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静为动追求高效

2016-05-30 07:54斯慧
艺术评鉴 2016年2期
关键词:感受表现探索

斯慧

摘要:积极调动小学低段学生喜欢音乐、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教师应有教学手段。特别是独特教师的教学风格、合理课堂教学范式、适当的游戏,开展音效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声音,在情境中体验声音,在课余中欣赏声音,给学生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创造音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兴趣。

本文尝试探究运用低段“音效教学”的三步骤课堂范式,第一步为“感受体验”,第二步是“探索想像”,第三步是“创造表现”。试图运用这个课堂范式,使教师能灵活有序地进行低段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专注力,提高课堂表现欲望,拓展音乐视野,培养创造力。最后达到更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效   感受   探索   表现   创新

一、反思教学——直面困境

作为一名一线音乐教师,笔者常为学生不认真上课而头痛,更伤脑筋的是一些学生连起码的课堂纪律都不能遵守。孩子们都是爱音乐的,但为什么我们有些音乐教学却不受孩子们的喜爱呢?喜爱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最大的困惑就是连学习音乐的兴趣都没有在学生的心中竖立起来,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没有意义。这是什么原因呢?

现在有许多学生感到音乐书上的歌曲比较老土,他们不喜欢,经常会问我能不能教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

二、改变教学——变静为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十分短暂,要使有意注意能够持久,必须经过外界多次反复刺激。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刺激對学生的脑子进行振荡,使之对所学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听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响导入音乐的学习,根据理解“课标”中提出感受和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

1.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响变化的敏感。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动手和参与。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很好地把握音效教学课的目的和意义,能围绕上述三点来组织教学和展开教学,从实现教学目的出发,调控教学进程,就会增强这节课的教育实效性。课题组成员从这个主旨出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搜集素材,开发音效资源

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有情节有形象的乐曲。把学生们已知和未知的乐曲衔接在一起,通过两者对比,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音乐,去描述乐曲的旋律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分门别类——音效资源归类

根据表单中所收集的教学内容,我们发现这些资料中的音效内容可分为自然音响与合成音响,比如说《火车开啦》这首歌曲: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啦,咔嚓咔嚓火车跑得多么好……“咔嚓”声就是在模拟火车开动的声音,那么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就能很可以自然地发出了火车开动的声音;又比如说欣赏器乐曲《小拜年》,学生聆听乐曲后都能够感受到热烈、欢快地气氛。如果,我们在乐曲的开头加上一些鞭炮声或者锣鼓声,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渲染出一种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二)模拟音效,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在教案设计时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抓住音乐描写的重要元素,通过学生或唱、或模仿、或创造性表演,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1.寻一把打开声音世界的“钥匙”

(1)发现教材中的音效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声音材料,使学生在倾听声音、倾听音乐、演唱歌曲、使用乐器、了解声音的特性,并由此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声音。

丰富的听觉经验是进行探索音响与音乐教学的前提,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听觉经验。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听觉经验以后,他们才会在创造活动中选择最恰当的乐器和最恰当的演奏方法去表现声音、表达感情。

(2)挖掘生活中的音效

探索音响是属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现象的教学活动,我们让孩子们聆听生活中的自然声音,其最终目的是要过渡到聆听音乐。如果音乐教师能够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孩子们通过各种声音游戏的活动,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与兴趣,使他们养成细心倾听声音、倾听音乐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2.留一段开拓声音世界的乐曲

(1)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学过程,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应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演。

低年级的学生体验、探索的欲望都很强烈,模拟、表现声音让他们也感到很新鲜。因此,给他们创设一个空间,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个展示的机会。如果课堂上采用的是自由、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2)挖掘丰富的创造潜能

在学生与音乐两者之间,音乐是施教的手段,挖掘学生具有个性的创造潜能才是根本。教师的任务不是来“教”音乐,而是与学生一起来学习、来研究、来创造的。

在教学中,其实有很多让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我们应该把思考、讨论、行动的机会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出隐藏着的创造潜能。

三、反思效果——收获颇多

(一)提高了音乐教师专业水平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活动,促进了全组音乐教师更好地对目前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课题组成员一次次否定或修改教学计划,一次次调整教学手段或方式,一次次研究课堂教学元素,可以促进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在实践中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主体活动水平的策略,提升了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

集团乐学杯比赛中,笔者在上了《唢呐配喇叭》的课后,这样反思自己:“在课的设计上除了表演环节,还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个环节应该是这节课的亮点,在解决这个环节时,我采用了陈建建老师的把每一件乐器的节奏和演奏方法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演绎,等学生掌握后再进行合作演奏。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后面自编创编音效,为歌曲伴奏时效果就可以达到理想中的要求了。”后来评委之一西湖区首席教师王老师评价:“斯老师课堂教学进步非常大,作为年轻教师,爱学习,勤实践,常反思,以课题引领自己的教学,不断努力,非常棒!” 近两年来,课题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勤于發现问题,勤于笔耕,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也增强了,有几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在音乐刊物中发表,如:《谈一年级新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书声琅琅+歌声朗朗》《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等。

四、结语

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赏析、想象和思维能力,需要通过音乐欣赏体验实践,使得学生的内心情感更加丰富。在学习音乐时,可以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最终确保学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进而感受音乐,然后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曹理,崔学荣.音乐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魏煌侯,锦虹.苏联音乐教育——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儿童音乐学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李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9]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感受表现探索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