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斌
【关键词】 校园文化;物质;制度;活动;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39—01
校园文化,是由教师和学生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设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整合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它是整个学校存在与发展方式的总和,是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统一,是办学目标、校风校貌、学校传统的综合体现,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笔者所在学校积极践行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建设,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品位的提升。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整合优化育人环境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校园环境建设要打破常规的、单一的、静止的模式,整合优化固有的教育资源,在“熟视”的领地变“无睹”为“有睹”,开掘出更为宽广的教育新天地。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育人机制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同时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制度文化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与深层的精神文化之间,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学校在制订和完善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把人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与做人准则,精神需求与践行准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融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激励引领,又能规范约束。在制度建设方面,我校建立健全了班子人员“五个一”制度(每周在中心小学所包年级听一节课、在所包片听一节课、查一本教案、看一本作业、解决一个问题)、奖惩制度(质量奖、优秀班主任奖、全勤奖、发表作品奖、辅导奖等),学校每学期评选“校园之星”,举行家长开放周活动。学校定每周一为例会,周二为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周三为政治学习时间,周五是教研活动时间。一切活动照章办事,促进学校朝着科学、规范化迈进。
三、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育人目标要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训练活动等来实现。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长天赋“量身定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求真、求知、求乐,从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精心策划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开拓学生的思维视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宣传专栏,关注重大节目的宣传教育,同时重视 每课前诗词两首及每周一言工作。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文学经典,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每周由学生搜集一句名言写在学习园地中,达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的学习方法。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丰富意识形态内涵
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即所谓的“深层面”,主要包括:学校目标,要使之逐步成为学校全体成员的共识和学校工作的凝聚点;价值观念,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使其成为全体师生共同享有的评价人与事、成功与失败、成绩与缺点的标准;精神风貌,学校可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同化、培育师生员工的优良精神风貌并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礼仪,它是在学校目标、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影响下沿袭而形成的学校文化形式,是礼节性、仪式化的价值观念,如互致问候、升旗仪式、颁奖仪式、节日慰问、穿校服、戴校徽、唱校歌等。
五、加强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展示师生人格魅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其懂得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互信、互谅、互助和友善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等不良心理。
开发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创建特色学校,这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教育人必须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依靠地方资源,发扬团队精神,创自己的品牌,促进学校健康、和谐、稳步发展,为家乡、社会培养出一批合格人才。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