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博
摘要:当前企业的内部集中采购模式发展仍不成熟,在企业的内部集中采购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内部集中采购的重大意义入手,浅析当前集团企业的内部集中采购仍然存在的部分问题,并阐述了完善集团企业集中采购的措施。
关键词:集团企业;集中采购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内部的采购管理模式也在进行着积极的转变。采购管理是企业的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采购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而控制采购成本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利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前大部分企业转变原有的分散采购模式,逐渐变成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交叉采购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集中采购模式列入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当中。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集中采购模式这条道路上走得又平又稳,如何正确地看待内部集中采购模式,发现在当前企业中内部集中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主动积极地去改善这些问题,让内部集中采购模式更加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契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内部集中采购的意义
(一)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与分散采购相比较,集中采购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形成规模后,向供应商订购货品可以获得更加低的团购价格,有更多的优惠。集中采购也可以减少订货的次数,从而除去由此产生的运费、人力等资源,节约资源和费用,降低了采购的成本;再者,集中采购后就可以省去许多层级的采购管理部,大大的降低分散采购的时间风险,加快企业在物资运输、采购管理方面的科学化的脚步;最后,集中采购的货品质量保障要高于分散采购,也有利于供应方形成标准化生产。
(二)加速管理模式的改变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现有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地发生改变,现有的采购管理要逐步转变为供应链管理,集中采购模式可以确保供应渠道的稳定性,与有口碑和实力的企业进行长期合作,也是对产品质量的一个保障;集中采购改善了原来的分散采购模式中存在的专业性水平低的问题,可以实现专业分工,操作流程化,降低人力物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同时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采购的风险,企业可以掌握动态的市场走向,更好地做出决策上的调整。
(三)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从战略角度来看,看似只是采购部门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改变,实则不然,对于企业来说,每个部门都是息息相关的,采购部门做出的变化对于其他部门的动荡程度也是很大的,上至企业发展战略,下至运营模式都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集团企业的内部集中采购存在的问题
(一)执行力度低,监管机制不完善
采购程序有序、科学、高效地进行依靠的是完善的监管机制的良好运作,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是保证采购活动进行的前提条件。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对于采购程序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当前企业采购活动中存在部分不规范的行为,由于监管力度弱,相关规章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使得企业在采购方面存在巨大的隐患。例如:有些单位没有按照企业的规定,与供应方进行直接的联络,与供应方打好关系,跨过采购部门,以次充好,拉关系,吃回扣等行为,使得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低下,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既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也对公司的名声造成了影响。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二)操作程序没有严格按顺序执行,供应商管理存在问题
集中采购中也存在了采购计划的制定合理性不高的问题,物资的需求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可以随着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而变化,弹性低。采购计划粗糙,往往存在采购后发现有些物品采购数量过多,而部分物品的采购数量严重不足,需要进行增购。临时性增购、加急购会增加公司的采购负担,同时采购周期长的物资在面对企业的急用情况下会产生不可协调的矛盾,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供应厂商的生产过程不透明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没有对厂商进行实地的考察,没有统一的检验标准也是在供应方管理的一个大漏洞。
(三)审批流程冗杂,专业型人才匮乏
集中采购是总公司来进行的采购模式,分公司或下属单位应当对所需要的物资进行列表整理,然后向上级汇报。下属单位应当加快提交物资需求申请表格,以便集中采购的及时进行。加快物资的提交速度是下级应当尽力达到的,而当前的车间申报法,通过层层的审批,至少半个月才能够到达总部的采购部门,这会严重影响物资到达时间。同时,采购和计划并不是一项轻松的活计,这对专业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掌握物资的属性和相关法律法规,当前企业的采购人员和计划人员都忙于日常的琐事和事务,对集中采购管理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这不利于集中采购模式的发展。
(四)企业部分内部成员对集中采购的认识有偏差
当前的企业中采用集中采购模式这一行为尚未普及至每一个企业,调查显示仍有25%的集团企业的采购模式是以分散采购为主,而以集中采购模式为主分散采购模式为辅的企业当中仍然存在部分对集中采购模式不了解的员工,由分散采购转变为集中采购势必会损伤原来从分散采购模式中获取蝇头小利、中饱私囊的部分人员的原有利益。在实施集中采购后,有可能会对集中采购的模式颇有微词,妨碍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拖延上交物资申请表,使得物资的订购和到达时间延误。
三、关于改进提高内部集中采购制度的意见
(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
完善现有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加大管理层对采购活动的监管力度,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全面性,加快实现优性采购、高效益采购的步伐。对采购中出现的违规行为一定要坚决予以打击,不能姑息,严肃处理,采购人员可以流动处理,确保不会出现从中吃回扣的不良现象。着重对采购活动的财政情况进行监管,杜绝暗箱操作,在规章制度上对违规行为进行着重强调,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确保集中采购的顺利进行。
(二)对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的规划,确保准确全面
科学的管理流程对于计划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科学的管理流程对计划的实行起到了保障的作用,计划审核时间过多会影响供货的时间,同时审批人员之间容易产生相互推脱、相互依赖的现象,使得审批时间一拖再拖,虽然有层层审批,但是最后的结果其实并不能令人满意。管理流程贵精不贵多,相关的计划管理人员应当做到实事求是,力求精准,在填报物资申请时,一定要详查库存信息,确保无误,如果已有库存,且库存良充足就应当不要再报计划,避免出现重复采购的情况,浪费企业资源。
(三)规范原料采购过程,提高采购效率
可以缩短集中采购的供货周期,从申请到供货,通用货物的正规流程应当在一个半月左右,如果时间大于两个月就会使下级部门的计划申请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大大的降低。谁都不能够预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当中物资的使用情况和损害情况。如果到货时间延长的这类情况常发,就会使下级部门产生多报备以防万一的想法和行为,这将直接导致库存量激增,资金增大,对资金的流通性造成很大的困扰。
集中采购的数量大,种类多,因此在对供应商的招标方面要采取更多公开、公正和透明的举措。实行合格供应商的制度,探求长期合作的双赢局面。
(四)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变部分员工对内部集中采购模式的偏见
采购是由人来进行的,因此采购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整体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对于集中采购的结果影响也是很大的。可以采用绩效法对采购人员进行评定和测量他们的采购成果。采购人员不能过少,过少容易产生集权的问题,也更容易产生受贿等不良情况,同时少量的人员与过量的工作也不能够使采购人员对采购进行有效管理,采购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同时采购人员本身的素质和责任心也容易对采购造成影响,一个合格的采购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采购知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策略,以集团企业的利益为第一位,能够经受住金钱的诱惑,才能够确保集中采购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集团企业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雷碧涛.关于企业集团推进实施集中采购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
[2]李乐清.国有企业集团公司集中采购模式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16).
(作者单位:广东中航城市环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