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铸 传统守望者

2016-05-30 04:35陈宁康
财富堂 2016年2期
关键词:宋画功力枇杷

陈宁康

见到好画犹如见到美人,难免会多看几眼,如果可能,还希望可以细细品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王荣铸的画精致、典雅、清丽、亮泽而不刺眼,夺目而不浮躁,着实地令人赏心悦目。他以细腻的笔触、炫丽的色彩所传达出来的精美去感染人们的心绪,让人享受到一种美。说真的,现在画这种画的人不多了,这不仅非常累人,并且吃力还不一定讨好。精描细绘,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于精湛,竭力追求于完美,而一旦显露刻板,陷入流弊,非但前功尽弃,还会落得“甜俗”的嫌疑。这种既要费功夫,还得具功力,可又难收效果的活儿,在当今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做这种“傻事”了,除非是那种“执迷不悟”的痴迷者。然而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从艺者,就是需要这种执着的精神,这种坚守自信的态度。艺术就需要这种人。

王荣铸的画是传统的,宋画的遗绪一目了然,显然他是沿袭着古人创作路径,遵循“简约、含蓄、轻柔”的宋人风格,努力追求精致和唯美,这种特征在他的作品的施色、造型和笔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宋画的美不是唐代“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得意绚烂,而是表现在“虚和”“萧散”的韵致上,力求“古淡”“秀润”“典雅”的效果,寄情于一棵树、一只鸟、一朵花,以一颗敬畏之心回应着自然,去轻轻地敲打人们的心灵,叩响生命的价值。这种极简的一花一鸟、一水一舟,这种宁静与悄然所奏响的美妙之音,我们只有在悠悠的古筝里才可听到,只有在高人雅士的心灵里才能感受,决非一般俗人的身际可闻!

书香门第出身的王荣铸,受其家庭熏染,尤其是受其父亲的影响,六岁开始学画,启蒙老师是上海文史馆馆员、著名的花鸟名家李天行先生。九岁时拜著名画家钱行健先生为师。后又进入华山美校学习,接受严格而系统的专业训练,由此而奠定了他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笔墨功夫。他大量地临摹了前贤古画,立足于当代又寻根追溯,对清“四王”、陈老莲乃至黄鉴、徐煕的作品心慕手追,尤对宗画情有独钟,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养料,感受古人精神的气息。你看他的那幅《枇杷小鸟》,鸟儿俏立枝头,低首凝视枇杷之上的小虫,神情如此动人,恣态栩栩如生。他用工细小笔拉出根根羽毛,背羽异常坚密光滑,腹毛则蓬松柔软,雅致细腻到让人顿生爱怜。他很好地传承了宋画一路的传统风格,手法细致、形象逼真,色彩清丽,用优美的笔致和赋色的技巧,表现出了动植物的生动情态。然而尽管如此,仍只能算是精美,却称不上精炒,毕竟宋代和今天的时间跨度太大了,要想真正领悟真精神、气息和境界等等这些微妙之处,可能还需要时日,好在他已经自觉地在这些方面有了认真的思考与积极的探索,正在从单一的技术和形态上走出来,向着更高层面的寻求,这是非常可喜的。我们说,真正能够懂得留白与空灵的高妙,则是生命的大智慧,才是真正的高人。

学无止,艺无尽。虽说王荣铸已有四十余年的画龄,可谓功力不浅,但对艺术而言,他仍只能算是年轻,今后还有很多路要走,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如果他能够在现有的基础吸纳前辈更多的精华,并且勇敢地走出长期囿困于他的樊笼,更多地渗入自己的个性特色和元素,相信他定会有个突飞猛进的跨越。艺术难在突破,贵在超越。只有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艺术之神才会慷慨地向你招手,才会展开热情的双臂将你紧紧拥抱!

猜你喜欢
宋画功力枇杷
《宋画全集》
枇杷
《宋画史稿》:一部试图描摹宋画全貌的书
枇杷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编辑的功力
枇杷
震惊!我把宋画放大了10倍
夏月枇杷黄
略论宋画的园林史料价值——以《陶渊明归隐图卷》、《归去来辞书画卷》、《西塞渔社图》等宋画为例
细微之处见功力 CEDIA 2017 北美地区获奖案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