办公费、加班费以及通信费等。比如,在出差费用的报销上,需要在出差之前,相应员工需要在该系统中提出出差申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报销等级,实现出差酒店票务等的预定,实现对费用的科学且合理的管控。
对于子公司相应的审核人员而言,需要对报所提供的报销票据进行初步审核,在通过后借助影像系统进行扫描与数据的上传,同时相应票据信息进入到报销管理系统中,并以智能化分工来实现对票据的复审。在财务共享中心下,费用报销系统具有电子影像OCR识别功能,能够实现支票识别、表单识别以及手写体识别等。
2.报销审批
对于子公司而言,相应的业务部门领导需要对所提出的个各项报销费用进行审核,以确保报销数据具备真实可靠性,在云会计平台下能够打破时间的限制,借助电子影像来实现有效审批。在此过程中,只需要借助手机以及电脑等,通过联网来登录到这一平台,进而实现对相应票据信息的审批。而在实际进行审批的过程中,需要从单据的时效性、出差补贴以及报销金额这三方面进行审批,同时要针对单据的日期、报销人员以及差旅项目费用等是否符合公司报销规定进行审核。此外,还需要针对票据影像、公章是否清晰、日期是否真实准确等进行检查核对。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相应的负责人会将稽核与结算业务分配给审计会计,并对相应的报销业務数据进行统一分配与管理,以此来确保实现对数据信息的科学、规范且高效处理。而对于相应的审计会计而言,只需要登录到相应的审核代办业务平台中,选择代办业务后系统就能够实现自动化处理。
3.报销结算与档案管理
第一,在报销结算上。在通过稽核之后,相应报销业务生成支付凭证,在此基础上,向资金管理系统发出申请,相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接到申请后,在通过结算审核后想银行发送出相应的付款指令,银行系统在接收到这一指令后将所需报销的费用直接打入到报销人员的账户中。同时,相应的资金管理系统与报销管理系统、核算系统相连接,并与银行系统相连,进而在提高支付效率的基础上,规避资金风险并节约资金成本。第二,档案管理。在报销的过程中,需要在完成票据传递与稽核后,进行归档处理,而在该系统下,凭证归档的实现需要首先针对实物票据与影像票据进行对比,在核对好之后进行整理归档,并将相应的电子单据录入到文档管理系统之中。
4.信用评价
指的是针对员工报销进行信用评价,在此过程中,相应报销人员的费用报销与自身的信用等级密切相联,且将付款期限与这一系统等级进行挂钩。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则需要结合报账单填报质量、票据等信息来实现等级评价分类,进而明确不同等级的相应权益。而信用评价等级越高,则相应报销人员能够在越短的时间内得到所要报销的费用,这就意味着借助信用评价等级的形成,能够为提升费用管控的效率奠定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借助云会计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够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的搭建为基础,进一步提升费用管控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此过程中,需要以实现费用管控框架模型的搭建为基础,并实现相应管控流程的科学且完善设计,进而为从根本上降低审计成本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程平,蒋雨.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J].会计之友,2015,10:134-136.
[2]程平,范珂.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会计之友,2015,18:110-113.
[3]程平,赵敬兰.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费用管控[J].会计之友,2016,12:133-136.
[4]隋玉明.大数据时代集团财务共享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4,09:14-16.
[5]程平,崔纳牟倩.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16,16: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