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环境类精英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思考

2016-05-30 18:46李永峰肖鹏飞张宝玺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6期
关键词:理论依据

李永峰 肖鹏飞 张宝玺

摘 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现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培养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环境类精英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水平的环境类研究型大学具有各个方面最优良的资源,应当担负起培养环境类精英人才的重任。该文首先提出了环境类精英人才的内涵和特征,探讨了环境类精英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对环境类精英高等教育作出了理论上的梳理和分析,最后提出了大众化背景下环境类精英人才培养需正确定位。

关键词:环境类 精英人才 培养理论 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132-02

环境类专业属于新兴行业,同时也是交叉行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其知识体系、要求和技术随时代发展和政策变化很快。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快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许多新的环境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也使有关精英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问题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都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及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要的环境类精英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师资力量更有效地培养兼具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的环境类高素质复合型精英人才是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紧迫任务。所以,研究环境类精英人才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培养环境类精英人才的基本理论及其定位,具有重大意义。

1 环境类精英人才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1.1 精英人才的含义

对于精英人才,王守军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给出了其定义。从横向来看,精英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有本质上的区别。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首要条件。高素质人才没有量的维度,而精英人才始终都只是人才中的一小部分。从纵向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精英人才的含义也各不相同,与之相对应的精英教育形式也不同。在精英教育阶段,培养精英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而高等教育处在普及化和大众化阶段时,精英人才培养的质量维度也就更加明显[1]。

方学礼和吴向明认为,精英人才指的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骨干、栋梁及领军人物。他们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培养精英人才,要以人格和心智为核心,要重视高等教育在质上的要求。另外,他们也指出精英人才的另一特点,即多元性和层次性[2]。

1.2 环境类精英人才的含义及特征

该文探讨的环境类精英人才主要指环境类相关专业中少数非常拔尖的学生,在环境类的精英教育机构里接受教育,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且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较强,国际视野宽广的一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3]。

现代意义的环境类精英人才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环境专业知识,在环境领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善于使用多种方法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并且对其他学科也略有涉猎,具有广博的知识面。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环境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创造。

(3)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且人格健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事业心,并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

(4)对推动社会进步,引领社会发展潮流起到重要作用,并能得到公众认可。

2 环境类精英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

2.1 社会对环境类精英人才的需求是其存在的客观前提

由于我国环保事业起步较其他发达国家相对较晚,且环保欠账多,又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重要阶段,环境污染形势严峻。面度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家对环保的迫切要求导致了对环境类人才的大量需求,这种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非常巨大的。社会对某类人才的需求直接表现在其需求市场上,进而影响高校的教学规格与规模。近年来,发达国家的高等环境教育在专业设置、规模和多元化等方面发展迅速,这与社会需求是相符合的。近年来,我国对环保的投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必将导致环保工程项目规模及数量的加大,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强以及防治领域的扩大,社会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2.2 发精英高等教育是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就是在对人才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先,让每一个学生的精神追求及发展需要都受到尊重,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共性要素、有把学生向整齐划一方向培养的倾向,然而每个学生的能力、需求、兴趣和动机等各不相同,这种模式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从而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把大众化教育看做是以公平为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部分人的发展需求的教育,那么,大众化背景下发展的精英人才教育则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满足那些优秀拔尖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成为精英人才的基本条件[4]。

2.3 传承和发展高深学问需要精英人才

大学研究高深学问,提供优质教学,归结下来还是要培养精英人才。对高深知识的接收、消化及创新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来承担。这些精英人才承担着传承并发展文化的重担,在促进人类思想进步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有重大贡献。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下,高校只能选拔部分非常优秀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优质的资源,将他们中的部分培养成优秀的研究型人才,而不能将高校学生全部培养成为高深学问的研究者。只有精英人才才能够传承并扩展和深入研究高深学问,并使其进一步的繁荣,进而推动人类的进步。因此,“研究高深学问”这一属性决定了高等教育机构不能放弃其精英人才的培养。

3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环境类精英人才培养的定位

环境类精英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涉及多方面内容。如:精英人才该由哪类学校培养,选取何种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培养的精英要达到什么高度等,这些都是培养环境类精英人才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准确定位是培养环境类精英人才的前提。

3.1 学校定位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院校结构呈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趋势,这是社会对人才需求向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转变及不同的大学发展水平和阶段所决定的。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办学模式、价值取向、培养目标和社会职能等也不相同。参照国内外对高等院校的分类方法,可将我国的高等院校分为研究型、教学型、高等职业技术型三大类。其中,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知识技术创新的中心,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在学术研究上较普通院校具有明显优势。而一般的高职专院校,虽然在学术研究上和研究型大学无法相比,但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却有优势。所以,各高校应明确自身的定位,从而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学术精英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等。

3.2 学生定位

环境类精英教育的要求和标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符合的,需针对智力超常或在环境领域有很大潜质的学生;通常这类优秀学生较普通学生具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达到培养环境类精英人才的智力标准;此外,从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考虑,这些优秀学生也应该受到更为优良的教育。因此,在选拔环境类经营人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以学习成绩作为依据。

3.3 人才培养定位

环境类精英人才的定位,即环境类精英人才的培养应该达到什么高度,大致可包括以下几点。

(1)健全的人格。

成为环境领域的精英人才,其首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精英人才身心健康和发挥潜质的重要心理条件,是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保障。

(2)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环境类精英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采取通识教育,力求“宽领域,厚基础”,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他们日后的研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也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具有国际视野。

当今是信息时代,知识传播更加便捷,可以预见,未来的环境类精英人才,其知识储备一定融合了古今中外环境领域的精华。因此,在培养环境类精英人才时,要具有全球化观念,重点培养精英人才的国际视野,使其与国际先进思想接轨,相互分享环境领域里的优秀科研成果。

(4)较高的创新及科研能力。

创新能力指的是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产生新的理论、思想、发明和方法等的能力。作为未来社会的环境类精英人才,要善于发现、分析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发掘、锻炼,最终成长为创新能力较强的环境类精英人才。科研能力是指学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并完成科研活动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否被培养为精英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守军.研究型大学的精英教育理念[J].现代教育科学,2002(7):19-21,67.

[2] 方学礼,吴向明.精英人才培养的认识误区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4):11-12.

[3] 李顺兴,邓南圣.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5(4):92-96.

[4] 金一超,鲍健强.精英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5(1):87-92.

猜你喜欢
理论依据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