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育的文化结节点

2016-05-30 21:01刘伟平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刘伟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在改变,幸福指数在提高,相应的教育也要适应社会潮流。近年来,教育部就我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许多地方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一个偏僻的山区学校,我校也在不断尝试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教育的文化必须从推行参与教育、培育创新教育、注重鼓励教育、重视方法教育、塑造个性教育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参与教育    创新教育    鼓励教育     思维教育      个性教育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42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竞争的增强,拼父母思想到比孩子思想的转型,教育作为个人发展的敲门砖走近大众的心中,这就使得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成绩成为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这无形中成为了家长、教师、学生的压力。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关注成绩,更要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之数学教学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重合作与交流、重思想教育为中心展开教育工作,具体如下。

一、推行参与教育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知行结合的学习方式。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实践和积极思考反思相结合才能求得真理。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着、看着、记着,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既要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又要亲身参与课堂活动,以便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明白自己是引路者,不是代替者。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提;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表述清楚的,教师不要冲锋陷阵。数学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我们应主动参与,悉心倾听,积极引导,与学生平等合作、共同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减轻学生的负担,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培育创新教育

列宁说过:“有人认为只有诗人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数学也需要幻想,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生探索知识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思考、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实践,从而求得真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了成果,自然就能点燃下一次探索、发现的欲望,激发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三、注重鼓励教育

虽然学生在刚进校时站在同一起点,但经过半学期甚至不到半学期,他们的差异就会明显地显现出来,究其本源是有的学生的适应性强,接受新事物快,思维变换的快,而有的却停留在小学那种手把手教学的阶段,无法适应初中的教学方式,以至于不能消化老师所讲的,进而失去信心。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对他们进行鼓励,不让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如上课前先进行一次智力抢答赛,教师举起小黑板,第一题:31*29=?第二题:91*89=?教师话音刚落,立刻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抢答到:“第一题等于899,第二题等于8099。”速度特别快,简直就是脱口而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你想不想掌握他的简便、快速的运算招数呢?”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快速融入到学习的气氛中来。最后,我们再不失时机地加以赞扬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讲,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强烈的荣辱意识,如果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恨铁不成钢的批评教育的话,定会增强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应当与其私下交流,进行适当的鼓励。

四、重视思维教育

以往的教学只重视教师的讲解是否全面,学生能否按照教师的要求读、写、记,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懒得动脑。所以,学生一个个考试厉害,实际操作能力错,没有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才能向着良性的趋势发展,培养出出色的人才。下面举一个例子。在数字“0”这个抽象的数字上,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语言描述,“0”的本意是“无”,其实它充满了矛盾,是“有”和“无”的统一体。在算术运算中,“0”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数字。在十进位记数时,它放在一个自然数的后面,就使这个数字增大了10倍。在代数运算中,“0”是正数与负数的零界点,它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而是一个中词。在温度计上,它并不是没有温度,而是在标准状况下,水凝结成冰的临界点。“0”是新的起点,一切从它开始;“0”之于完美主义者,是在干完事的终点画上的一个完美的句号……教师讲得激情飞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对知识的印象就更深刻,进而思维打开了,这样我们的教学才算有了收获。只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这些抽象的思想转换为客观易接受的实体来教授给学生,即通过运用范例教给学生,使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他们的思维“解冻”了,我们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算迈出了一小步,素质教育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五、塑造个性教育

学习应该是一种独立自主又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出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又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环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个性得到释放,活力得以展现。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味地灌输,强迫似地教育学生,过多地强调知识的重复、模仿、记忆等,埋没了学生的天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枯燥、沉闷、乏力,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把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具体做法:关爱学生,既要有生活上的关怀与爱护,更要有学习上的理解与沟通,同时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我们的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实验班工程图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关于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