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库切小说《耻》中的他者化

2016-05-30 22:02:39黎明
关键词:种族隔离库切种族

黎明

摘 要:库切的小说《耻》讲述了主人公的可耻行为之后,其女儿身上遭受到的更大耻辱,以及最后父女两人逐渐转变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南非的后种族隔离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种族人群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各种冲突事件,包括行政管理、司法管理、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本文从小说中的他者化角度出发,针对主人公卢里和黑人角度分别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这一角度入手对作品的研究将研究者带到作品之外的观者身份上,并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对作品有了新视角的诠释。

关键词:库切;《耻》;他者化

中图分类号:I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159-02

在后种族隔离时期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性形态,以及各色人等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冲突。白人在侵占南非大陆后建立起的种族隔离制度本身就具有极大的不可实施性,由于性别比例的不平衡,不可避免的在白人与黑人之间发生通婚行为,这就为更多的种族冲突埋下了隐患[1-2]。库切在作品中将这种不同种族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文化价值差异做了深刻的论述和反思,他所面对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性问题和矛盾状态。以一个比较客观的旁观者态度进行作品的创作,他者化的创作角度将作品中的两个种族区分更鲜明,而作品的出发点也正是这两个种族之间不断摩擦而形成的越来越大的矛盾。作者跳出了自身所处的社会种族角色,将黑人和白人都作为他者来研究和分析,这是非常富于文学意义的小说写作技巧。

一、《耻》的后种族隔离背景

南非的种族隔离是在白人移民南非后对南非地区采取的不合理统治制度,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种族隔离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许多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与现象都是由白人率先发出的。例如就种族之间的通婚现象,虽然种族隔离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管理政策,但从这一政策的规定出发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两个种族之间不可通婚,但事实是白人初到南非之时由于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男性数量远远多于女性人数,因此不可避免的就產生了白人男子娶南非原住居民的女性为妻,这种通婚的结果就是白人自己首先打破了种族隔离政策的规定,同时由于白人与黑人的结合繁衍出更多的有色人群,使这些人所处的地位更加矛盾[3]。随着这种矛盾社会状态的不断加深,终于不可避免的爆发冲突,最终废除了隔离制度。后种族隔离时期是各个矛盾最为激化的时期,无论是政治、法治等国家系统,还是文化、经济等社会系统,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激烈矛盾,由于黑人本地居民的不断反抗,激化的矛盾也带来了激烈的暴力冲突。可以说这一时期白人与黑人的生活都处于极不太平的状态。

库切的所有作品基本都是立足于南非历史背景下完成创作的,在所有的作品中作者都在力图寻求跳出自身所处的种族地位,来对社会形态做出客观性论述。但每一位创作者心中历史的评价对自身思想造成的影响都是无法磨灭的。面对白人不合理的政策规定,以及残酷的社会统治和管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作者明显持同情态度,以及微弱的思想倾重偏向。甚至在某些作品中,库切的一些行动将这种同情与思想偏向完全地书面化表达。在后种族隔离的历史时期,种族之间的矛盾已经时刻面临着爆发,作者所亲身经历过的时代洗礼能够让他更为深切地体会到处于种族隔离弱势群体的黑人种族受到的各种欺压和伤害。同时由于时代发展步伐的推进,这种欺压状态最终由于矛盾的激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作者处于文化分子的地位上已经能够深切体会到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无奈,和社会对其造成的伤害,暴力的社会冲突无法避免,而黑人、白人两个种族间受到的伤害都在同步增长,白人对种族隔离的坚持持续打压着黑人群体,黑人的反抗与回击也在不断攻击着白人相对优越的生存状态,两个种族同样在深受伤害的状态下寻求事情的解决途径,面对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谁最终都要承受其所带来的深切的伤害。

二、卢里的优越感

作者将白人他者化就是对主人公卢里的客观化人性描写。在小说设定的背景下,卢里所属社会的白人群体,其内心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本身是具有强烈的优越感的。但事实是,由于后种族隔离的时代背景,白人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再如从前那样优越,卢里做为一个时代中的知识分子而存在,在后种族隔离时期更是被推向了边缘群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化,以及随着社会种族矛盾激化而形成的社会冲突,在不断对卢里进行人身与心灵伤害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了更多的耻辱感。卢里的经历变化就是他在社会地位上边缘化,社会态度上他者化的过程[4]。就整部作品来说,卢里的优越感还是非常明显和客观存在的。

在小说的开始,卢里所处的社会地位无疑是白人的优越群体,由于其知识分子形象得到了较高的社会地位与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卢里做为一种知识分子自然能够对白人与黑人的冲突历史有着鲜明的认识,但由于其在种族隔离环境下的生态状态,又影响着其做为优越人群的心理潜意识状态,卢里在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种族主义社会中,也无法避免社会状态对其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他们的言行在无意识之中就透露出本心的种族优越感。

在《耻》这部作品中,卢里的优越感有非常明显的表现,这种优越感不仅明确的表明了社会对不同种族成员的意识形态影响,同时也为卢里社会地位变化后的他者化思维变化奠定了基础。在小说情节中有一处是描写了农场的黑人暴行,卢里将自己摆在了“殉道者”的位置上,他将施暴的黑人称作“野蛮人”,这就表明了在潜意识中卢里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处于社会的优越地位,而从其内心对自己“殉道者”地位的放置,将其明显的殖民思想偏向表露无疑。在农场暴力事件发生后,卢里对其评价是“灵魂工程的成果”,这也是卢里对自身的定位是社会的正义群体。他认为黑人是社会上的野蛮群体,而自己所处的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对黑人的宗教统治行为却是一项“把野蛮人提高一个档次的伟大工程”,正是由于这种殖民思想,才决定了卢里在面对黑人暴行时会发出对“灵魂工程成果”的置疑。

事件之后卢里带着黑人帮工佩特鲁斯去市集采购,所有的事情都由佩特鲁斯处理,卢里就觉得他仍然是在社会的高层,感觉就像自己曾经的经历,而此刻“就像从前的时光:bass en Klass”。这一处所表达的卢里的优越感不够明显,在之后卢里提及佩特鲁斯时将其称作了“卡菲尔人”,这一称谓带有明显的感情色调,是一个充满着贬义感情色彩的词汇,卢里这一词语的应用表明了他内心对现实的不适应,以及对自身他者化社会处境的不接受[5-6]。在后面露茜发生事情之后他无法得知事情发生的真相去问佩特鲁斯,但佩特鲁斯没有告诉他真相,作者表达卢里的言行与思想活动时,从卢里口中说出了两个连续的“要是在过去”,这说明在卢里内心对于自身过去优越地位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主观忽视。在提及与佩特鲁斯共同经历与黑人小孩的冲突时,卢里将黑人小孩称作“肮脏的猪猡”,号称应该“让他明白自己是什么东西”,这一个简单的情节都足足说明了卢里在种族隔离的社会状态下,将自身所放置的社会地位与其自身的社会价值观。即使在时代发展和推进过程中,自身所处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他的思想深处仍然受到社会优越者意识形态的影响。

卢里在种族隔离时期所处的社会地位较高,因此造就了他深切的优越感意识状态,随着种族矛盾的加深,做为白人知识分子卢里的地位不断地被推向了社会的边缘,面对现实社会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因素,卢里已经不知道自己应当如何选择自身的社会定位,在矛盾的社会环境中卢里的优越感已经荡然无存,但其内心仍然没能客观地对自己的社会位置做出正确定位。

三、黑人的话语权

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黑人在后种族隔离时期的地位已经越来越明显。他们从原本弱势的地位逐渐转变为占据社会话语权的群体,由他者身份向社会主人公的身份逐渐转移[7-8]。黑人话语权的逐渐确立,也是一个白人群体逐渐他者化的过程,随着黑人在社会矛盾和冲突中越来越占据着主导地位,其群体力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地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同时内心也渐渐地建立起“自我”意识,将自己趋于主人的地位不断明确。

本文的主要人物佩特鲁斯是一个黑人由他者化转变为自我化的典型代表。无论处于社会的什么地位,是被动还是主动,佩特鲁斯都始终坚持踏实努力地工作,为了追求自己的自主权益和自由的生存状态而不断努力着,同时他还放眼长远,不拘泥于眼前的生活状态,通过建立长远的发展目标与人生规划,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实现自身的发展。佩特鲁斯是黑人种族理性化的代表,他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充满着理性的思维和认识,无论是对于任何一个事业阶段他都没有过非理性的言行。佩特鲁斯也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与安全感,在努力工作以实干寻求自己资本积累的同时,他也通过学习英语、礼仪来提升自己的文明程度,他能够认清自己曾经的“野蛮”状态,有对融入社会的强烈意识,也有其强大的责任感和安全感,以至于露茜在安慰父亲卢里时用到“不用担心,有佩特鲁斯”,并最终看到佩特鲁斯强烈的责任感而决定嫁给他。

四、结语

《耻》中的他者化描述的是社会发展将主流白人知识分子他者化、边缘化的过程,也是黑人种族在寻求独立、自主的斗争过程中由“野蛮化”、他者化转变为自主化的过程。通过对两个不同种族角色的描写,《耻》这部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冲突状态下,打破种族常规与差异的美好诉求。

参考文献:

〔1〕杜昕,石云龙.走向另一极的他者化——《耻》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38-42.

〔2〕张冲,郭整风.越界的代价——解读库切的布克奖小说《耻》[J].外国文学,2001,(5):86-89.

〔3〕颜晓川,董革非.他者之域:和解的希望——《耻》的后殖民解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2-74.

〔4〕蔡云,脱剑鸣.析J.M.库切小说《耻》中超越种族的生存困惑[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6-111.

〔5〕仵从巨,范蕊.三重主题及其完成:关于库切之《耻》[J].当代外国文学,2006,(1):64-72.

〔6〕卫岭.论库切小说《耻》的后殖民主义话语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9-33.

〔7〕蔡圣勤,李丽娟.库切小说《耻》中人物的文化身份与生民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6,(9):123-125.

〔8〕蔡圣勤.庫切小说《耻》中的人性形式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145-147.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种族隔离库切种族
南非种族隔离时期城市黑人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其成因
库切《耻》中的空间政治书写
复魅与拯救:库切“耶稣三部曲”的现代性危机和后世俗希望
说起1776年那些事,就不能不提种族和蓄奴问题 精读
英语文摘(2021年11期)2021-12-31 03:25:30
库切《耻》中的凝视之耻
有“情”之士的无“情”之作:库切的卡鲁情怀与文学生产
Green Book wins over Chinese audiences
论美国基于种族的“肯定性行动”
反歧视评论(2018年0期)2019-01-23 06:47:22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跟踪导练(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