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飞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辅导员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经相关研究表明,许多辅导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发展现状、特点及成因。面对当前工作困境,从自我调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理想主义型”辅导员的概念。
关键词 辅导员 职业倦怠 理想主义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21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number of counselors is more and more, the relevant research shows that many counselors work for a period of time,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t levels of job burnou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unselors' job burnout in China.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dilemma of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 adaptatio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deal type" counselor.
Key words counselor; job burnout; ideal
0 前言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同时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对于辅导员来说,凡涉及到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事务,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范畴,这样辅导员的工作就有了基层性、繁琐性、复杂性等特点。本文试从自我调适的角度分析辅导员相关职业倦怠问题。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分析
1.1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众象
所谓职业倦怠,实际上就是职业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工作引起的一种心理枯竭现象。早在1981年Maslach就提出职业倦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医疗、教育、营销等这些需长期的情绪紧张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行业中表现尤为突出。经查阅相关文献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根据玛莎拉池(Masalch)的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性别上来看,男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女性。这大多是由于男女间性格差异和中国传统观念引起的,情绪疲惫高于女性,个人成就感低于女性辅导员;(2)从工龄上看,以入职辅导员工作五年为一个期限,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去人格化和情绪衰竭呈显著上升趋势,个人成就感则逐年下降。(3)从学历和在职学校上看,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倦怠显著偏高,这主要是由于其自我期望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从在职院校上看,高职专科院校辅导员倦怠感高于重点院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辅导员自身素质、教育环境、薪酬待遇、社会认同等多方面的原因。
1.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表现特点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从生理上来讲,精神难以集中,易产生疲劳感。是因为辅导员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长期在疲劳状态下工作,加之工作本身的复杂、繁琐性,导致辅导员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引起睡眠质量不高、身体不适、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
(2)从心理上来看,工作热情大大降低,个人成就感低,情绪易低落。在长期疲劳工作状态下,精神损耗大,遇到问题时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得不到领导、学生、家长的认同与理解,难以体会到工作成就感。尤其在思想政治和心理辅导工作中更会感到没有意义、没有价值,鉴于教育平台的局限性,说着学生听腻了的“套话”、“空话”,自身也经常感到无奈,常常出现压抑、焦虑的消极情绪。一旦情绪低落,工作成效就难有保证。
(3)从行为方面来说,生理与心理的不适,自然导致其对工作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工作中对学生缺乏耐心,甚至拒绝接纳学生,这对学校、学生来说是极其不负责的。以笔者学生时期的经历为例,笔者刚入学军训时,辅导员曾跟我们说:“在以后学习、交友、择业等方面遇到问题时,欢迎去找我,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可是直到毕业,我们能见到她的次数也寥寥无几。如今自己也踏上了这个职位,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理解当时辅导员为何“言行不一”。一方面,面对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和自身的心理压力,经常会深感疲惫,缺乏工作动力、主动性,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另一方面,即使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去做,可是辅导员的工作成绩不是显性的,给学生的生活学习无法带来显著的变化,这样个人成就感就会降低,加之生理、心理的倦怠感,致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消极冷漠的态度。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成因分析
(1)从社会大环境来看:首先,由于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相当一部分辅导员为了留在高校,迫不得已才选择辅导员这一职位,辅导员工作只是暂时的“跳板”,辅导员工作流动性比较大,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职业认同感,自然导致工作一段时间后热情度降低,产生职业倦怠感。其次,从目前来看,来自学校的、社会的、学生的评价,甚至辅导员的自我感觉,使得辅导员逐渐丧失身份认同感。辅导员这一群体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声望较低,社会上对辅导员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大学生保姆”这一角色定位上,无需教学与科研,似乎只要有热情谁都能做,不能与专业教师相提并论。有的学校还规定年轻教师要先做几年辅导员,然后视情况转岗专业教师,这种制度上和组织上的不公平,对辅导员工作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2)从辅导员职位本身的特征来看:首先,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教育部虽然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师生比不得低于1:200,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相当一部分学校仍远远未达到这一要求。这样一来,每位辅导员带的学生多,事情自然就会多,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素质和自理能力较差,尤其面对人际交往、就业问题时,有的学生会采用比较偏激的做法,而社会舆论又会把矛头指向高校,辅导员经常成为“第一责任人”,辅导员需要长期工作和生活在临战状态,其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其次,角色定位模糊与角色冲突。辅导员往往承担着班级管理、宿舍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党团建设、学风建设等多种职责,辅导员考核也不能量化,常常从早忙到晚,工作无定法,而取得的成就和认可度却很低,因而易产生倦怠感。再次,职称评定处于劣势地位。辅导员较少有研究课题,难出科研成果,那么在职称评定和薪酬方面就处于不利地位,这也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产生倦怠感。
(3)从辅导员自身素质方面来讲:首先,在社会大环境下,当今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涌现,辅导员的工作就面临许多挑战,当辅导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较快地跟上学生的步伐,就会意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匮乏,就会产生消极、沮丧情绪。其次,由于辅导员这一职位的特殊性,辅导员自身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能力等也是影响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再次,相当一部分辅导员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储备,在处理问题时难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专业技能不足也能诱发职业倦怠感。
3 自我调适,做一名“理想主义型”辅导员
3.1何谓“理想主义型”辅导员
理想主义者在当今主流社会思想中常常被用“空想”、“不切实际”等类似词语形容,但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偏激的,理想主义者是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是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所谓“理想主义型”辅导员,是指他们拥有教育信念和梦想,对未来有所憧憬,对现状有所超越,学术上有过人毅力,思想上有坚定信念,工作中有激情,对学生的成长充满期待。
3.2如何做一名“理想主义型”辅导员
(1)科学剖析,正确认识自我,及时调节自身情绪。首先,常言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自身缺点,分析缺点根源,努力使缺点变为优点。其次,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地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人格之间的差异造成内部冲突。再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示范性、复杂性的特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此要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够时刻掌控自身的情绪,当情绪不好时,处理学生问题不轻易做出决定,同时以适当方式舒缓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高效地处理学生事务。
(2)善于发现、捕捉工作中的乐趣,增强职业认同。首先,与学生建立真诚、互信的关系。理想主义型辅导员的工作出发点即是一切为了学生,这亦是理想主义型辅导员的事业观,处理问题要有足够耐心,用爱与智慧教育学生。其次,要知足常乐,学生的一条短信、一句问候,都是最大的安慰,享受平凡中的快乐,心态平静,不浮躁不贪求,知道自己所求方向,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并在自己所追求的道路上自得其乐。再次,提高认识,增强职业认同。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该深刻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为钱权遮蔽双眼,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高度认同自己的工作,提高职业情感,这也是理想主义型辅导员的价值观。
(3)坚持教育信念与梦想,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一方面,辅导员自身要自觉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在处理棘手问题时,搜索与借鉴相关信息、经验,或者主动寻求帮助,将问题与压力及时化解,进而提升自身的业务实践水平,享受自身成长中带来的快乐。
4 总结
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既然选择了担任高校辅导员,就要肩负起相应的责任。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恐惧引发的职业倦怠,需要我们尽百分百的努力去克服,透过现实的迷雾,去脚踏实地地行动、积累,努力做一个“理想主义型”辅导员,努力寻求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胸怀理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 刘淑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62.
[2] 曹建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4):96-97.
[3] 杨清刚,郑祥福.高校教师“去倦怠”研究——以辅导员为例[J].江淮论坛,2012(2):189-190.
[4] 郭元祥.做个理想主义者[J].教师,2012(29):1.
[5] 裴倩敏.高校辅导员问题大盘点——辅导员也需要辅导[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20-21.
[6] 赵艳丽.高校优秀辅导员心理素质的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