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蓉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趣味问题、悬念问题、实践问题、竞赛问题,适时、恰当、睿智地发问,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热情,进而激活整个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巧设问题 发问 激活课堂 小学数学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81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而不答”“问而乱答”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问得不得法。要知道“问”是“答”的条件,“答”是“问”的结果,想让学生答得好,教师首先要做到问得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巧妙设疑,睿智发问。
一、巧设趣味问题,诱发求知欲望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可利用丰富多彩的小活动巧妙地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圆的周长”一课教学中,教师结合图例先给学生编了一个小蚂蚁赛跑的故事:两只小蚂蚁从同一点出发,红蚂蚁沿着大圆边爬行,黑蚂蚁沿着“8”字形的两个小圆的边爬行,当他俩同时回到出发点时,竟不觉地争吵起来。红蚂蚁愤愤地说:“我爬的路程比你爬的路程远,因为我爬的圆比你爬的圆大得多。”黑蚂蚁也不甘示弱地争辩道:“我爬的圆的个数比你爬的圆的个数多,所以我爬的路程肯定比你爬的路程远。”老蚂蚁听到他俩的争吵,赶紧跑过来调解,可是一听是个数学问题,他摇了摇头,表示对此也无能为力。学生此时都被这有趣的故事给吸引住了,于是教师便趁热打铁地问:“如果请你来当调解员,你要怎样来向他俩解释,才会让他俩都觉得心服口服呢?”学生对这个有趣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求知的欲望一下子便被诱发出来了。
二、巧设悬念问题,营造学习高潮
好奇心是创新的灵感,是生发疑问、引发思考、激发探究的动力。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巧设悬念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出课堂学习的高潮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课前教师先要求每位学生任意量好自制的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上课时考考教师。教师跟学生说只要他们说出自制的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她就能马上猜出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一个角的度数。刚开始学生当然不信,可接连几次教师都能准确无误的猜中度数。学生一下子沸腾了,惊叹之余都深感纳闷:“难道教师会使用魔法,我自己量的角度教师又没看见,她怎么会知道的?教师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教师精心设计的悬念问题,使学生迸发了积极思维的火花,学习热情迅速高涨。这时教师故作神秘地问:“为什么每次教师都能猜中度数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是使用了什么魔法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习高潮随之出现。
三、巧设实践问题,激发探索热情
小学生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动作感知形成表象,进而抽象概括出规律。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做一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把要解决的问题蕴藏在动态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热情,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又能有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环面积”一课时,教师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学会了圆的面积该如何计算,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怎样求圆环的面积。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做个实践,看看有没有哪个同学能从这个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问题一出学生的探索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想动手试一试。于是教师先让学生各自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并计算出它的面积;再要求学生画一个与这个圆同心且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计算出这个圆的面积。接着让学生用剪刀把刚才画的大圆剪下来,再把小圆从大圆里剪掉,这样就得到一个圆环。然后让学生完整地叙述整个动态的实践操作过程:从一个圆面里减去一个同圆心的内圆后,就得到一个圆环。这时学生恍然大悟,从圆环的制作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现:求圆环的面积其实就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可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动手操作,使实践的过程更具探索性和目的性,也使学生能自主地去发现并总结规律,从而使学习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四、巧设竞赛问题,促进知识升华
好胜心理人皆有之,而小学生尤为明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围绕教学内容巧设多种竞赛问题,让学生在“问”中学习,“问”中巩固,“问”中提高,“问”中拓展,“问”中升华。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中,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智力大闯关”的竞赛活动: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用课件出示竞赛题目,让学生抢答。抢答正确的就给他们小组加十分,抢答错误的就给他们小组扣十分。教师有意识地把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设置其中,如“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也能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每想出一个方法就给他们小组加十分,能说出推导过程的再给他们小组加十分。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生怕被别组学生抢先回答。这种竞赛式的提问使学生的好胜心理得到了满足,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的愉悦发展,而且促使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同时也让新知识得以拓展和升华,把课堂气氛推向更高的一个浪潮。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计与学生心理需求变化同步的各种问题,适时、恰当、睿智地发问,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从而激活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注释:
①于治泽.优化课堂学习情境,促进数学有效教学[J].教育科研论坛,2010(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