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与旅游文本英译

2016-05-30 14:56胡娟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摘要】陶瓷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旅游文本是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旅游和翻译都是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文本英译的质量对陶瓷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有直接影响。本文在分析陶瓷文本问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旅游文本英译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陶瓷民俗文化 跨文化传播 旅游文本英译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层面,既包括陶瓷作品本身,陶瓷制作过程中原料、燃料、窑具、包装、运输等有形形式,又包括陶瓷制作的工艺、方法、技巧以及凝聚在陶瓷作品上的思想、风俗、文化、观念等无形因素。陶瓷民俗文化旅游以陶瓷文化为主题,展示陶瓷文化的内涵,再辅以相关旅游产品、设施和服务,使游客通过对陶瓷文化旅游载体的感知和体验获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享受。目前,陶瓷民俗文化旅游相关产品基本可分为陶瓷习俗活动展现、陶瓷遗址观光、陶瓷博物馆、陶瓷文化节及相关赛事、旅游演艺产品、陶瓷体验项目、旅游瓷等。

国内许多学者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翻译。金惠康(2007)在《跨文化旅游翻译探讨》中先列举了近年出现的各式现代旅游,如“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名词。再从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旅游翻译的现代化两方面指出跨文化翻译并非单纯地翻译文化,而是传播文本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郑丽君(2009)指出旅游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主要任务是传播本土文化。而异化策略则可以在旅游文本翻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实现保存和再现源语文化风味的目的。

一、陶瓷旅游文本特征

陶瓷民俗文化旅游文本包括旅游文本的一系列形式,如指南、画册、宣传单、导游词、宣传网站等,它有着鲜明的特征:

1.词汇特征:多专业术语,内涵丰富。陶瓷文化术语多事陶瓷文化旅游文本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如制陶工艺中“淘泥”、“摞泥”“拉坯”“印模”“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修补”等专业词汇。这些专业词汇对于中国游客而言尚且较为陌生,对于外国游客就更是如此。如何将这个专业术语翻译得既准确又传神是译者翻译陶瓷文化旅游文本时面临的一大挑战。

2.语篇特征:注重意合,层层渲染。陶瓷文化旅游文本为了更好地展示陶瓷的意境并且吸引游客,给游客置身画中的美好感受,常常引用大量的诗词、古汉语、文言文等,对译者的SL的理解领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介绍景德镇瓷器时常使用大量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人们在追寻着丝绸之路上陶瓷的神韵,在寻找高岭土的密径,在破译瓷之都的神奇。不论岁月悠悠,唐宫里白瓷的光泽,宋廷中影青的靓丽,元区内青花的光耀,明时彼岸刮起的瓷风和清园里瓷的妖娆,无不像一幅画,一首诗,久久地回荡在人们心中。中国的陶瓷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景德镇在向人们讲述着这个美妙的故事。”此外还有一些形象的俗语如“一满二烧三歇火”等。

陶瓷文化旅游文本充分体现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句子之间多靠语义和逻辑关系来连接。如“请您自觉遵守景区的管理制度,注意水上安全。” “进入景区注意防火、游览点请勿吸烟,爱护景区花草。”“景区谢绝小费,欢迎您的监督。”等提示语言都是靠语义连接是典型的意合语言。

3.文化特征:文化载体,意蕴深厚。陶瓷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陶瓷创作常以中国哲学、宗教、建筑、文学、神话传说、民俗等作为题材。如中国哲学讲究气节,苏武牧羊、屈原自投汨罗江的故事以及李白、关羽等高洁的人物常常出现在陶瓷作品中。中国经典建筑如故宫、长城、各式园林等在陶瓷作品中也很常见,如《中国十大名楼》《长城万里长》等巨型釉上彩瓷板画就是代表。此外,中国古代各大名著中的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书中的桥段以及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梁祝化蝶、昭君出塞、嫦娥奔月等传统神话、传说也有很高的“上镜率”。

二、翻译策略和建议

可采用类比、增译、减译、缩译等手法进行翻译,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从而达到最佳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效果。

1.类比法。类比法(annotation)指的是借用TL中相似的表达方式来翻译SL中有特定文化含义的内容,以缩短文化差距,加强表达效果。中国许多传说故事、谚语、典故等都有很深的文化含义,对于这些文本若采用直译手法,外国人未必能顺利理解。但如果译者可以在英美文化中找到类似的表达,就可以大大减少双语交际表达的困难,拉近外国读者与中国文化的距离,消除文化陌生感,更好地达到最佳关联。陶瓷文化旅游资料中涉及到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译者掌握并灵活运用类比法很有必要。

三百多年前西方开始仿制瓷器,很多英语国家也有独特的制瓷工艺和较长的制瓷历史,如被誉为“白色黄金”的德国迈森瓷,是德国传统高档商品中的第二大知名品牌,仅次于保时捷跑车。西方在烧制、设计、制瓷传统、制瓷风俗等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用类比的手法活学活用,相信会对陶瓷旅游资料的翻译有很大帮助。

2.增译。增译(amplification)指的是在译文中增补一些信息(词、短语或句子),使得译文结构完整,意思明确。增译可以更好地适应外国读者的语言习惯,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理解,从而实现TL文本的最佳语境效果。

旅游资料中有很多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表达等,为减少外国游客在阅读时遇到的文化障碍,译者可以对SL文本进行适当扩展,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达到最佳关联。如提到某位历史人物时,在上下文没有交代人物信息的情况下,译者可以对人物的生平、功绩等最具特点或在文中语境下最为必要的信息进行补充交代;又如提到某个朝代时,可增译公元年份以方便读者理解。

3.减译。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差异,在SL必要的成分如译到TL中就会成为累赘。减译(omission)指的就是是在翻译时将SL文本中对理解没有实质意义的冗余成分删掉,使译文更加简洁,更加符合英语读者语言习惯的翻译手法。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即为达到最佳关联。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取舍,以更加靠近读者的期待就是一种有效的努力。

减译手法常常是减译it等代词、连词、介词、冠词等,有时还进行合句式减译。外国旅游宣传资料,上文已经提到,多是以说明的手法对景点的地理位置、相关数据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语言平实简洁。而汉语旅游资料多为描写性语言,讲究面面俱到,多有一些描写性语言,有时不免词义重复,语言繁琐。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可以将没有实质作用的文字进行删减,使译文更加简明,有助于更加接近外国游客的心理期待,从而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4.缩译。缩译(condensation)指的是对SL文本根据关键词和具体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浓缩文本的关键内容译出的手法。缩译能将原文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节省外国读者的时间,使他们快速获得最重要的信息。

缩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必须忠实于原文,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其次,缩译后文本需同原文的宏观结构保持一致;最后,译文整体需保持连贯,不能出现连贯衔接或逻辑上的矛盾。缩译法主要包括压缩短语或从句、把复合句压缩成简单句、把并列句压缩成简单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句压缩成一个简单句等方式。

中文旅游宣传资料中常常会有许多描述性的语言或诗句等,在英译时是没有必要翻译过来的,因为英文的旅游资料更注重信息性。因此在翻译中文旅游文本时,可适当采用缩译法,将主要内容进行浓缩,适当删减浓缩,并对内容进行重组,更加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表达更加直观具体,更加符合英语读者的心理预期。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探讨[J].上海翻译,2007(1): 31- 34.

[2]郑丽君.跨文化旅游翻译中的异化翻译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5):154- 156.

[3]邓宏春,马月华.陶瓷文化旅游文本的特征及外宣翻译策略[J].老区建设.2014(10),45-46.

[4]邓宏春,马月华.陶瓷文化旅游文本外宣变译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3),198-200.

[5]李琳.功能翻译理论对旅游翻译的启示以陕西旅游景点解说词的英译为例[J].中国商贸.2011(3),144-146.

[6]张秀梅.关联理论与旅游资料英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32-133.

【基金项目】2014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关联理论视阈下陶瓷民俗文化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课题编号:14YYQ05。

作者简介:胡娟(1978.5.-),女,江西省景德镇市,研究生,景德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历史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视域下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研究
“内外有别”原则的传统、困境与未来
韩系咖啡品牌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对外宣传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分析
探析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