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双虎
【关键词】 班主任;批评;涵义;情感;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4—0035—01
对于学生的教育,老师的批评是不可或缺的,批评能够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法,批评教育应当用在恰当之处,将会指点迷津,启迪心智;相反,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有时会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并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在道德上自勉。因此,批评虽然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本文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如何使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一、正确理解批评的涵义
在学生的教育中,批评也是一种教育,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能够体现,这也是班主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一种手段,只不过这种关爱比较特殊。班主任的批评不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也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扫除障碍,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健康发展,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所以在学生的教育中,不仅要有赞扬,对学生的批评也非常重要,班主任的批评也是对学生的关怀,只有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点,学生才会乐意接受。
二、 批评要情感投入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亲人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真正接受教师的批评。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应当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想法,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这部分学生具有惰性心理,并且依赖性比较强,如果教师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有时不会收到预期的结果,甚至会产生逆反情绪。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必然会产生隔阂,这时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挽回师生之间的关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缺乏情感上的交流,最终导致学生对班主任不了解,班主任对学生也不了解,进而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所以班主任应当在学习、生活、思想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刻关心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真正了解自身对他们的关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接受批评教育。
三、 批评要讲究艺术
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教育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能体现。恰当的批评教育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乐意接受批评教育,但是如果不能掌握其中的度,那么将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影响。
1. 批评要寓讲故事、打比方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理解能力较低,对班主任所讲述的道理不能接受,同时也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所以这时教师应当采取旁敲侧击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使学生从故事和举例中深思、反省。
2. 建议性的批评。所谓建议性的批评就是指在批评中带有商量的口气,并不是直截了当的批评。这种批评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其原因是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放松、愉快的气氛,班主任持有的是商量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顾虑。有时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疏忽,而造成错误的后果,这时教师应当给予建议性的批评,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接受这种批评,从而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
3. 做好批评之前的铺垫,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班主任应当做好学生接受批评之前的心理掌握,在平常的教学中,班主任可以讲一讲名人,使学生了解这些人是如何面对自身的错误,如何进行改正,同时也使是学生了解接受批评也是一种美德,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接受教师的批评。
4. 先表扬,后批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在激励的情况下改正自己的错误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责骂的情况下改正自己的错误比较难。所以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可以引用这种方法,对于那部分破罐子破摔的学生而言,批评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这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采取鼓励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带来希望,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对学生具有全面的了解,能够发现学生上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5. 暗示性的批评。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如果班主任的言辞过于直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一部分学生不能接受这种批评教育。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暗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于学生的错误,班主任只需稍稍带点指责,再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
6. 戴“罪”立“功”的批评。对于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对他们讲多少道理都是于事无补的,这时教师可以罚他们做一些好事,这样能够弥补他们的过失。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得到一些荣誉,进而促进这部分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批评教育。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