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姣 刘青
摘要:现行的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充分达到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因此,合理的构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已成为各高校会计人才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我国各高校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会计应用型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途径、改进的措施及建议,以期更好地培养高质量、高素养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关键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应用型;培养;途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会计专业已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已明确把会计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长久以来,我国各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以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尽管在逐渐的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发展,但目前企事业单位对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无疑使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会计人才需求相分离。
一、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课程考核安排重理论轻实践
一方面,如今,我国各高校将学生的英语、计算机通过率等作为学校间教学水平比较的一个重要指标。安排了大量的公共必修课程,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忽略了对专业课的学习。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对实践课的考核制度很松懈,甚至有的高校直接将一些实践类课程设置为考察课,导致学生的重视程度降低,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另外,教师在检查实践作业时,检查步骤不够严谨,没有建立规范的评分标准,误导了学生对实践课重要程度的认识。会计专业的技术性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技能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以理论性课程为主,实践性课程为辅,并且,前几个学期的课程主体是理论课,实践课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这种课程内容结构的组合,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不能满足会计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需要,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会计学科作为一门应用型技能化专业,其课程的主体应是技能训练,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课堂教学上仍延续着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师虽然完成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完全忽视了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们很难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运行有较好的认识。即使有实践课时,一般都是教师利用会计凭证、账簿等演示指导,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亲手进行会计实务一系列的操作。这种实训方法虽然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会计业务的操作方法,但容易致使学生只是照猫画虎的操作,却没有完全理解会计业务操作过程的具体内涵。这样,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会计业务将会无从下手,不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另外,在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中存在各大高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虽然他们的研究水平较高,却没有实地的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几乎不能把会计的理论知识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很好结合起来。从而引起课上空洞说教,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课程的质量。
(三)学生实训平台落后实践能力无法提高
多数高校由于受经费限制,在会计实验室设置上无法达到实践要求,一些高校的实验室根本没有配置完整的财会模拟系统而形同摆设。实际中的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现存实践平台却没有及时更新改造,根本无法达到实验室的仿真效果。一部分高校即使设置实践模拟课程,模拟企事业单位的真实情景,但通常教材课程的设置只能使学生们对企事业的某一时期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相关的单据凭证直接由教材提供,学生只是按要求裁剪操作,根本没有进行各个特设岗位间的传递。如此粗略的实践训练,不能全面的反映实际会计业务中复杂多样的经济问题,更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正式踏入工作岗位时,面临千变万化的经济情况是不能合理的作出判断进行解决的。此外,会计知识是日新月异的,许多高校编写的实验教材内容却狭窄陈旧,落后于实际的企事业单位财务,更新速度明显跟不上会计学的发展,很难达到起初设计会计实践平台提高学生财会技能的初衷。
二、提高会计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性
会计人才在我国人才资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加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建设,使我國从一个会计人才大国尽快向会计人才强国迈进,对于推动我国会计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我国会计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人才培养是我国会计发展的基石
加强我国各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是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这对我国会计专业人员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从基础抓起,加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建设,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因此,加快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结合我国会计人才的特点,向国际化会计水平迈进,以此推动我国会计人才的发展。
(二)高质量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源泉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经济管理专业,与经济始终联系在一起。经济越发展,会计作用越显重要。而会计专业人才的蓬勃发展,将会直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的会计人才。目前,我国虽然是个人才大国,但是还不是人才强国。而加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建设正是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源泉。会计人才作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必须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要求,勇于担当起国家经济管理的重任,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有力贡献。
(三)高标准教学是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保障
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将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这就要求我国的经济专业人才必须走向国际化标准,加强各高校会计人才建设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经济市场要想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求各高校必须加强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培养出一批与国际接轨、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知识的高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因此,高标准的教学质量是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必要保障。
三、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与措施
(一)改革课程设置健全考核制度
首先,应调整课程体系结构。一方面,建议教育部减少一些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公共课的课时,来保证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另一方面,秉持理论课时“必需、够用”的原则,大幅度增加实践课时。对于会计必修理论课时,要求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外,增设与理论课时相配套的实践技能训练。把理论课的总课时分成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理论讲解用于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用于学生的会计实务培训。做到让学生“一课一练”,将所学的会计理论完全应用到实践操作。然后,严格要求专业课的教学管理和考核。目前有些高校的期末测评为了减轻学生对政治英语等多学科复习的压力,放松了对专业课的考核要求,从而引起学生对专业的期末考核不加重视的现象。建议学校对专业课的考核形式和要求做出合理的调整。不仅注重期末测评的理论成绩,更加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将总成绩分成两个部分,期末理论成绩占百分之四十,平时技能训练成绩占百分之六十,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专业中实务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对实训课的重视。关于期末考评的出题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更要特别注重结合会计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相应地提醒学生不要局限于书中的知识,要适当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提高。首先,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规范性制度健全的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或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既能增强补充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又能发现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调研或技能培训过程中,实践教师可以接触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业务,对于一些常出现的问题,可将其转化为课堂实际教学案例,让学生们也能充分接触到实际的财会业务,更早地适应财会岗位的需求。其次,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增强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在周末等空闲时间适当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会计师来学校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和答疑。用他们自身的实践经验来告诉学生们在大学时期模拟实践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对会计实践的主动性。也可以聘请事务所等一些专业的会计师来学校兼职,尝试着与校内教师形成小组,采取两两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一些课程任务,利用他们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带动自有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再次,在支持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会计专业性资格考试,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将“外引”和“内培”相结合,建立一支具有学历、职称、经验等专家型专业会计教师团队、保障高校卓越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
(三)加强实践环境完善实训体系建设
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要充分认识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会计模拟实验室在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训练方面能力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建议教育给予足够的经费建起高质量会计模拟实验室,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障。脱离社会经济市场与环境是校内会计实践模拟的最大缺陷,高校应按专业会计操作工作规范要求,配置完整的财会软硬件以及企事业财会部门使用的凭证等模拟工具,创造出逼真的模拟实践环境。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实际工作单位的境况,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有更形象的了解。在模拟环境中岗位的安排更应注意的全面性,如会计主管、稽核、出纳都应具备,让学生对会计的各个岗位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应当注重岗位轮换,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并为此努力。另一方面,各高校还可以根据社会需求科学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会计实践实习基地。如此,企事業单位管理者可以吸收到来自学生的建议,也解决了校内学生实习经费紧张和校外实习的困难。将社会和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相分离的缺陷,进而实现实务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对接。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只有到企事业实地中去,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会计工作中各种关系,体会到工作岗位的特点与压力,提高对会计知识专研的兴趣,并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四、结论
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会计环境下,对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会计人才的实际业务技能水平是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程度的最直接的评价标准。总之,高校的实际教学培训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国家及高校共同努力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使之满足社会化要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人才培养是关键 提升核心竞争力[S].中国工会财会,2015(09).
[2]刘青.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31-32.
[3]李剑卿.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报刊,2012(13).
[4]刘文姣.关于行政单位实施权责发生制的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7)6-8.
[5]乔晴.会计教育现状分析及一体化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高等学校教育成本计量研究》,项目编号:11YJC880165。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会计学,刘青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