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涛
【关键词】 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60—01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事关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成长。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水平,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质量的课堂。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构建高效物理课堂,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 认真备课,保证教学高效。备课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计划与安排,充分准备、科学计划、合理安排是较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今后在备课过程中,仍要依据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备课,备课中要有清晰的三维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准确的教学内容,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2. 精讲多练,有效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有效讲解,学生能自己获取的知识,就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同时尽可能多地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当然,要强调的一点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
3. 精选习题,科学设计作业。为了减少学生不认真思考、应付作业的现象,要尽可能避免作业中的过多重复、无效甚至低效学习的问题,在作业设计上要做到精选习题,科学设计作业,作业要有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创新物理教学方法
只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积累总结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如,在学习“熔化和凝固”时,有学生问:为什么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呢?对此,应该这样回答学生:晶体内部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在熔化过程中,已熔化的晶体不急于升温,它还要等所有的晶体全部熔化后,再升温。就像我们亲密无间的同学一样,当放学后,有几个同学留下来搞卫生,另外与他关系密切的同学就等待他们搞完卫生后一起回家。晶体的凝固也是如此,等所有的液态全部凝固后再开始降温。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与物理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和实际现象,而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理论联系实际通常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的有效途径。若物理教学太过于抽象,就会使原本和生活贴近的物理远离现实生活,从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课本中晦涩难懂的概念、理论,并且难以将其和所遇到的问题相联系,这样就远远背离了学习的初衷。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实际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与讨论,进一步深化和活化所学知识。
实践证明,教学时,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十分熟悉,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不仅会感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学习的主动性,他们会急切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进而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并且主动探索学习内容。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联系生活实际。除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理现象,教师还可以引用古今中外著名的物理现象和解释,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其了解到学习物理的意义所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视课后反思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与创新的有效结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并由此引发思考,判断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初步感知和兴趣程度,进而通过课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不断修正教学方案。教师的反思要注意以实际教学过程为参考,反思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教学内容选择是否恰当,教学方法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指导是否科学,教学效果是否高效,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是否相对集中,学生的学习是否紧跟教学的节奏,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优异,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规划,扬长避短,为未来取得高效的物理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教师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指日可待。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