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红芬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着眼当前五年制高职工科类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现状,分析学生背诵古诗文兴趣不高的原因,提出了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兴趣的三条教学策略。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古诗文;兴趣;教学策略
一、五年制高职工科类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现状
当前,背诵经典名篇是高职语文教学大纲上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检查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古诗文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文时都比较重视背诵,然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觉得工科类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不高,背诵成效差,甚至影响期末考试成绩。例如五年制高职《语文》(胡大奎主编)第三册共有8篇古诗文要求背诵,我校某数控班到了学期末,班上43个学生中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完成全部的诗文背诵任务,期末考试中古诗文默写这一项的得分情况也很糟,10分的古诗文默写题目平均只能得4.5分,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工科类班级很普遍。笔者还在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不及格的学生都是平时不愿背诵古诗文的学生。
二、五年制高职工科类学生背诵古诗文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1.觉得“没用”
“我去人才市场招聘会上应聘,单位只看重专业和技能的水平,语文学的好不好,会不会背古诗,人家一点也不感兴趣。我以后是要做一个技术工人的,学习语文没用。”一位工科类的应届毕业生这样说道。对于职校生来说,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将来顺利就业做好准备,是在校学习的主要目标,语文课程只是公共基础课,如果不是硬性安排,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就算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或用处不大。
另一方面,在“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大学生追求时尚、喜欢新奇事物已经成为主流,学生之间交流多的,感兴趣的是当前的流行事物和热门话题,古诗文与之相比就是“古董”了,学习古诗文俨然成了过时之举。
2.觉得“不懂”
背诵古诗文的方法通常是两种:一种是死记硬背,单凭记忆力;另一种是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古诗文是以文言文为载体的,古典诗歌还讲究一定的格式与韵律。文言是古汉语的书面语言,我们现在说的是现代汉语,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无论在语法上还是语义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生都感觉读不懂古诗文,只凭记忆力好,死记硬背古诗文,效果难以保证,常常背了下句,忘了上句,今天背出来,明天就忘记。
3.觉得“麻烦”
语文课,对五年制学生来说,已经学了九年,这种从小到大都在学的学科让他们觉得厌烦,没有新鲜感,老师讲的也是大同小异,古诗文学习咬文嚼字,很无趣。况且,工科类学生大部分是男生,比较活跃、调皮和粗犷,爱动不爱静,注重技能实践操作,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背诵书面知识的热情,思想意识上觉得“背诵”就是麻烦的事。有的学生没有了中考、高考的压力,惰性在慢慢滋生,蔓延,懒得花时间去背诵任何东西。还有的学生由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影响,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布置要背诵课文,他偏不背,教师督促他,他嫌烦。
三、激发五年制高职工科类学生背诵古诗文兴趣的教学策略
1.开展语文活动,创造成功机会
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启示。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感受成功的喜悦的过程中明白体会背诵古诗文的作用和意义。如观看诵读经典视频,让学生模仿名家诵读的腔调,感受古诗文作品的魅力,从不会诵读到会诵读,体会成功的喜悦。如开展诗文配乐朗诵活动,引导学生把握朗诵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明白会诵读诗文也可以是一技之长。如开展古典诗歌知识竞赛,工科类学生大部分是男生,自我、活跃、好面子、好强,通过竞赛活动激起他们的斗志,鼓励他们将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积累、汇总,让他们明白古诗文知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懂得一点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开阔眼界,培养志气,提高修养。如开展古诗仿写与创作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自我创作,从而获得学习与生活的信心。总之,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背诵古诗文是“有用”的,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成绩,通过该课程的考核,还可以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提高修养,成为一个文雅的技术人才。
2.重视古诗文翻译,扫清理解障碍
虽然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初小阶段学习过文言文的知识,为了应付中考,也背诵过不少的古诗文,但大部分学生掌握古文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尤其工科类的男生们不能顺利流畅地翻译文言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古诗文的翻译,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疏通古诗文,扫清文章内容理解上的障碍。方法一,借助《古汉语字典》这类工具书,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翻译古诗文。方法二,通过反复朗读,推测、揣摩文章的意思。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方法三,借助网络,查找资料,让学生自己整理翻译资料,这种方法简便、快捷、高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教授一些古汉语语法知识,但不可太多,过于复杂。古文翻译常见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译,一种是意译,两种方法可视学生情况自由选择。
3.关注学生特点,调整学习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当人有某种需求时,才会对事物发生兴趣。因此,语文教师除了备好课、上好课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想方设法让背诵古诗文成为工科类学生学习的一个需求,让他们知道学习古诗文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更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文化的中国人的需要。针对懒惰的学生,多鼓励与督促,培养他们学习古诗文的热情;针对叛逆的学生,多宽容与理解,调整他们的学习情绪,总之,要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找到乐趣,在背诵古诗文中感受到快乐与满足。
参考文献:
[1]赵晔.高中古诗文背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刘婷.略谈高中生古诗文背诵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5(08).
[3]孙清武.中学古诗文背诵的战略意义与指导方略[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作者单位:张家港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